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4篇

| 浏览次数:

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生态样板市

今年以来,埭溪镇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和全区“十大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提高站位,主动作为,聚力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行动两个省级样板,全力实施“1223”工程。以全域美丽花园建设为总目标,以镇区、太平桥集镇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打造妙新线、104国道两条生态示范廊道,实现埭溪、梅峰、乔溪三大片区的能级提升,推动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全面升级,今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下好全域美丽“一盘棋”。人居环境提升是最长远的发展。一是突出“早”。今年,我们将“美丽城镇提质”纳入全镇三大攻坚行动,自4月3日起,全镇每周组织集中夜巡,紧抓“宣传、巡查、服务”三个重点,早动员、早谋划、早部署。二是锁定“精”。将环境提升、垃圾分类、治危拆违、生态环保等纳入考核体系,制定实施《“全域美丽”长效管理办法》,用23条“美丽指令”雕琢人居环境。以“拆”出风景、“管”出长效、“建”出风貌为定位,出台《加强农民规范建房管理办法》,统筹谋划,提升颜值。三是立足“实”。尊重并调动群众的主体意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截至目前已清理环境点位2961个。强化全科网格和部门联动,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省级试点,已拆除乱搭乱建8.8万平方米,查处非法垃圾倾倒13起,内生了动力,整出了秩序,管出了长效。

二、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依托大党建格局,驱动“红色引擎”,激发“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澎湃活力。一是激活堡垒战斗力。组建“领导联片、干部联村、两委联队、党员联户”的“四联”攻坚队,划好红色网格,实现了1416名党员对9321户农户的全覆盖,把党旗插在全域美丽建设的一线。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比武、暗访抽查、互评互议,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二是形成实绩引导力。量化目标,严格督查,通过“日巡查、周例会、月通报”,每月晾晒成绩,对履职不力、考核落后的村,进行责任人约谈、岗位调整、歇职教育等,目前已歇职教育2人,约谈7人。如今,各村心里憋着一股劲,上下拧成一股绳,村村争当排头兵。三是发挥村民自治力。依托“道德评议会”“乡贤议事会”,定期对每户环境卫生、善举美德和失信、失德行为进行评议赋分,各村设立“红黑榜”,一季一公示,评选“最美家庭”,推动“要我干到我要干、要我美到我要美”的转变。

三、强化示范引领“一面旗”。坚持“引导不过度,育苗不拔苗”,充分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群众文明向善的素质。一是打造一批“高颜值”。着力推动“乡村景区化、景区生态化”,各村争创“美丽品牌”,农户争创“最美庭院”。截至目前,全镇已有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3a级景区村,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一批以创建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全域美丽村正在崛起,通过“连点成线扩面”,实现“一处美”转变为“处处美”。二是传播一种“好声音”。立足群众生活,广泛开展“把成果晒出来、把庭院靓起来、把歌舞跳起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依托网络媒体,推出各村全域美丽建设、大花园“随手拍”等微信活动,扩大影响覆盖面。三是塑造一群“好榜样”。“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统筹志愿者、老干部、老党员等多方力量,参与整治、巡查,涌现出“映山红志愿服务队”“美妆守望者”“银领志愿队”等团队,全镇上下干群齐心,营造“没有人是旁观者,人人都是冲锋兵”的浓厚氛围。

2

四大攻坚优经济精准施策净家园全力以赴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样板

今年以来,双林镇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群众满意导向,以“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为抓手,拉高标杆,综合施策,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一、水岸同治,持续开展“五水共治”碧水行动

坚持全域综合治水与城乡联动治水双轮驱动,上半年我镇4个镇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为100%,水质状况为优。一是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坚持“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平台建设,狠抓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设施运维,完成双林镇工业功能区污水零直排创建、双林镇区和莫蓉、镇西两大集镇的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工作。二是纵深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按照“流域治理、生态治河”的理念,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百漾千河”整治、防洪排涝工程三大任务,创建美丽河道29条,完成河道清淤33公里。同时,建成受益面积4.21万亩、总投资达xx亿元的跳家山圩区整治工程。三是强势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推动传统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细化,在全区率先完成渔业尾水治理268户、17865亩,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全面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持续做好38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长效运维。

二、提标升级,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蓝天行动

坚持源头化治理+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转型齐头并进,1-6月全镇pm2.5浓度均值稳定在37微克/立方米。一是打好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全过程监管战。突出“全时段、透明化”,全镇印染、漆包线及整合上规木业企业完成vocs深化整治,狠抓vocs过程监控设施安装,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处置。同时,22家涉喷涂工艺木业企业装备完成改造升级,实现密闭操作、达标排放。二是打好八大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攻坚战。突出“全行业、规范化”,集中攻坚推进全镇8大行业92家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累计上报区级验收82家,力争三季度全面扫尾。三是打好“散乱污”企业清零战。突出“零容忍、差别化”,全镇小木业除整合上规外,其余全部关停淘汰。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2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投资xx亿元建设双林小微企业创业园,引导中小微企业整合入园、转型发展。四是打好扬尘治理严管战。突出“全覆盖、机械化”,全镇所有在建工地全部落实“七个百分之百”,所有裸露土点位均采取防尘遮盖措施。规范道路保洁作业,新配置33台机械化保洁设备,城镇主次干道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保洁。

三、疏堵结合,持续开展“净土清废”专项行动

坚持源头减量化、分类资源化、处置无害化同步落实,今年1-6月,全镇垃圾日均减量率达39.3%,工农业固废得到有效处置。一是全域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镇32家涉工业危废企业统一纳入固废管理系统,实现固废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在32个村设立回收暂存点,实现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废弃包装物100%回收处置。二是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在全区首创垃圾四类细分工作法,并配套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房和垃圾分类兑换超市等设施。同时,创新网格化垃圾分类“三大员”、居民分类“红黑榜”晾晒等工作举措,实现75%以上源头分类和近25%二次分拣率,打造“细分、建制、严管和量减半”的“双林模式”。三是全域开展打击非法倾倒。一手抓全行业高频次巡查、全区域实时监控,一手抓多部门联合执法、高密度集中宣传和反面典型曝光,零容忍从严从重处置任意偷倒、倾倒毛纺垃圾和非法倾倒外来渣土行为。

3

抓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自湖州市创城以来,吴兴区龙泉街道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管理更严、服务更实”的工作目标,以全域垃圾精准分类为主抓手,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助力加码。街道先后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集体三等功、平安湖州建设夺金鼎工作集体二等功等荣誉。其中垃圾分类工作一直位于全市前茅,近两个月月度考核列全市第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直面现实的难,勇挑肩上的担

坚持精准和全域并行。一是下好“先手棋”。试点先行,率先打造华丰一、市陌一小区生活垃圾精准投放试点,深化垃圾精准分类“三站三定二进楼”管理模式,督导人员长期跟踪辅导、分类专员实时检查收集,引进专业团队实现专业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群众参与率和垃圾投放准确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日投放率在40%以上。二是打好“组合拳”。我街道下辖小区43个,常住人口近10万,老旧小区多、拆迁安置房多、居民结构复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难度大、困难多,但我们根据小区性质、居民层次、物业类型分类施策,采取一区一特的方法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三是理好“民生账”。尽管街道财力紧张,但对垃圾分类这样的民生实事,街道坚决花成本、下力气解决。顺势借势力争市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率先启动对市陌二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成零星修补200余处,建成分类垃圾短驳站32个,累计投入200余万元。

二、绷紧干部的弦,鼓起群众的劲

坚持加压与鼓劲并举。一是用好“指挥棒”。以干部绩效考核倒逼社区干部人人进网格、街道干部个个进社区、班子成员每人包片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今年6月启动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以来,共组织集中行动53次,累计清运各类垃圾500余车。二是汇聚正能量。主动邀请街道“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老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将每周四作为固定督导日。组建社区志愿者巡逻队,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等公益类活动。在全市率先推行社会服务抵罚制,以有温度、人性化的处罚方式助推居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三是倡导新风尚。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提升小区道德广场、文明示范街区等载体“建管用育”水平,用“最美环境”孕育“最美现象”,用“最美现象”倡导“最美风尚”。

三、做好面上的题,探索创新的路

坚持实干与创新并进。一是街区治理构新局。我们在全市首创“街区自治”,构建“街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携手、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促进街区商户垃圾分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辖区17条主次干道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向好。二是全域分类出新招。创新实行垃圾分类“3+2+1”,在全市率先探索“精准投放”“绿色账户”“智能环保屋”等精准分类方法,首推垃圾分类社区责任主体制和业主自治两大模式,全力打造全市首个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至7月初,已完成36个小区、2.6万余户居民的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工作,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90%和95%,1117家企事业单位同步实行垃圾强制分类,本月底前将实现辖区小区精准分类全覆盖。三是多元共治谋新路。我们充分依托党建联盟、“红色联盟”议事会、“幸福共事会”等载体,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合力制定《垃圾分类居民公约》;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园志愿服务计划,高标准打造市陌河社区等2个样本示范点,探索建立亲情“5+1”爱心集市、“时间公益银行”等载体,有力推动六类家园志愿者在“8小时外”参与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

4

建设精致小城镇绘制莫干山居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莫干山镇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和县委“一五六”工作体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创建省级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全力绘制一幅有文气、有人气、有财气的莫干山居图。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xx亿元,财政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27%。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人文特色,让美丽城镇“底蕴”更加深厚。我们深挖山上山下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一是传承和创新并重,让文脉活起来。重点对山上民国海派文化和山下茶竹文化进行再挖掘、再塑造,对接当代文化、融入流行元素,制定实施总体规划,讲好“名人、名山、名宿”的生动故事,推动城镇建设既有历史重量,又富时代风华。二是保护和利用并举,让建筑活起来。激活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的历史资源,将老旧建筑改造成交通历史馆、白云美术馆等特色文化馆群,特别是将小学旧址改建成有钟楼、喷泉、图书馆的庾村广场之后,串起了3小时休闲度假生活圈,实现了“历史资产”的保护维护、保值增值。三是政府和市场共建,让资本活起来。一方面,政府“看得见的手”扛起了改建提升的担当,投入资金超亿元,集镇区域全面更新,文化颜值大幅提升,百姓租金收入翻倍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看不见的手”接过了业态壮大的重任,凭借美丽城镇建设打造的独特风情以及土地制度改革释放的发展红利,吸引各路资本纷至沓来,已聚集各类业态135家,社会资本投入超xx亿元。最近,投资xx亿元的郡安里国际会议中心,入选华为全球宣传片,收获无数粉丝。

二、坚持绿色发展,让美丽经济“动力”更加强劲。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力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美丽城镇新业态。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废弃蚕种场改建为国内首个乡村文创园,推动竹茶产业、农村集市等传统业态与创意话剧、抖音直播、户外嘉年华等新载体相嫁接,推出顺应现代市场需求的网红ip和文旅产品。二是抓实特色业态品牌塑造。坚持做优做强民宿特色产业,持续放大“洋家乐”品牌效应,先后引进休闲度假类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超xx亿元。加速集镇业态价值链升级,横向拓展“吃、行、游、购、娱”环节,推出展览展示、亲子游乐、伴手礼等经营形式。如云鹤山房开发的莫干黄芽特色小罐茶,以克计量,畅销上海市场,一年售出6万余罐,每斤售价超3000元。三是推进国际资源落地转化。坚持打好莫干山牌,全球唯一的discovery极限探索基地、亚洲最大的路虎体验基地相继落户。加速集镇夜间经济、国际赛事等业态发展,引入百威啤酒餐厅,星巴克选址庾村广场。利用万亩竹海和闲置林区道路,引进northface、凯乐石等国际品牌越野赛事,每年带来客流超过4万人次,带动百姓增收超4000万元,真正把叶子变成票子。

三、强化组织引领,让美丽党建“底色”更加鲜明。深入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以“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为总抓手,着力打造“绿水青山、莫干红韵”党建工作品牌。一是强化“红管家”服务体系建设。以特色小镇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设立民宿协会党支部,拓展“红管家”服务范围,组建党员应急救援先锋队,建立精准高效的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共服务群众超8000人,化解纠纷35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42个。二是深化人才强镇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人才+产业+项目等模式,大力引进美丽城镇建设急需人才。同时推出莫干山国际人才公寓,通过集体土地入市,解决裸心堡等主导产业人才住宿问题。三是担当作为助推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莫干铁军模范作用,全面冲上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一线火线,一步一步去丈量,一米一米抓整治,从而带动群众全员参与,实现党的建设与全镇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交流会 党委书记 乡镇 街道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