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右旋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期影响,研究对插、拔气管时应激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全麻诱导和手术过程中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旋美托咪啶。记录入室、术后睁眼、插管、拔管及拔管后10 min各试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数值,统计两组丙泊酚诱导量、芬太尼总用量、恢复期寒战次数。结果 右旋美托咪啶组丙泊酚诱导量和芬太尼总用量小于对照组(P<0.01),右旋美托咪啶组各试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数值同入室时间时的数值相差不大,对照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和插管时间时比入室时间要高(P<0.01),对照组出现寒战概率比右旋美托咪啶组高(P<0.01)。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用药量少,出现寒战次数少,具有镇痛、抗焦虑及镇静的作用。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全身麻醉;血液动力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共70例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患者年龄16~68岁,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体重51~76kg,平均年龄(45.24±10.32)岁。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每组35例,排除患有代谢障碍、肝脏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输血史和手术史。
1.2方法70例患者在手术前30min时均给予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进行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动脉穿刺,并监测患者心电图、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1]。右旋美托咪啶组在全麻诱导15min前通过静脉泵注方式将右旋美托咪啶(4μg/mL)以1μg/mL负荷量注射给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泵注方式给予同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均进行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5mg/kg)、丙泊酚(2mg/kg)及芬太尼(2μg/kg),在注射完后4min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插管后使患者吸入七氟醚,使麻醉效果达到最佳状态[2]。在手术过程中使患者通过机械方式使潮气量保持在8~10mL/kg的范围,使呼吸频率保持为12次/min,使吸呼比设定为1/2,在控制患者呼吸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实际状况对吸入七氟醚的用量进行调整,一般使用七氟醚的浓度范围为1.0%~3.0%,使患者的血压在正常值的基础上保持上下30%的浮动[3]。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要进行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注射要求为0.5μg/(kg/h),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要进行静脉泵注相同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中对患者注射1μg/kg的芬太尼以及0.015 mg/kg的维库溴铵,如果患者出现心率缓慢的症状,即心率小于50次/min时要及时的注射阿托品,要求为0.5mg/次;当出现血压偏低的现象要注射麻黄碱[4]。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诱导量和芬太尼总用量(mg/kg),并测量和记录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间、完成手术后睁眼的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10min后这四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将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拔管时间、恢复呼吸时间及术后睁眼的时间出现寒战的次数进行样本记录。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x±s)来表示剂量资料标准差,并用t检验统计结果,用χ2进行资料的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右旋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体重、性别年龄、身高和手术时间等基本信息方面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在丙泊酚诱导量和芬太尼总用量方面,右旋美托咪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时、手术后恢复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这四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插管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数值相比,右旋美托咪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在插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min这四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数值同入室时间时的数值相比没有较大差异,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和插管时间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数值比入室时间要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5]。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寒战现象,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寒战现象,对照组出现寒战的概率比右旋美托咪啶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3讨论
右旋美托咪啶同可乐定相比,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更广泛[6]。本文通过对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35例患者研究发现,从手术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将右旋美托咪啶以0.5μg/(kg·h)的量通过静脉泵注方式注射给患者,没有患者出现低血压和严重心率过缓的现象。整个过程中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丙泊酚诱导量和芬太尼总用量比对照组要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保证麻醉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麻醉药的量更少。对照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插、管和拔管时的数值比进入手术时的数值高,而右旋美托咪啶组在给予0.5μg/(kg·h)的右旋美托咪啶后,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数值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说明右旋美托咪啶能够对插管和拔管时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抑制,确保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的状态,此外,右旋美托咪啶没有延长患者拔管、呼吸恢复和术后睁眼的时间,不会影响患者的麻醉恢复期[7]。右旋美托咪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大脑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寒战阈值,体温的传入信息由脊髓控制,脊髓对其进行抑制作用后,实现抑制寒战的效果[8]。
研究证明:右旋美托咪啶一方面可以起到镇痛、抗焦虑、镇静、抗交感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围手术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还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保证麻醉效果良好,对稳定血液动力学、降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减少寒战出现机率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普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荣健,黄绍洪,牛丽君,等.右美托咪啶对胃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0,4(4):341-344.
[2]梁飞,肖晓山.盐酸右美托咪啶的临床药理及应用[J].现代医药,2010,10(5):90-93.
[3]朱晓红,陈受琳,邓福谋,等.右美托咪啶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1):37-39.
[4]郭新玲,郭忠英,任会杰,等.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老年人玻璃体手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2,08:784-786.
[5]刘祯庆,王晔.右美托咪啶在复合组织移植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18):2219-2220.
[6]薛涛,孙红梅,孙剑.右美托咪啶减轻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8):783-784.
[7]雷晓鸣,薛荣亮,钞海莲,等.右美托咪啶用于气管异物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2:1190-1192.
[8]文刚.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镇静效果的对照研究[D].南昌大学,2012.编辑/哈涛
相关热词搜索: 麻醉 临床 全身 用于 观察下一篇: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