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感指标)作为系统的调控参数,不仅可彻底解决传统控制模式中存在的弊病,并可实现大幅节能,数据显示,采用该方法可在保证人体舒适感的前提下节能30%。
2.3 采用新的调节方式
影响人体舒适性感觉的环境参数较多,不同的参数组合可提供不同的舒适性效果,同时不同的参数组合的能耗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传统的空调方式是将整个室内空气加热后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因此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该模式下由于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对新风加热所造成的热损失均较大,而若采取增加辐射热则所需的空气温度显著下降,因此具有更为显著的节能效果。
2.4 拓展利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的应用中主要有风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地下水技术、海洋技术等。其中风能暖通空调是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利用室外自然风来降低室内温度。一般在晚上利用风能比常规空调系统更能节约电能。而现代发明的地源热泵空调、太阳能空调等做到了对地源热、太阳光的充分利用,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作为制冷能源进行制冷工作。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电能的损耗,而且避免了耗电空调造成的热岛效应,更不会因为释放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既能达到节能效果,又能达到环保效果。
2.5 智能化自控技术的节能优化设计
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出现的初期,设计出的暖通空调系统需要经人工调节和设计,对人工操作的依赖程度较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人为调控才能满足长期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空气流量方面的要求。这就导致在人为调控不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会对空调系统的整体舒适度造成影响。基于此,应该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应用智能化的自控技术,要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改造,可以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加入中央监控软件和智能感应系统,以监控室内温度、湿度,并监控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数据,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確保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3 对于制暖装置的环保设计
3.1 蓄冷装置的开发利用
全国各地对于电负性的使用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使得在某些时段上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尤其是针对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来说,用电情况更是非常紧张,采用蓄冷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的发生,因为在高峰用电阶段可以用先前储存好的冷量释放,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减轻整体对于用电方面的压力。冰蓄冷装置在现在的用电高峰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发展前景。
3.2 冷热源的正确选择
系统中对于空调节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最初的设计方面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加繁琐,对于中央空调来说,其中的冷热源的选择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相关的使用问题等。中央空调作为现在公共场所最为普及的空调种类,所涉及的人群范围也是最大的,所以对于其中的冷热配置要求也就更加苛刻,方式大多采用水冷冷水机组十锅炉、热泵型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形式。这种配置方式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所在,其中的利用率更是能高达50%,其次采用冷热源即热泵型机组的方式,在能源的使用方面并不如上一种那样,但是却具有环保的超前特点。
3.3 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利用潜力。目前,在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太阳能供暖、供应生活热水、提供空調以及照明等。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对水加热,经贮热水箱蓄热后可以向建筑提供采暖热水和生活热水。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当不能完全利用太阳能保证建筑供暖或热水需求时,可由辅助热源补充加热。利用太阳能蓄热水箱中的热水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源,可以在夏季向建筑提供冷冻水,满足空调需求。
4 结束语
当今,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建筑能耗“大户”的暖通空调系统,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影响下,暖通空调的设计将变得越来越规范严格。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特点和政策导向,把握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技术,尽可能多的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兼顾项目的经济性,为社会的绿色环保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梓健.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33-34.
相关热词搜索: 节能 暖通空调 环保 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上一篇:畜牧养殖的环保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