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山西省煤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山西省出现了煤炭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不平衡现象。我们要加速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创新和突破,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煤炭人才 培养模式 突破 创新

煤炭行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2006年煤炭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841.4亿元、1784.1亿元和332.6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6倍、3.4倍和4.8倍,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9.2%、30.5%和40.9%,分别比2002年提高10.2、6.6和11.9个百分点。所以要保证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煤炭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山西省煤炭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到2005年底,山西省煤炭行业人员总数为104.2万人,技术人员11.95万人,其中学习采矿、安全、机电、地质、测量等煤矿主体专业的仅为28943人。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情况: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356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10%,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4%;专科学历的318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0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6%;中专学历的241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0.47%,占从业人员的2.39%。许多企业出现了采煤、掘进、通风区队无工程师,缺少生产一线技术员。山西省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1.煤炭行业事故频发。据统计,2002年山西省煤炭事故184起,死亡矿工501人;2003年,发生煤矿事故159起,死亡矿工496人;2006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49起,死亡矿工476人。以上公布的数字中,并没有统计许多大大小小的不知名的煤矿里那些被隐瞒的遇难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2.国有煤炭企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绝对数量及所占比例普遍较低。山西霍州煤电集团,团柏煤矿井下区队基本上无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按一个采煤队昼夜三个生产班计算,一个队120名职工中平均不到1名中专毕业的技术员,产业工人80%是文化基础和安全生产技术差的农民合同工,在生产中的违章作业现象严重,工人连一般的设备事故都不会排除。

3.煤炭行业陈旧的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因为缺少进修的机会,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上一些单位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工作中有所欠缺,一些学有所长、业有所专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1. 没有建立长效的培养模式。山西省煤化工企业每年对“煤化工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就在200名以上。而这一方向的招生人数每年只有25名到30名。

2.生源不足。事故频发,此外煤炭行业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职工待遇低。受社会观念和行业环境的影响,每年报考煤炭院校学生的比例很小,这些都导致煤炭工程类专业“招生难,生源不足”。

3.教学改革滞后。 教学内容仍相对落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现在已经推广采用3300V电牵引采煤机,而煤炭院校的采煤专业和机电专业的教材目前仍然主讲的是液压牵引采煤机,多数大中专毕业生看不懂图,看不懂说明书。煤炭企业管理人才在煤炭职业教育中还是一片空白。

三、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到2015年,山西省预计需要煤炭专业的本科及以毕业生2万名,高职专科毕业生8万名,中专、技校毕业生15万名。计划五年内培养煤炭相关专业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000名。2010年到2015年,再培养成人教育本、专科毕业生8000人。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面向科研院所、煤炭类院校以及大型煤炭类企业,培养和引进硕士生以上高级人才2000名。

针对这一现状,我省高校可建立“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一)“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阐述

所谓“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政府、企业、学校、指导委员会四者共同来完成,山西省煤炭人才的培养。四者各司其职。

1.政府要根据煤炭行业发展从宏观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理顺培训工作的经费渠道,保证各级院校的正常经费,加大省级财政对煤炭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设立煤矿相关专业建设经费,用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设立“煤炭相关专业学生培养奖学金”,用于奖励毕业后愿意到煤炭企业就业的学生。要提供法律保证,制定相关法规,保证政府、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培养协议顺利进行。

2.学校可参与学生的选拔,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能够在课堂设置、教学内容上根据省煤炭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并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技能知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并能够担当一些教材的编写工作。

3.企业从自身要求出发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从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内容、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毕业指导,甚至参与教学活动,承担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合作,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的进入角色。

4.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培养工作进行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培养质量、培养设施、师资、大纲、计划、教材等进行定期测评和评定,对教师资质认证,对基础设施、教学管理培养质量、后勤服务等环节建立标准。

学生和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培养协议,学生在接受完学校的培养后,必须到企业工作一定的年限。总之,“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为目标,服务企业为宗旨。

(二)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特点

1.“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避免了单一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山西省煤炭人才培养有条不稳的进行,使人才培养更加有机化、标准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有很大的改进,学校可以更加专注于人才的培养,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学习内容也有了针对性,学生的质量更加有保证。

2.“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能够将山西省煤炭行业需求的人才类型与院校培养人才类型衔接起来,促使煤炭院校能够在课堂设置、教学内容上根据山西省煤炭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并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技能知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煤炭院校和煤炭企业“产、学、研”的结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理论—现场—实践—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合格上岗”的教学模式,促进煤炭院校与煤炭行业在技术公关上的合作。

4.“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有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的指导能力。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学进行指导,使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观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5.“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还是一种动态的培养模式,政府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人才需求量和类进行规划,可以及时的进行调节,要满足煤炭行业的需求但也要避免过多。指导委员会及时的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专业设置予以评价,学校适时调整。

(三)基于“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1.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新的发展观,突破传统的专业学科的设置,增设煤炭企业管理专业。煤炭企业管理人才不但要懂得煤炭工程类技术,还要懂管理。一方面,可以采取在3-4年的专科煤炭工程学习上在进行1-2年管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从煤炭行业人员中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进修,学习管理知识。此外,在培养层次上进行创新,不仅要有中专生、专科生的培养还要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

2.观念制度的创新。部分或全部免除在校学生学费,增加学生补助。或是将学生的补助转变为伙食费,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吃饭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同时煤炭企业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这样可以吸引不少困难家庭的优秀学生报考煤炭院校。

参考文献

[1]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的通知[Z].晋政办发[2008]15号.

[2]刘卫国.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煤炭人才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3]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工业在新型化进程中实现嬗变[DB/OL]. /ztjn/2007-09/14/content_11184575.htm

[4]山西煤炭:你要做表率![N].山西日报,2005-07-06.

相关热词搜索: 山西省 探究 煤炭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