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贷款到位率相对很低。截止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83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5695万元,存贷比为34.28%,据调查,企业申请贷款满足率仅为30%(详见下表)。
3.煤炭企业欠息现象频繁,潜在的信贷风险加大。煤炭行业生产不景气,造成煤炭行业的资金违约风险逐渐加大,三个月未结息贷款户逐渐增加,据对古县农村信用社调查,全县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00352万元,其中,煤炭企业贷款余额为23650万元。受国家资源整合、环境治理等政策影响,煤炭价格一降再降,利润变成负数,洗煤、焦化行业停产的停产,维持的维持,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力归还银行信贷资金,据调查,目前,古县农村信用社三个月未结息煤焦企业贷款将近1亿元。
4.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一是贷款到位率低。由于煤焦市场的萧条,辐射关联行业也进入低迷期,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对前来申请贷款的客户慎之有慎,甚至出现慎贷、惧贷现象。据对辖内金融机构调查,目前企业贷款满足率仅为30%。二是银行大量抽贷。如古县利达焦化有限公司在洪洞工行借款4000万元,古县第一焦化有限公司在临汾中行借款1900万元,贷款到期归还后,银行抽贷,使得企业流动资金受到很大影响,生产无法正常运转。
三、建议
1.继续推进转型跨越,实现县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一要着力提升煤、焦炭等传统产业,抓好产业循环发展和链条延伸,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二要大力培育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抓好产业创新发展并形成规模,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着力延伸发展煤化工等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2.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确保金融稳定运行。人民银行应加强对煤焦行业的调研与监测分析,深入了解煤炭经济运行对辖内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程度,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一是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监测,构建煤焦业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对煤炭价格、企业资金及资产负债率的监测,对煤炭行业信贷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防范产业风险及其延伸的金融风险。二是引导银行利用征信系统关联交易查询、企业贷后监控系统等信息,对正常经营、效益稳定的企业,引导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政策,给予贷款展期以及其他支持,避免一味抽贷,在强化业务风险管控的同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确实救助无望的企业采取平稳有序退出。
3.创新煤炭企业融资机制,支持煤炭经济稳定发展。一是引用短期融资券、同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对优质项目进行低成本融资。二是建议政府部门在煤炭行业中建立煤焦企业及关联企业互保基金池,由地方财政从煤炭发展基金中按一定比例向基金池注入风险补偿金,入池企业缴纳一定金额的风险共同基金,并以其作为质押,向有融资需求的成员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企业积极与县中小企业局、建行加强联系,取得县政府的同意,争取取得建行的“助保贷”贷款。
4.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全力保障资金安全,促进辖内经济发展。一是金融机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建立完善的服务功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为煤炭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二要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煤炭行业动向、严密监测煤炭行业贷款质量及向下迁徙变化情况,采取措施,加大煤炭企业到期贷款的收回力度,防止信贷风险发生,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三是金融机构要积极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尤其要避免贷款向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集中,尽量规避经济增长波动所形成的市场风险,维持经营的稳健和良好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晋伟,郭箭,闫静文.金融支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3(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古县支行 山西古县 042400)
(责编:玉山)
相关热词搜索: 煤焦 探析 起伏 影响 金融上一篇:中国神华财务表报分析
下一篇:煤价低迷时期的煤企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