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某县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研究

| 浏览次数:
某县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基层”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阵地。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末梢神经”,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党服务群众的功能。“服务”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服务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等四方面内容。
    一、XX县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做法
    XX县现有35个党(工)委,184个党总支,1185个党支部,23340名党员,其中:10个镇党委、148个村(居)党组织。 近年来,XX县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线,着力在明责任、增活力、可持续、求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使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1、聚主业,压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一是细化“书记责任”,派发“党建责任单”。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全县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的意见》,详细列出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6类20项,县委与35个党(工)委、35个党(工)委与基层党组织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二是实行“书记专报”,开出“问题整改单”。 从退二线的科级干部中挑选老干部组成11个基层党建工作督查指导组,依托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和党建督导组,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书记落实基层党建责任的常态化巡查督导,及时掌握责任落实情况,相关情况向上级党组织书记汇报,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整改清单,限定时间,逐项销号整改。三是开展“书记述职”,晒出“党建成绩单”。 逐级组织召开机关、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并结合平时检查、随机抽查、定量考查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重点任务指标纳入科学跨越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先后有2名党组织了书记被诫勉谈话。
    2、育龙头,增活力,建强先锋队伍。按照“选优、育强、聚能”的思路,打造“能人型”基层服务型队伍。一是选优“组织书记”,配强头雁队伍。注重从骨干企业、能人大户、回乡大学生等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从县直机关选派33名优秀同志到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施以“三带三创”(带头富,创家业;带民富,创产业;带村富,创实业)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书记”工程。二是实施“提优工程”,培强服务队伍。通过内培外训、内挂外派、内考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百名书记素质提优工程;创新“开展‘三大’行动(百家机关创优、千户企业创新、万名党员创业),打造‘创客’先锋”活动,培育千余名“党员创客”;实施“‘项目党员’强社富民”行动,培育“项目党员”291名。三是强化“赛绩比选”,树立鲜明导向。在全县75个乡镇、部门领导干部中开展“一看两评”用干部工作,在125个涉农村(居)开展“百村定档升级”竞赛活动,在23340名党员中推行“双票制”定级争优制度。通过分层分类“赛绩比选”,明确了“比贡献定奖惩,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先后有32人因工作实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3、强功能,可持续,筑牢服务保障。围绕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建好活动场所,增强服务功能。依照“七室两超市一广场”的标准,实施“村居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升级专项行动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800万元,新建、改建村(居)综合服务中心86个,统一设计制作体现党群服务和荷乡特色的形象标识,规范村“两委”标志牌、党务村务公开栏和各类制度;建成10个镇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和6个村“百网工程”网站。优化“村居合一”组织设置,整合资源、配强班子,催生“1+1﹥2”的效应。二是强化激励保障,增强服务动力。按照“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逐年稳定增长”的办法,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提高全县村干部待遇的实施意见》,村(居)书记基本报酬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常态化机制,全面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宽心、安心、全心扎根基层、为民服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责任。推行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四公开”,开展干部勤廉指数评议,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暂行规定》,建立党员干部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全程代理和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规范村(居)党群议事会制度。
    4、优服务,求实效,创新活动载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一是“心连心”联系服务。通过“财政补贴一点、党费划拨一点、党员捐赠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多方筹措资金,设立200万元党员“心连心”关爱基金,用于救助困难党员;组织全县274名“党员爸妈”结对孤残疾儿童,累计帮扶资金约220万元。二是“手拉手”挂钩帮扶。开展“进百村连千企进万家”活动,组织1758名党员干部挂钩144个村居、1780家企业,联系近万农户,推出民生幸福工程“五大推进计划”,实施五大类20项民生工程,兴办55件惠民实事;开展党员干部“月回家、尽孝心、助乡邻”活动,本地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回一次老家,在探望父母、尽孝心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三是“肩并肩”结对帮扶。建立370 个“机关党建基层工作站”,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共建村了解民情、宣讲政策、维护稳定、解决问题、兴办实事,近万户村民与机关党员结对联系;开展“双挂双促”活动,通过村干部到企业去挂职、企业家到村挂职,促进了企业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基层党组织在履行服务职责方面存在一定缺失
    把服务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新形势下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职责的履行上仍存在一定缺失。
    一是思想理念方面的缺失。由于思想理念错误,进而导致服务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服务功能简单割裂开来,个别党员则是因为思想境界不高,只想当主人,不想当公仆,不愿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服务。
    二是组织基础方面的缺失。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两新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原有党组织设置模式失去了发挥作用的依托。这几年,村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社区和企业活动阵地建设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不强、服务本领不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联系服务群众的要求。
    三是方式方法方面的缺失。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造成基层党组织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求不对称;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服务等同于送温暖活动,为民办实事不多。少数基层党组织服务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主题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多。
    四是机制制度方面的缺失。缺乏常态化的民情收集机制,向群众问政、问计、问需“一阵风”,不能长效坚持;党员干部下基层没有制度约束力,成为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下得去,沉不到底,起不到实效;考核评议没有硬杠杠,弹性大,结果运用不到位,存在“打和牌”现象,许多服务方面的要求虎头蛇尾,没有落实到位。
    三、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路径探索
    基层党组织要以服务为引领,探索一条在服务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科学路径,顺利实现党组织的转型升级。
    1、落实责任,从“严”服务。聚焦主业,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责任。一是明确责任,划好“责任田”。 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责任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二是跟踪落实,用好“指挥棒”。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听取各级党组织服务基层的情况汇报,采取“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定方式”的方法,加大党建工作督查指导力度。三是考核问责,考好“硬杠杠”。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赋予群众最大话语权、评价权和监督权,突出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对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考核得分较低的进行诫勉谈话,并将考评结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2、夯实基础,提“质”服务。强化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一是优化组织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是发挥服务作用的前提。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管理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形势,构建覆盖城乡、精简扁平、充满活力的服务网络。二是优化队伍素质。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是发挥服务作用的关键。要注重推选服务本领强的党组织书记;要加强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让党员担当起服务的责任。三是优化阵地建设。功能适用的场所阵地是发挥服务作用的保证。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村、社区、企业等服务阵地建设。
    3、因地制宜,按“需”服务。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和群众需求上,让群众真欢迎。一是畅通服务渠道。拓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渠道,使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着力摸准实情、办好实事。二是用心服务民生。把服务的重点放在为基层和群众兴办实事上、放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上,重点兴办一批医疗、教育、住房等实事项目。三是全力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立服务主题,细化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对象。
    4、创新载体,搭“台”服务。只有打造好功能适用的服务平台,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一是搭建党群服务平台。要巩固和规范以党群活动中心为主阵地的服务载体,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平台的整合。二是创新主题活动平台。按照“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原则,搭建特色明显、灵活有效的活动载体。三是创设关爱帮扶平台。加大党内各类关爱基金的建设力度,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5、健全机制,依“章”服务。以建机制立规矩促进基层党组织服务行为自觉化、服务措施常态化、服务方法便捷化。一是健全保障管理机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大阵地建设、教育培训、报酬待遇、党建活动等投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二是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通过“党建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广场接待日”等途径,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并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和反馈制度。二是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常态性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驻村进企入户”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办实事。完善挂钩联系制度,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为民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心为民办事。(XX市XX县委组织部  王  晶)
相关热词搜索: 基层党组织 强化 功能 某县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