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5篇

| 浏览次数:

【篇一】

“亲戚朋友们劝我去条件好一点的城里工作,可我,就想留在村里做点事。”2013年,xx当选xx市xx区泉湖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成为xx区第一位有本科学历的“80后”村党总支书记。

5年来,他强队伍、谋发展、兴产业,让永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变成了xx区基层党建示范点,永久村也成为xx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子想发展,村干部得有好的发展思路”

2013年,刚上任的xx发觉,新的岗位压力很大……

以前,“永久村的‘乱’在区里是出了名的,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党组织干事没人信。”为了“摸清”永久村,xx四处走访请教:

“不是我忘了党员身份,我也想发挥作用,但就是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不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村里老党员吴希贵说。

“别说我们宁听商贩的,不听干部的。谁能带我们致富,我们就信谁、跟谁。”村民王建虎对xx抱怨。

上任一个多月,xx把全村400多户基本跑了一遍,摸出了门道:“村子想发展,村干部得有好的发展思路。”

xx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把了解的情况和想法向两委班子交了底:“我们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的路子。”

经过xx多次分析讲解,村干部们同意他的思路,决定带领村里的百姓发展设施种植,搞温室、种大棚。

“解决了困难,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才会更加信任”

“规划有了,可温室怎么建、钱从哪里来、收益怎么保障?”质疑声逐渐多了起来……

“刚刚动员起来的信心不能就这样被困难吓倒,这次要是失败了,永久村的发展又会错失机会。”xx说,“解决了困难,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才会更加信任,才会支持我们的发展思路。”

xx不敢懈怠,积极到镇里、区里跑项目。他动员有产业发展能力的4名党员率先建起了1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为群众做示范。后来,xx争取到了市区镇三级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并发动党员干部为群众作担保,办理了贷款62万元,加上群众自筹到的83万元资金,用两年时间顺利建起了59座高标准日光温室。

xx聘请技术专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跟踪指导、农村土专家培育,解决产业技术难题。

黄瓜、辣椒、西红柿,基质、滴灌、卷帘机……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被引入运用,为全村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

一茬番茄3万元、一棚辣椒2万元……在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下,不到5年时间,全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10座,建成千亩党员先锋示范基地1个,百亩高标准日光温室小区4个,7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设施种植中来。

2017年,永久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9023元增加到16200元。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不能让群众思想落伍了”

在发力设施农业产业的基础上,xx动员党员带头连片流转土地,引进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为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户开辟了“租金+薪金”双增收的新途径。村民们当起了产业工人,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小商店,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王书记的到来,让村子焕然一新。”一位村民说。5年来,永久村始终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还清了历年欠下的20多万元村级债务,还实现了16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

5年来,xx多方奔走,累计筹资14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32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成了永久村小学整体维修改造,铺设了村组道路9.7公里,实现了柏油马路组组通、电话网络户户通……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不能让群众思想落伍了。”xx说。在村集体的努力下,永久村翻新扩建所有村民小组的文化室,修建村民健身广场并配备活动设施;村里每年还拿出3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如今,晚饭后和农闲时间,村里人可以到文化室读书看报,可以在健身广场跳广场舞或参加文艺演出队,精神风貌大不一样了……

【篇二】

曾是武警战士的xx退役16年来,跨行成为xx电力公司乌海电业局高压输电线上的“特种兵”,守护着黄河岸边上万家企业、几十万个家庭的用电安全。

2003年刚到电业局输电处报到时,xx完全是个门外汉。为了能干好带电作业工作,他努力“啃”输电专业书籍、虚心求教操作技巧,从一名初级工历练成了高级技师。

在一线工作多年,xx和工友们创造了连续406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纪录,2011年、2015年创造了乌海地区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纪录,设备可用率年年都保持在99.8%以上。

输电线路大都分布在野外,一旦发生故障通常遇到的都是极端恶劣天气。每次,xx和工友们都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毫不犹豫地背起工具和材料就出发,寻找故障,抢修疏通。

输电工人巡线辛苦,登塔检修更是又累又险,他们需要爬上六七十米甚至百米高的铁塔,穿着屏蔽服在“噼啪”作响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

在xx看来,输电工人就是守卫高压线路的“特种兵”,因此,他在输电处推行“军事化管理”:从领导到职工,只要是去线路工作,全都着整齐工装,出工前像“布置作战任务”一样集合站队、清点人数、宣读工作任务、明确安全要求。

“作为输电维修人员,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干劲,还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xx说,这些年他先后掌握了15个输、配电项目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他和团队连续五次夺得xx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输电专业团体第一名。

2011年,以xx名字命名的“xx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极大调动了基层职工参与创新工作的热情。多年来,从工作室诞生了60多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成果,6项获国家级专利技术。

“有时抢修完毕,坐在高高的铁塔上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我内心就会生出一股豪气。”xx说,就像当兵要站好岗一样,输电人就要守好自己的线。

【篇三】

近年来,光泽县本土作家xx创作势头良好,先后出版和发表长篇小说《大陆新娘》《红道》和《普希金时代》,同时还发表了多篇中短篇小说。自199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xx已经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百余万字的小说,还有大量散文随笔,多次获得省级和全国级奖项。

对写作情有独钟

1968年,xx出生在光泽县司前乡墩上村,那是一个“交通完全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自然村。在司前中学就读期间,xx是学校唯一走三十里山路上学的寄宿生。由于严重偏科,xx没能考上高中,中考数理化合起来只考了11分,文科却好得出奇。1985年,xx到光泽县水泥厂上班。在水泥厂,他认识了一位画家。画家的苦难历程和对艺术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xx,萌发了写他的念头。

1989年底,xx再次找到画家,进一步了解了他。随后,xx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带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疯狂,写下了七万字的中篇小说《走火入魔》。此稿几经转投,仍未被刊登。xx曾陷入迷茫之中,然而他没有泄气,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坚信贾平凹的一句话:“一个作者,熬到最痛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到了另一番天地。”

发表《五朵厂花》

1992年第5期《xx文学》发表了xx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分居》。不久,xx收到360元稿费,当时他的工资才100元出头,因此这笔“巨款”轰动全厂。当年国庆节xx结婚时,就用这笔稿费买了一张300元的席梦思床垫,这在那年头绝对是件奢侈品。1993年开始,xx写作一发不可收拾,发表了大量随笔、时评、杂文、故事、小小说,可惜,这些都是些小文章,稿费虽然赚了些,却没有引起什么反响,顶多算个出色的写手,还算不上真正的作家,直到《五朵厂花》在《十月》发表,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小说家。

1998年,水泥厂倒闭前夕,xx离职到福州打了半年工,回来应聘光泽县广电局工作了半年,遂辞职专职写作。2004年,xx结束六年自由撰稿人生涯,被聘请到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从事企业文化。2007年10月,xx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五朵厂花》,2008年10月完成,历时一年。这一年,xx三十九岁。《五朵厂花》写好后,xx投了多家杂志社和出版社,但在长达3年时间里,要么杳无音讯,要么因市场因素被拒绝。

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五朵厂花》在2011年第二期《十月》长篇小说号刊发后,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长篇小说一等奖,xx省第二十六届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xx省第七届百花文艺二等奖,并被权威期刊《长篇小说选刊》全文转载。

2016年,xx再度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创作由此进入“爆发”期。汗水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经过二十六年断断续续的修改,《走火入魔》被xx修改成长篇小说,更名为《普希金时代》,2016年获得全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2017年在《中国作家》长篇小说专号头条发表。

评委对《普希金时代》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小说融入日记、书信、文艺经典等形式,与人物命运相结合,转换自然,叙事流畅,同时注重布局结构,与作者的悲悯情怀相得益彰,艺术纯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得特别成功,尤其是把握住了人物的表与里的‘错位’,从而形成了一种张力,是难得的长篇力作。”

鲁迅文学院深造

2016年,xx到鲁迅文学院,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使他能够换一个新维度来审视文学,开启了一个“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的过程,重新找到写作的出发点,在不断提升写作实力的同时,自觉向经典写作转向和迈进。

进修归来,xx确实更会更能写了,短短两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大陆新娘》和《红道》,发表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大陆新娘》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行首发仪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平面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等电视广播媒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众多网络媒体参与报道。2017年,《大陆新娘》获首届xx省长篇小说双年榜提名奖,今年又列入2018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获得再版机会。

以光泽土地革命、游击战争和大洲谈判为背景创作的闽北首部红色题材长篇《红道》,出版后获得读者好评,被评为首届xx文学好书榜优秀图书。

xx表示,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写出伟大的作品,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光泽作家,他要写一辈子的光泽,把光泽写深写透写大。他要用光泽人的说话方式,来写光泽的人和事。xx坚信,越是地方的,越是民间的;越是民间的,越是世界的。

有人为爱痴狂,有人为钱痴狂,xx却为写作痴狂。

【篇四】

自2006年11月退休以来,“闲不住”的xx就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他乐善好施,不计名利,用正能量带动一批志愿者队伍,倡导成立了政和县老年志愿者协会,用爱心投入美丽政和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中。

2013年6月,在政和县开展美丽政和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中,xx积极倡导成立老年志愿者协会,把一大批退休干部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组织起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到206人。4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助学助困,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主动深入社区帮助调解社会矛盾;维护城市文明卫生,疏导交通安全,开办留守老人活动室,每年夏季煮泡防暑凉茶。这群爱心人士心存美丽、热爱家乡、感恩幸福,为建设美丽政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常年关注困难学生和弱势群体,组织领导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政和分会开展扶贫济困。去年8月份,2名特困生小吴和小何高考被大学录取,由于家庭贫困,学费无法凑齐,xx得知情况后,立即答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xx一边带他们到各部门求助,一边组织发动其他志愿者捐款3800多元,慈善会还给每个同学1000元救助款。经过一周的努力,分别给每个同学捐得善款1万多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据不完全统计,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政和分会先后资助40多名特困生圆了大学梦,给100多名特困户和困难党员送去温暖。

盛夏免费凉茶点,已成为政和县城夏日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离不开xx的努力。每年盛夏酷暑,他都会组织泡防暑凉茶,为市民送去清凉,已坚持了四年。每年,xx都进行周密的计划、细心的安排,组织会员上山采草药,自己捐柴火,发动筹资金,到处选场所,想方设法购设备,为保证凉茶安全卫生,他还制订了一整套的操作规程。

他热心修桥补路,为景区和民众办实事。要开发政和黄龙寺景区,路是瓶颈,特别是星溪里至前际自然村沿途有2000多亩的竹林、板栗、杨梅,由于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发挥不了效益。景区的发展需要,村民的呼声,xx记在心上。为了解决星溪里至黄龙寺景区4.3公里路面改造和水泥硬化,他四处奔波,在政和县交通局和老科协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公路建设被提上日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耗资158万元的黄龙寺景区公路硬化工程终于在2014年11月11日顺利竣工,为开发旅游资源和村民生产生活办了一件实事。

【篇五】

他从普通民警干起,先后担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森林公安分局教导员等职;他是二级警督,从警三十年,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本色,一如既往、不负使命。他就是松溪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长xx。

xx的祖家在祖墩乡登山村良坑自然村,这是一个四面被山环抱的小村庄。受父亲的影响,xx从小做事情就很严谨踏实,至今一直铭记着父亲的叮嘱:“做个正直、善良、有用的人。”从小学到xx工校,xx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

1988年8月,刚从xx工业学校毕业不久的xx,被招录到松溪县公安局,成为一名警察。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xx就时刻惦记着使命如山的分量。打击犯罪、身先士卒,不顾安危敢碰敢打,维护安宁倾尽心血,破获和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治安案件及联防重案;亲民爱民,立警为民,视百姓为亲人;廉洁自律、不讲私情,办事公平公正,办一件结一件……“只要头上还顶着国徽,只要没有脱下这身警服,我会为警察事业付出我的所有。”xx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调任森林公安分局主持工作后,xx面对的是全新未知的领域,他利用工作之余钻研业务书籍,下基层实地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碰到疑难案件就积极联系沟通公检法三家会商解决;需要民警冲锋在前就主动带头,身先士卒;发现队伍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扯袖子、说实话,确保森林公安队伍的忠诚干净……xx扎实推进森林公安工作,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了林区治安稳定。

面对被破坏的绿水青山,面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损害,痛心疾首的xx立下了“军令状”:一个也不能放过!他从历年积案要案入手,建立健全案件台账,认真分析梳理案情,强化情报信息,广辟线索来源,加强区域警务合作,逐人制定缉捕方案,集中警力、时间,开展对在逃嫌疑人的抓捕行动,同时积极规劝在逃人员归案。

作为松溪县林业局分管森林防火的负责人,xx深知防火责任重大,不容懈怠。他要求各乡镇林业站、森林派出所定期张贴、发放宣传单,加大巡查密度,及时纠察违法用火行为。同时,带着民警深入乡镇,向群众讲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和防灭知识,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

由于工作出色,xx先后获得xx市优秀共产党员、xx市“五一”劳动奖章、xx省优秀人民警察、xx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荣誉过后,他依旧不忘初心,步履铿锵。

相关热词搜索: 最美 基层干部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