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针灸配合拔罐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46例疗效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拔罐疗法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前来诊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有33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进步,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20例治愈,27例显效,13例进步,15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结论 针灸联合拔罐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活血通络、疏邪解表等功效,可让病损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让面瘫得以缓解,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拔罐疗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常见症状是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等[1]。从中医学角度讲,也称作"口僻"或者"卒口僻"等。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受到风邪外袭、气滞血瘀、经脉受阻所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6例,其中男50例,女96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3.2±12.5)岁,病程1.5~75d,平均病程(24±8)d。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的诊断标准。大部分患者为单侧发病,而且为急性发病,在1~2d内可达到高峰。且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面部肌肉僵硬,嘴脸歪斜,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下垂等。按照病程分期,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没有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针刺法,取患者以下穴位:阳白、四白、迎香、风池、合谷、地仓、下关、太冲、四神聪、颊车、翳风、攒竹、足三里。每次取大约11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其中对合谷、风池及太冲采取泻法,其他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②观察组:针刺法同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每隔1d拔1次罐,在面部先走罐,然后在面部穴位拔罐,8min即可取下。两组患者均针刺1次/d,连续针刺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再观察及比较他们的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神经病学》中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标准评定。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部区域恢复正常,功能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功能基本得以恢复,不过肌力较差,上额运动一般,稍微用力眼可完全闭合,微笑时口眼轻微歪斜;③进步:临床症状局部改善,功能恢复较差,闭眼较差,不过双侧不存在损害性的不对称,面部处于静止状态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较差;④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得到改善,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没有运动,眼也无法全部闭合,口只有轻微的运动。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见表1。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主症为患侧面部肌肉突发瘫痪,口眼歪斜。从西医角度分析,是由于受到病毒感染及寒冷刺激,给供应神经的血管带来刺激而导致痉挛、缺血水肿让神经受压,从而引发面神经麻痹。不过引发此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和局部受到病毒感染相关,或者是乳突炎、慢性中耳炎等均有可能引发此病;而从中医学讲,面神经麻痹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认为外感风寒对面部经络带来侵袭,少阳和阳明经脉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3];而另外一种类型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于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这就是风邪外袭和虚风内动两种证型,其中风邪外袭的诊断要点为: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耳后耳中隐痛,额纹消失;或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而虚风内动的诊断要点为:口眼歪斜,面部麻紧感,面肌蠕动,每于说话或情绪激动时口眼抽动,或有头晕耳鸣,目涩无泪;舌淡或红,少苔,脉弦细。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疾病症状有睫毛征、贝尔氏征、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消失、泪腺分泌障碍、唾液分泌障碍、Ramsay-Hunt综合征等。以一侧受损的居多,两侧受损的较少,现代西医治疗方法在急性期主要采取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若病情较为严重的可在发病早期实施手术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特别是在急性期后,尚未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采用中医学治疗此疾病,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疗法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它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及应用。

本组研究病例采取针刺配合拔罐方法进行治疗,于患侧施针,取手足阳明穴位,其中合谷为治疗面口等症的主要穴位,可疏邪解表、和营通络;地仓、颊车具有疏通气血、濡润筋肉的作用;大椎是诸阳经气之会,具有利血泻络作用;足三里具有补气益血、扶助正气等功效。拔罐能直接疏通经络而祛风,火罐的热刺激及负压作用,加快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及水肿的吸收,对面神经缺损、受压起到改善的作用,达到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的效果,从而促进瘫痪恢复;针灸联合拔罐可疏通经络,加快面瘫恢复[4]。从本研究的临床总有效率分析,观察组的临床总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拔罐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较佳,可让病损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让面瘫得以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国辉,甘君学,陆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01(12):23-24.

[2]刘薇.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杂志,2012,07(04):135-136.

[3]温静.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3,11(08):367-368.

[4]王庆元,邹菁.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1,21(4):609-610.编辑/成森

相关热词搜索: 面神经 针灸 疗效 麻痹 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