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中职食品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大力推行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还存在着严重缺失。通过分析在中职食品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食品;问题;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166-0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行业急需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中职食品专业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食品行业的竞争奠定基础。中职院校食品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引导学生执着追求的信念,立足于完整的食品产业链,对学生的技能和技术进行培养,并在技艺的追求中,让学生感受充分的快乐。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开始不断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而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指热衷于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其价值观是以产品为导向,表现了从业人员的一种行为和价值取向,密切联系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具体内涵包括:(1)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和反复改进,坚持对精品的追求,使产品的品质实现最佳;(2)注重细节,不惜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细节,讲究品质,将产品做到极致;(3)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保证每一件产品的质量,绝不投机取巧;(4)专注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在专业领域不懈追求,致力于打造优质的产品。

二、中职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社会对食品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中职食品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处于劣势,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具备较强的岗位专业性

对目前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中职食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饮食行业、服务行业,面向小型企业和基层单位。但很多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职业,和食品专业联系不紧密。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找不到对口的职业,待业在家。

(二)职位上升空间低

一些中职毕业生在从事食品行业一段时间后,不能在多变的实际业务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同时对各种突发业务的应对能力较为欠缺,会选择逃避现实,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或者是因为转岗离岗,进而降低了专业对口率。很多中职食品专业毕业的学生,上升空间要远远低于大学毕业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中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工匠精神”严重缺失,因此很有必要在中职食品专业中融入必要的“工匠精神”,以促进学生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规划。

三、培养中职食品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将专业认知教育有机的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1.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一些刚刚刚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对食品专业还缺乏一定的认知,由此要求学校做好对新生的认知教育。可通过邀请专业教师和专家讲座的方式,讲授内容具体包括食品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社会对食品专业的需求,食品健康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对食品专业的概况进行介绍,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晰地认识所从事的食品行业的现状,形成对食品专业的感性认识,对专业学习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

2.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以社会为导向,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开设,帮助学生对自我客观认识,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打拼意识,力争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精益求精,出类拔萃。

(二)将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职业技能,二者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职业精神又使学生具备更加精湛的职业技术。因此教师在食品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将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职业精神。

1.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依据新课改要求,摒弃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对具体实物的操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能提前对食品行业的严谨性进行感受,对自身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锻炼。

2.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班主任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对就业的形势、食品专业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上,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模拟实训法、多媒体模拟教学法,模拟企业情景进行角色分配,在实际授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中职院校食品专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的,可以使食品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2]刘海光.技工院校如何培育“工匠精神”[J].中国培训,2016(9).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4]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

相关热词搜索: 工匠 中职 探索 实践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