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 浏览次数:

自“中国梦”提出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阐释。在我看来,中国梦的目标既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阐释,提出了八个必须做到。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把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作了适当的区分,另一方面将“公平正义“置于”共同富裕”之前,并且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使得“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铸就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基本价值底色,也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首先,公平正义照亮中国道路。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义性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道路。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共同富裕”。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富裕是侧重于经济或者说是分配正义的层面,公平正义则侧重于政治、法律(司法与立法)和社会的层面。十八大把坚持公平正义放在共同富裕之前,是对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将公平正义确立为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没有公天下的执政理念,不把公民的平等权利当回事,共同富裕也就成了空话。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在不断改善,社会上的不公平感不仅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反对两极分化,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杠杆,没有公平正义就不会有人民幸福。

其次,公平正义彰显中国精神。公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已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吕坤就曾说:“‘公正’二字是撑持世界底,没了这两个字,便塌了天。”“唯公然后能正”是中国传统公正观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是这一优良传统的体现。所谓“正”,即“当于理”。古人以“礼”为度,“制礼义以分之”,各得其分,各得其所,此之谓“正义”。古代中国的公正,缺少普遍的权利平等向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公众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维护普遍的权利平等成为公众的普遍诉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不仅是社会观念层面上核心价值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相呼应,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这就把道路、政策和观念层面的东西统一起来了。公正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要目,而且对其他价值目标具有全局性、统领性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标杆和价值引领。

最后,公平正义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凝聚每个阶层和个体的力量,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正如罗尔斯所说:必须将一种正义观念归并于一种基本结构的理想形式,而持续发展的社会过程之积累性结果正是按照这一基本结构来加以限制和调整的。[1 ]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橄榄形的资源分配结构,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可以分享到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恩格斯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 ]中国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尽管个体在自然禀赋、能力、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必须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梦想的平等机会,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人人可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最大可能地凝聚改革发展的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涉及一个社会如何分配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服务与荣誉等。[3 ]只有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才能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和防止利益格局的固化。打破利益格局固化,应是目前讲公正的要害问题。原来就效率与公平关系讲公正,没有涉及现实问题的要害。不解决利益格局固化的问题,只是一般性地讲分配和民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于防范和消除固化利益格局的藩篱,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提出:“一是阻碍某些人发展的人和人为障碍,都应当被清除;二是个人所拥有的任何特权,都应当被取消;三是国家为改进人们之状况而采取的措施,应当同等地适用于所有的人。”现代社会公正是建立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基于个人权利、平等之上的公平。

权利公平是起点公正。权利平等是最根本的,生存发展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唯有权利平等才能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是过程公正,坚持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就是要反对特权,消除潜规则。有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才会有结果公平。达到三个公平,是打破利益固化格局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实现这三个公平,才能使人们有实现自己梦想的积极性。

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要实现机会公平,关键是要打破身份固化、权力固化和财富固化,形成合理、必要的社会流动。古代礼制的制度性安排是等级的固化,现代的利益格局是开放的、流动性的。打破阶层固化,使身份流动具有上升空间和有效机制,教育是实现机会公平的最大平台,教育公平是改变身份最主要的通道。“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4 ]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要让每一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首先必须实现机会平等。机会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机会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中国现在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机会不平等。各种人为的门槛,正从起点上削减人们的各种机会。由此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发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个良好的社会,财富是不会平等的,但机会可以而且必须公平。只有机会公平,个人努力才有所依托,财富才能比较迅速地被创造出来,并且得到较合理的分配,从而弥补起点不公所导致的结果不公。只有机会公平,不同阶层之间才能找到共识,才能化解社会积怨,增进社会和谐,从而使社会公平正义在有序、健康的竞争环境中得到彰显。

实现社会公正,不是要消灭利益集团,而是要打破利益格局的固化,造成一种良性的利益关系格局,通过机会平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实现三个公平,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公正的积极路径。但是,要实现这三个公平,必然会触动某些利益集团,尤其是那些靠权力而形成的利益集团。李克强说触动利益关系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改革,其实是革命。李克强在讲到实现2020年的目标时指出三项任务中的第三项,就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实现三个公平,关键是如何在制度层面上加以体现。如果说“公平”的重点在利益的分配,那么“正义”一词的重点在于制度性的安排。其重心和难点在于如何落实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的问题。这是前提条件。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要保证全体公民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这就必须反腐败,反特权,改革政治体制,创新政府功能。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依法建设现代政府,这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集团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只有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有个人的梦想成真。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创造一个人人公平发展的空间,创造一个人人愿意为梦想而奋斗、人人有机会成就梦想的舞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正能量。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上下共同践行的价值理念,成为人人共同享有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3]迈克尔·桑德尔,朱慧玲译.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

[4]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9.

相关热词搜索: 基石 中国 价值 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