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我县加大研发投入五年行动计划

| 浏览次数:

研发投入,指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的总支出。在国际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县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16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4%,已远远超过县级全面小康要达到1.5%的标准。对照省定新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2.5%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自觉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  

一、 现状  

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4%,五县(市)第一。  

二、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把**建设成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齐全、创新企业密布、创新人才云集、创新氛围活跃的“江苏创新创业名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  

2.目标任务分解  

2013-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预测)  

年度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指标  

2.33%  

2.4%  

2.46%  

2.52%  

2.6%  

三、具体措施  

1.实施投入强度攀升计划,保障创新活动开展  

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加快构建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高强度投入支撑创新转型发展。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县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要持续增长,县科技经费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重不低于2%,充分发挥财政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突出企业投入主体地位。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7%,其中销售 5000 万元至2亿元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销售2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4%。对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不予推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不享受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落实科技税收政策。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科技局要加强科技税收政策的服务辅导、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真正做到应减则减、应免则免,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热情,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四是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逐步提高县级新兴产业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加快引进一批知名创业投资公司,投资更多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快建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县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积极推进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支公司、科技保险支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推动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有效对接,不断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为企业通过吸引金融资本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坚实保障。  

2.实施高新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目标,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贡献份额,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0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一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21”工程。围绕工程化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启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21”工程,即5年内,重点培育20个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承担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重大创新成果和战略性产品,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提升,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结合全省“智慧百企”培育工程,突出创新主体的培育,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引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质态,构建民营科技型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集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力。三是实施千品开发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协作,逐步形成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力争5年内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0个。  

3.实施平台载体建设计划,增强创新承载能力  

把创新载体作为培植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大力推进“三创”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实施创新核心区培育工程。按照“苏中一流、苏南同步”的要求,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推进“三创”科技园区建设,完善创业平台服务功能,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院所研发分支机构入驻、高校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的平台,构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到2017年,建成30万平方米以上的“三创”科技园2个,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二是实施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工程。着力建好电梯部件、建材机械、锻压装备3大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新材料、电工电气、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特色基地内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基地对特色产业的集聚吸纳能力,拉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提高特色产业基地对全县经济的贡献份额和在国内行业内的显示度,力争新增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3家。三是实施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工程。按照功能专业化、资源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桑蚕茧丝质量检测、电梯部件质量检测、锻压机械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并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行业筹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研发测试、检验认证、科技咨询、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专利托管等公共服务。到2017年,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家。四是实施研发机构跃升工程。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向农业龙头企业,商贸物流、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延伸,并实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研究院建设全覆盖。同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推动重点龙头企业创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省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创新平台,突破高端核心技术,培育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到2017年,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15家以上。  

4.实施协同创新推进计划,打通成果转化通道  

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需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双百”工程。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双百”工程,即用5年时间,推进100家重点企业与100家重点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加快推进从单一项目引进向委托研发、联合研究、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产学研实体的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实施产学研平台“2+5”工程。强化产学研创新平台支撑,重点推进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大学海安研究院2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强化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5家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的内涵建设,搭建校企沟通桥梁,协助企业联合高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三是实施海外技术成果引进工程。以高新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平台,深化与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的科技合作,组织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并联合高校院所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与国外企业、研究机构在我县共建外资研发机构,并争创省级以上外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组建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为参与国际研发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供条件。  

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为目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一是实施发明专利千件工程。深入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加快高校院所发明专利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比重,进一步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到2017年,完成发明专利千件工程目标,从而确保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以上。二是实施知识产权“贯标”全覆盖工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及经费,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贯标”全覆盖。三是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指导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知识产权战略,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向技术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国内外专利和标准联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6.健全研发投入统计机制,加大服务指导力度  

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统计监测,强化考核激励,不断健全和完善研发投入统计机制。一是加强宣传培训。科技局、统计局要组织研发投入统计联动培训服务队,赴各区镇开展培训,对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辅导服务。二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行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季度统计监测制度,科技局、统计局要强化对企业上报统计数据的审核和评估,确保企业所报数据及时准确无误。三是严格考核督促。要将研发投入完成情况列入对区镇经济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考核推进力度,并对研发投入统计工作先进区镇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相关热词搜索: 五年 我县 行动计划 加大 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