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并巩固政权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
第一,正确判断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建党前夕,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就指出,即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队,先锋队,作战部”。1922年党的二大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935年12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党及时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能否和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面貌,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关系极大。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古田会议决议为标志,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党思想,即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同时从组织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位。正是由于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武装、改造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分子,使他们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第三,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当时最为精练、深刻的表述,也为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指明了方向。第四,适应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求,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内容和方式。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等等。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普遍、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性教育,创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形式。
(二)革命胜利前后,我们党对自身先进性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号召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同时,他还谆谆教诲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通过这次运动,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对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了党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正确政治路线,党的先进性建设理应走向正轨而成效斐然。
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开始以执政党思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执政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邓小平于1980年初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一重大命题。1983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讲话指出:新时期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个目标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是执政党思维条件下对党的先进性的第一次科学的概括。围绕着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和先进性建设总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加强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工作。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革除党内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为从制度上保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前进方向。1983年~1987年在全党开展的整党运动,全面提高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意见,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特别强调,我们共产党内部一定要搞好,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审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建设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打开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新视野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积极探索在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途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期间,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命题,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确认并表述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又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从1998年11月起,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造性探索和实践。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广东时提出并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全面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新时期新阶段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思想保证。
科学发展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与超越
(一) 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理论武装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究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事关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核心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据时代要求及时丰富了发展的内涵,于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全党广泛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理论武装。
(二)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功能定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为发挥党的先进性找到了有效途径
新世纪新阶段,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突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清醒地认识到整合社会各阶级阶层力量是执政党的主要功能之一,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功能角色认识的新觉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 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两条主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方位得以体现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前提,同时又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找到根本途径。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规划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目标就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为全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行动纲领。
(四)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具备先进性,整个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会具有坚实基础。为此,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2010年4月起,我们党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实践层面的展开,赋予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标志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有了新的拓展。
启 示
1.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而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破坏一个旧世界,这时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革命”上,党员的先进性突出体现在为了党的事业、本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领导人民执政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新世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期间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党员的先进性则突出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勇于改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说,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超越的过程。
2.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而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面向未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时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时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韩冰,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据其演讲摘编)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传承 先进性建设 启示 超越上一篇:油建一公司锅炉安装队先进事迹
下一篇:人寿保险公司表彰大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