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在全球领域的利用,电子商务成为了全球商务的创新焦点。以互联网为栽体的电子商务促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创新。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诸多领域很多方面均产生了长足的创新,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的概况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后就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应对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新环境下发展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151-02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指是在经济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协商交易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开放性、全球性以及高效率等特点,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不仅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效益、增加了贸易机会,同时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创新。作为国际贸易创新工具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显示出了越加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信息处理和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建设维护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买卖双方,使双方实现自己的目的。
2.互联网虚拟市场。相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体市场,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运营的市场是虚拟的电子市场。互联网虚拟市场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的生产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以互联网数据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互动式交易活动的市场。互联网虚拟市场是传统实体市场的虚拟状态。
3.世界范围市场。作为实体市场的传统贸易市场,由于贸易流通的低速度就决定了它商品交易市场有限的规模和范围,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互联网虚拟市场,由于交易信息的电子数据化带来极高速度的传递以极高速度的流转,交易参与主体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无限的缩短了,交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突破了,交易的范围因此从区域性的小市场扩展到了世界范围的大市场。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1)简化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运用,国际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最大变化就是无纸贸易模式的普及,无纸贸易已经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无纸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工具进行交易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减少了传统贸易中的不必要的人为处理,无纸贸易核心是电子数据交换。通过贸易主体电子数据传递处理,极大地减少贸易单证的数量,减少了企业的相关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2)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
(3)国际贸易宏观监管方式产生了巨变。传统的国际贸易监管模式是通过对各种贸易单证的监管从而实现对贸易过程的监管,这种传统的监管方式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影响了贸易的效率。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国际贸易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无纸化和网络化的手段进行监管,因此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中间环节的无效率,而且能突破破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很多制约。
2.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
(1)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的不平衡。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结合使得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大大加快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因此,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将远远快于发展中国家。这必将导致发达国家的发展程度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程度相差越来越大,最终影响世界各国的平衡发展。
(2)国际贸易新模式会导致某些国家税收的流失。通过电子商务的无纸化模式,虽然能够加快国际贸易的效率,但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大量的税款会因此流失,影响了国家的正常发展。此外,在虚拟交易的背景下,双方对贸易主体的真实情况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一些国家的贸易投机商会借机利用国际贸易的漏洞逃税、漏税,从而影响国家的正常的税收运转。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推动国际贸易宏观监管方式的创新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对国际贸易各个方面的宏观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是必然。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广泛运用电子口岸进行海关电子监管及无纸化通关建设;出口商品配额及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运用电子软件对进出口商品检验及原产地管理。
2.促进国际贸易运营方式的创新
传统国际贸易必须依赖实体市场进行交易,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将依托网上的虚拟市场,从而在各国贸易中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营方式,加速了以网络信息为纽带的世界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贸易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必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创新。
3.促使各国贸易政策创新
随着电子商务和全球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各国政府对现存的国际贸易政策进一步创新以适应国际贸易新的发展。从长期看,電子商务必将是未来几十年内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各国政府都应当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贸易政策以满足当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4.促成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
电子营销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是买卖双方的互动式营销,互动式营销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电子营销方式是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重大创新,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
5.加快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创新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运输不仅仅是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而是将货运、通关、仓储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国际贸易综合物流。互联网的高效率要求国际贸易运输的快速度和高效率。实践表明传统的国际运输方式将逐渐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新时代要求国际贸易运输也发生深刻变革: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整个国际贸易运输过程进行高效管理;降低综合物流各环节的成本及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电子商务新环境下国际贸易应对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如何,电子商务取代传统贸易方式已是大势所趋。而作为全球贸易大国,我国只有顺应世界潮流,加速發展电子商务,才能在本世纪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1.加大对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政府只有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才能改变当前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空前:美国和欧洲以其资金、技术的高投入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全球电子商务竞争优势。
2.加大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互联网核心信息技术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更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研究力量薄弱,关键信息技术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除了政府大力投入研发外,还应推动引导社会研发机构、高校、创业创新企业一起参与关键信息技术的研发及成果共享,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3.推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全社会信息化的主要主体是企业、政府及社会公共机构和消费者。广大企业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企业的广泛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政府及社会公共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是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承担着推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参与是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一起参与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形成互动的良好局面。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是政府主导、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参与的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示范,应当积极引导并加以推广。
4.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会联系到海关、运输与保险、商检、银行等部门,因此各部门必须运用电子化手段进行高效合作。目前我国已经是互联网大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间有关电子商务的谈判,改变目前以少数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电子商务标准制定的局面。
5.加强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及法规建设。在电子商务新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实践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已有很多的不适应,必须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新环境下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在法制轨道上协调有序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新发展 环境 电子商务 贸易上一篇:**村2004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信用社发展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