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关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66.8亿美元,累计出口3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3%和45.7%。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态势并非只在国内,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床市场回暖势头日趋高涨。
今年上半年,日本累积机床订单额为4406.74亿日元,同比增长高达197.5%,海外市场订单增幅远高于国内市场订单增幅,表现十分抢眼:同期,德国机床订单总数同比增长了32%,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
金融危机过后的回升正在加剧着国际化竞争,同时也激发了国内机床企业的危机意识。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2009年金融危机,欧美市场都在迅速萎缩,唯独中国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了30%的高额增长。中国市场的这种需求态势主要来自于政府力量,这是特别危险的。”
发展的突破口:构建创新体系
今年上半年,沈阳机床完成销售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7%,对此,关锡友却并不乐观:“所有的企业都在增长,但是,包括沈阳机床在内,整个产品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机床,大而不强”是行业的整体评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机床年产量早已居于世界首位,然而,巨大的产值规模却并不意味着高回报,中国机床行业经历了模仿和引进,却停滞在技术突破这一步,关锡友回忆:“过去,我们在德国搞研发,都被德国政府叫停,他们不允许用自己的智慧扶植竞争对手,封锁十分严重。”关锡友说:“机床是技术高度复合的产品,凭单一企业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因此,中国的机床行业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就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化的创新体系。”这也是沈阳机床为自己布置了核心任务之一。
沈阳机床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增长已经引起世界同行的注意,关锡友以沈阳机床的切实体会描述了沈阳机床的社会化创新体系。早在2003年,沈阳机床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研发体系——中央研究院,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基础研究。一方面作为集团未来战略性产品的储备研发,另一方面也成为集团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在这个基础上,沈阳机床联系了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等社会上的力量,初步形成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锡友说,这个技术创新体系对沈阳机床近几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做到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
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产品智能化
为什么我们买来了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装在一起之后,我们的机床就是不行?
关锡友举了一个例子:奥迪的一个总设计师说,如果把奥迪车的11个芯片拿掉,那么这辆车还不如一辆桑塔纳。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机电结合的优化技术研究还不够。我国的企业更加注重硬实力的建设,缺乏软实力建设,而软实力的核心是产品智能化的产品信息化技术,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机床是非常典型的信息化集成产品,从产品结构角度讲,机床更加重视硬件技术,信息化在产品当中的集成还远远不够。沈阳机床曾经做过一项统计数控机床在用户当中的故障率当中,80%来源于电器系统,所谓的电器系统就是数字控制这套软件体系,所以这也是当今全球机床行业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为此,要规划和构建面向十二五、覆盖产品全过程的信息化体系,沈阳机床正在规划该系统。”关锡友说:“在过去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整体规划不够系统,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深刻。”过去,很多机床企业都将规划重点集中在管理信息化上,而这恰恰是高度系统性的工程。“单一某项做得好是没有用的,应该系统性的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围绕整个产品全过程周期的信息化过程,以及最终实现产品智能化的目标构建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系统。”
在产品智能化发展的路上,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难题。2010年9月,沈阳召开了一次全球机床产业高峰论坛,在会上我们发现,运动控制技术是实现产品智能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日趋扩大的机床市场并没有促进国内数控系统核心能力的提高,使得运动控制技术成为产品智能化发展的壁垒。
在产品智能化过程当中,所有应用软件技术的研究都要镶嵌在数控技术当中,“而系统的控制,国外企业实际上是不对我们开放的,因此,自动化过程实际上开始涉足我们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锡友说。基于此,沈阳机床在三年前开始投入研发运动控制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健全营销模式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普通机床的需求量在中国市场是有的,而且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对此,关锡友并不认同,他认为,普通机床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将会不断下降。“这与劳动力的素质相关联,现在大量的技工教授接受的都是中高档数控机床技能的培养,要找八级车工和塔工非常难,而且成本相当高,这就像开车一样,开惯了自动挡再回到手动挡很艰难,对技、能要求很高。”目前,沈阳机床所生产的机床中有45%是普通机床,沈阳机床下决心用3年的时间淘汰普通机床。
在整个中国的机床工具行业,普通机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它的低效率显然与未来的市场需求不相符。但是,淘汰普通机床,就要大量生产数控机床,而数控系统如何解决则是另一个难题。
“如果一味地选择国外的数控系统,我们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代理商,”关锡友说,“最要命的是,国内的数控机床与国外产品是竞争关系,国外产品的技术封锁使得我们进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关锡友认为,数控系统将成为我国机床行业不得不突破的一道关卡,突破这一道关口,国产数控机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产品研发之后,企业还面临着如何将产品卖出去的问题,即全球的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沈阳机床为例,沈阳机床在国内拥相对成熟的营销模式和庞大的营销体系,然而,这个世界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面对全球市场却略显底气不足,关锡友说:“我们能制造很多产品,却不能把它们卖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布局方面,面临着非常大的障碍。”沈阳机床的全球化战略初步计划在世界各地构建20个营销服务平台。
德马吉总裁曾说过,德马吉在全球有44家机构和技术服务中心,用了20年的时间花了40多亿资金去建设。“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的短时间内,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建设。”关锡友表示,等将来我们的产品达到他们的水平,可以面向全球市场的时候,也要经历这个必然的过程,而全球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则给中国机床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关锡友还表示,希望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与产业链之间形成合作,即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所有的伙伴之间进行信息的共享。“要让我们的伙伴、供应商。客户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过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透明化管理。最终实现制造过程的快速、及时和有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看得见 机床 未来 沈阳下一篇:沈阳机床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