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各行业对行业应用软件需求也相应地有所增长,因此对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上涨趋势。高校作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就成为各高校及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了国内软件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521-02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l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NG Yan-ru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Campus,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 all Industry and life, application software,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software talent shows rising trend.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how to train a qualified social needs of applied software talents has become a problem needed to solve for al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nd the objectives of software tal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l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各行业对适用于本行业的应用软件的需求量也骤步的增多,这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我国也已把软件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重点扶持发展软件产业。但当前我国的软件产业与美国和印度等软件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行业管理方面的因素外,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及具备软件工程管理能力的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高校作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培养的结果将对整个国家的软件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进行分析并得出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

1 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的分析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式,有必要先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

1) 主流程序设计语言及主流工具的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众多语言及众多设计工具并存的格局;在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时,不可能对所有的程序语言及工具进行学习和掌握。因此,掌握主流程序设计语言及主流工具也就成为进行软件行业的必备技能;并且程序设计的理念及思想对于各种程序设计语言都是一致的,设计工具软件的使用也是互通的,所以只要且只有掌握了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就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外语的应用能力。我国的软件产业要想崛起,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必不可少。英语作为现今世界应用范围最大语言,也是软件业使用的第一语言;计算机及软件的最新技术及各种资讯更多是以英文作为描述语言,软件人才掌握最新技术及深入的掌握底层理论知识就需要其有一定外语应用能力。

3) 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的能力。软件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将涉及众多的资源及人员,为了更好地实施软件项目就需要软件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及良好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只有团队相互理解和配合才能有创新能力,才能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才能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为软件项目服务。

4) 实践创新能力。软件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关键是人才以及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基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创新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软件人员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2 高校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层次不清。软件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设计与实现一个软件系统项目需要软件工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人才;而现行高校在培养软件专业学生时基本不分门别类,仅仅从程序设计单方面进行教学和培养。致使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拟定、教学模式及手段的运用和教学计划的执行缺乏灵活性、层次性和实用性。最终导致学生个性在专业方向上得不到发展,可塑性较差。

2)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或教学效果不佳。软件工程是门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而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依然沿用一般学科的培养模式,使得许多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过多过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严重失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同步将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最终表现出来就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现实的需求。

3) 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联及促进”。在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情况是过分强调理论,二是强调简单的开发应用,而无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用实践来强化理论知识;从而制约实践应用或用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缺乏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现行高校开设的各种实验或实训一般都是针对于某一门课程,而忽略了多课程的综合实践;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融合各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3 新的培养模式的探索

通过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现有的培养模式不足的分析,以下将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考。

3.1 加强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软件工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与精确的、理性思维方法。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逻辑分析能力与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实现自我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基础。学生没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最终他们将只能根据课本来学习课本;脱离课本后,将不能很好的与社会现实逻辑进行结合。

3.2 专业基础课程的引导式教学方式

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学习专业的大门,那么合理的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基础课应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结构的全面了解与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学生选择专业小方向提供必备前提。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遵循面广、启发性强及关联性强的原则。面广就是要求在课程设置时应较全面的涉及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整个专业有个基本的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启发性强就是要求课程在设置和讲授中应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尽量避免因知识点而学知识点的情况。关联性强就是要求各门课程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它们的有机组合能够基本反映整个专业体系。

3.3 专业课课程的小课程+小组实践的课程设置方式

专业课是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方向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现今的软件开发领域软发开发语言以及工具也多样性及定向性的特点,要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培养的目标就应该定位于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与特点选择各自的方向。基于以上的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不应该以大班笼统的方式进行,而采用小课程+小组实践的方式进行开展。小课程就是对某一特定方向的专业课程进行以小班、集中式的方式进行开展,让选择此方向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深入的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知识。小组实践就是以小课程为基础的一种团队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小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小组实践可以让小组成员充分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个人创新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实践。

3.4 模拟项目的开展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是软件工程人才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单课程的实践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每一阶段结(如每一学期)束后开展软件模拟项目,从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项目的选定是模拟项目开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模拟项目的选定上不能一味的追求项目的系统性及复杂性,而更应该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启发性及对所学知识运用的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增加学生软件开发的自信心,学习软件系统开发的团队协助意识,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 结论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高校在培养软件人才时适当的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利于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但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是软件人才自我成长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费宁,陈春玲,宗平.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8,(14):9-11.

[2] 罗代忠.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8):121-122.

[3] 靳娟.我国企业初级软件人才开发策略探讨[J].软件导刊,2008,(17):5-7.

[4] 冯西桥.软件人才培养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74-77.

[5] 高峰.论软件工程化教育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J].计算机教育,2009(2):29-33.

相关热词搜索: 软件工程 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