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白河烈士亭赋

| 浏览次数:

   

白河烈士亭赋  

孙传志  

       

     登临极目,万象新列:白石风帆、天池宿雾、石洞停云、南台野火、蓝滩雪浪、北寺长春、柴庄秋桂、谷口清风。白河八景,倾倒众生。见城市之新楼矗立成排,四时之佳景百花盛开,市场之繁荣城乡发达,民众之安居物美价廉。歌曰:天以日月为纲,地以江海为纪,城以山水为养,民以文德为育。盘古开天劈地,尧舜分划九州。何处风景美丽?唯有烈士陵园①。  

  怎能忘,沪沟之变,倭寇侵华,民族存亡危急之秋也;红军北上,转战巴山,兴革命而振中华,挽华夏于危难。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烈士洒热血,军民齐参战。星星之火燃西南,围追堵截只等闲。披荆斩棘,高举战旗,张爱萍将军出征闹革命,十万儿女当红军;叱咤风云,鏖战疆场,徐向前元帅率军上巴山,八万大军惩腐恶。主席有令②,响应号召,李先念寻觅陕南根据地,经由白河留英名。白河城二次解放③,万民欢庆!  

  追念烈士之丰功,筹资建亭于山巅。亭立峰顶,巍峨雄俊,集古今之气势,花香鸟语,翠绿盎然。故而感慨:烈士亭,烈士在,烈士精神传万代。尧舜大禹人人是,励精图治展风采。登斯亭阅斯古城,观此景思此胜因。古之咏亭记楼多乎哉,仅有我烈士亭独靓风采。“阅江楼”阅帝王之兴衰,“醉翁亭”醉官宦之成败,“岳阳楼”记洞庭之胜状,“沧浪亭”沧个人之愤慨。古亭旧楼尽去矣④,唯我烈士亭将万世之基业盛开!诗云:  

白河烈士陵,埋有烈士魂;  

白河烈士亭,建在烈士陵。  

仰视烈士亭,先烈记于心;  

先烈献生命,今日有和平。  

“四六”多风云,蒋匪露猙狞,  

进攻解放军,中原被围困;  

我军巧对应,鄂西北方奔,  

秋天入鍚境,深山扎下根,  

游击顽匪兵,土豪丧胆魂,  

革命力量蕴,指日驱乌云。  

    辞亭而俯月,升于东南。月有千般娇容,亭有万花姿色。琉璃彩瓦之亭映月增颜,而月有彩亭相伴愈欢,唯我简身停于明月山亭之间。不忍动声,无意隐归,视之交相辉映,察之星语唧唧,披月光而闻汉水也。顺江声而去,水之亭之向。月与山比齐,月惜亭而亭喜月,此山之亭与明月抱之最近,且不愿相别也。清风袭人,意浓而衣薄。明月逐升,离多而  

聚少。牵月而返,光满而影长。亭无口,默对红尘之碌碌,人有心,思古今之运行。春夏之际,登斯亭也,则江天无际,银波万点。清风洗尽忧愁,银沙留人忘返。至若隆冬,寒风入亭,四顾萧瑟,万物凋零。难见汉江升明月,唯闻暗夜浪花声。   

可欣喜,烈士庇佑。而今白河,创业潮起建和谐,气象万千谋发展。烈士精神,志存高远;团结拼搏,敢为人先。十里城区阔,万家灯火阑。壮哉陵园,开放热土;兴业宝地,一飞冲天。呜呼,烈士亭形胜,烈士可安;妙手文章,巨笔如椽。看腾飞势猛,难赋一二矣,就次打住。   

   

     注解:   

     ① 白河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的泰山之巅,前临汉江,后倚绣屏山,总面积百亩,主体占地30亩,林地70亩。这里主要安葬着解放白河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115名。是白河和邻近县、市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②1946年10月,李先念司令员遵照毛主席“应考虑在陕南是否可以给追兵以打击,歼灭其几部分。并考虑是否可能在陕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指示,命令部队进军陕南,经白河西营、双河等乡镇。   

  ③1948年3月31日,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四个团发起的解放白河第一次战斗。木瓜沟一战,郧白独立团五连10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18名战士被俘后活埋牺牲。1949年5月,白河获得第二次解放。1952年,县委、县政府为缅怀革命先烈,将白河两次解放战斗中牺牲的42名烈士的遗骨移葬于泰山魁星楼西南侧小山凸上,立碑纪念,时称“烈士墓”。1958年拆魁星楼建烈士亭,请当地书法家朱伯达题书8块匾额悬于烈士亭四方。  

     ④“阅江楼”阅帝王之兴衰(明,宋濂著),“醉翁亭”醉官宦之成败(宋,欧阳修著),“岳阳楼”记洞庭之胜状(宋,范仲淹著),“沧浪亭”沧个人之愤慨(宋,苏舜钦著)。  

   

   (孙传志,陕西安康疗养院副院长。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华辞赋报(网)副总编、《赋苑琼葩》第二部副主编、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骨干成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著名辞赋家、文艺家。赋坛雅号称谓:赋岿。出版个人作品集3部。赋体作品《安康赋》、《家乡辞》分获《中华诗词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新视野”杯文学大赛》二等奖。(此处可能涉及隐私号码/数字))  

   

相关热词搜索: 白河 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