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没有协调的制度环境,再完善的会计准则也无法顺利地运作实施。因此,探讨了影响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制度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和外部会计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Abstract: If there is no coordinated system environ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not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erefore, discussing the impact of the quality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 quality of accountants and external accounting supervision.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准则;人员素质
Key words: accounting regulation;accounting standards;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06-01
1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会计准则功效的发挥固然取决于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但协调的制度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协调的制度环境,再完善的会计准则也无法顺利地运作实施。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政策、法规等,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有力保障。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法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会计准则的质量。会计准则属于经济规范体系,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同配套经济法规的协调,尤其需要与其他会计法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会计准则与经济法规的协调包括会计准则与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税法、企业法和公司法、合同法、外汇管理法等方面的协调,其中会计准则与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协调主要是会计准则与财政法规等财务规定的关系处理。而且,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关系的处理。②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根本因素,具体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能力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等。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的原动力,是会计准则发展和完善的促进因素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会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势必影响了会计准则的质量。
2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准则的建设和执行不仅要注意到会计规范制定的现实适应性和远期前瞻性,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会计准则实施的上壤和环境。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契约不完全的背景下,影响会计准则实施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企业因素莫过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①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利益相关者之间保证科学决策、权利界定和利益分配的制衡机制或制度安排,这套制度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全面界定,对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和保障作用。通常,人们将公司治理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通过竞争市场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被称为外部治理结构;一个是通过内部决策和执行机制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被称为内部治理结构。处于外部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依赖会计准则生产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和选择,会计准则建设质量和执行效果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效率和效用。反过来,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也必然会促进会计信息的需求,进而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内部治理结构中,通常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框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影响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为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提供了可靠保障。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指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措施。如果说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又是紧密联系的,一起构成了会计准则在企业运行的内部基础环境,从而也成为会计准则在企业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石。规范、系统、科学的内部控制增强了会计准则的管理水平和监控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甚至避免了会计准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严格执行过程和会计准则的信息生产过程。
3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质量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的数量、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熟悉法规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较高的政治素质包括认真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法规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廉洁奉公等。较好的业务技术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善于涉猎各类学科,不断提高自身的阅历要善于研究市场变化规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善于总结会计实践经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有创新才能。
因此,会计人员素质质量高则高质量会计准则就会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相反,如果没有一支很好掌握会计准则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再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4外部会计监管
外部会计监管质量保障主要是指加强政府如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组织及公众媒体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对会计准则的正确运用和遵循。政府部门由于其权威性、独立性强,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实施监管权力较易于为社会公众和被监管单位接受,从而是会计准则得以正确执行的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质量也就提高了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则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优势,能迅速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即能及时和有效地查明企业是否正确执行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制度,因此发挥好注册会计师等组织的监管职能有利于督促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另外,媒体或舆论监管也可以在外部会计监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此外,企业所有者、债权人、雇员、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是外部会计监管的组成部分。显然,外部会计监管得力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得以有效执行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许学科.构建和谐会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财会通讯,2006.
[3]葛家澎.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
相关热词搜索: 会计准则 因素 执行 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