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非计算机专业涉及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教学存在很大困难,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参不齐。如何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计算机基础课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0-0078-02
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事实上,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除了要具备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与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之外,也应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计算机和学习其他专业文化知识一样,需要条件,从学到教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哪一方面有问题都会给计算机教育的成果带来影响。那么,对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当今社会以知识为基础,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职业教育在这当中也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社会经济服务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技术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培养出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素质人才扮演重要角色。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教学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目的,学以致用,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方面,而当今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出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呢?
1 生源问题
随着大学的扩招,职业学校招生有“弱化”之势。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混文凭混日子的学生有很多,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另外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前,以“考试”为主导的初、高中教学,再加上有些地区教学设施不完备,学生大多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很低,所以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不过,进入中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他们还是对自身未来的工作学习充满希望的,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将来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立足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有的学生只对上网、玩游戏感兴趣,忽略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进行引导,把他们好的一面利用起来,可以让他们去指导其他学生完成打字或其他一些简单的Windows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则要用耐心、细心和热心,让他们对计算机进行深入的了解,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更多准备。
2 师资问题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有很多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改行。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来说并不是很高。还有一些教师是从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入校教书,其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外出学习为自己充电、提高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却非常快。常言道: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三天不学,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在课堂上就会经常出现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能解答,一些操作学生会比教师熟练甚至教师还弄不明白等情况,这样就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常此以往,试问哪一个学生还愿意来这样的学校上学。为此,学校应该为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新知识、新软件、新方法的机会,以保证计算机师资本身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更新,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率,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 教学设施问题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对于计算机的教学始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时都无法满足其正常的学习需要,别说非计算机专业的。当然,中职学校现今的发展都是步履艰难,资金是存在的一大难题。而中职学校又主要以培养技术为主,各种专业设备的更新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对于本身已处于艰难境地的中职学校来说的确有些困难。但形势逼人,不改善更无出路,所以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均衡调整,逐步改善教学设施,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4 计算机教材及大纲问题
在教材和大纲上,有的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有的教材紧跟流行软硬件步伐,更新很快,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相对极端化。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应用人才,而教材建设又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教材大纲的选择及设定也应该是着重于应用。如果教材相对落后,会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教师师资水平的提高过缓,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既要考虑到当前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又要保持教材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对稳定呢?一般而言,计算机主流的软、硬件技术的流行基本上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所以也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那么就不必要求一定要讲解最新的软、硬件技术,而应着重讲解它们的共有的基本特点。
5 教学方法问题
在教学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呆板单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计算机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计算机课程如果没有直观清晰的演示操作,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命令等总让学生如坠雾里,而到上机操作时却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尴尬现象。学习计算机靠的不是理论,而是操作实践,靠的是做出来,在教学中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为主。此外还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进行计算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进一步搞好计算机学习。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能否为市场培养出合格的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初级技术人才,这也需要对计算机教育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此,不仅要对培养对象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下工夫,还要在其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多花气力。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中职计算机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专业 中职 计算机教学下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