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局部麻醉下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方法 30例疝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5例。两组均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照组在传统的椎管麻醉下进行。拟定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补片修补法采用局部麻醉治疗疝气, 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局部麻醉;疝气
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疾病, 多采用手术治疗。疝气, 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1]。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 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 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因术程较短, 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本院2011~2013年开展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疝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订的诊治草案(200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组织完整性、腹股沟管后壁坚实程度, 按照Nyhus分型(1991)方案进行分型。Ⅰ型:斜疝, 内环正常, 疝囊可至腹股沟管中部, 后壁完好。Ⅱ型:斜疝, 内环扩大, 但未影响后壁, 疝囊可及整个腹股沟管。Ⅲ型:分为3个亚型, 均呈后壁缺损。ⅢA:直疝。ⅢB:斜疝, 内环扩大, 影响后壁完整, 疝囊常达阴囊, 有时可伴滑动性疝。ⅢC:股疝。Ⅳ型:复发疝, 可是斜疝、直疝、股疝或混合疝。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5例, 男11例, 女4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47.32±10.86)岁, 平均病程(7.05±1.15)年。斜疝10例, 直疝5例, 均为单侧疝。对照组15例, 男12例, 女3例, 年龄21~80岁, 平均年龄(47.05±10.84)岁, 平均病程(7.10±1.22)年。斜疝9例, 直疝6例, 均为单侧疝。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行椎管内麻醉, 术前禁食, 术后禁饮食6 h, 术中留置导尿管;实验组采用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 术前术后不禁食, 术中无需留置导尿管。所有男性患者麻醉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巾, 切开外环区以及腹股沟区, 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 充分显示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腱, 游离精索, 切开提睾肌, 提起疝囊分离至根部, 暴露腹膜, 将疝囊放至固有部位。确定疝气类型, 采取相应术式。女性患者切开腹横筋膜后, 了解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缺损, 了解股环排除股疝, 将补片放置于腹股沟管后壁, 与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联合腱、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缝合固定。修剪补片, 通过子宫圆韧带,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重建外环口, 逐层缝合切口。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疝气是指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 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2]。多发生于腹部, 主要有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发病因素, 老年人、久病患者, 有慢性咳嗽、慢性便秘、妊娠、婴儿经常啼哭都是好发因素[3]。临床类型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以疝环部位命名可以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4]。不同部位的疝气表现症状不尽相同, 同一部位的疝气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脑疝主要表现为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 Cushing反应、锥体束征、头痛、视乳头水肿、喷射性呕吐, 严重的脑疝可危及患者生命[5]。腹壁疝表现可从腹部包块至肠坏死、弥漫性腹膜炎等轻重不一。不同部位的疝气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脑疝主要以纠正原发病、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治疗措施。腹壁疝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但保守治疗有增加疝内容物嵌顿的风险[6]。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是现在普遍开展的一种治疗疝气的方法, 采用不同麻醉方法, 治疗效果有所不同。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 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影响干扰较小, 且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手术费用。
参考文献
[1]崔建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手术治疗.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15):61.
[2]刘明厚.重视小儿腹外疝的保守治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5(6):24.
[3]周智, 陈健.老年腹股沟疝气在局麻下无张力山修补术中的疗效观察.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10(5):75.
[4]朱华东, 吴宝音.老年人局部麻醉无张力疝修补术8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28):3575-3576.
[5]窦贵祥.平片无张力疝修补发治疗斜疝60例分析.中外医疗, 2009,28(25):39.
[6]何川, 陈磊, 蔡波, 等.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55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1,1(14):189-190.
[收稿日期:2014-08-07]
相关热词搜索: 疝气 修补 法治 麻醉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