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控制
我们经常说要抓基础管理,要做到位、做到实处,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在出台一系列工作要求、职责并进行检查、考核之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再出台政策、法规,又一个周期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那么,有没有一套比较好的方法、规范的流程来将我们的工作加以科学的规范管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依据从而尽量少的动用资源来做好基础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就是一个很好的程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方针和目标。
仔细研究体系的内容,就会发现,体系内对于工作的过程分解细化与管理学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我个人认为,体系中程序部分更注重的是控制。
在一般管理中,一提到控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经济学范畴内对财务经费方面的合理支配以及经营政策的决定。而管理学中的控制是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质量体系中的控制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也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这个定义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工作流程的把握、监控,使我们的组织各个部分、情况处于受控状态。
说到控制,就不得不说控制程序。体系文件要求我们的程序文件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不合格项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等等。程序文件是使过程能始终如一完成的信息文件。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各个程序过程相互作用。大家熟知的“PDCA”循环的方法(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可适用于所有过程。
控制也可以理解为管理。很多企业在谈到如何更好的进行控制管理,避免两层皮现象的时候也是颇有感触的。当部门遇到实际工作流程与体系文件内容不一致时,部门领导会拿着手册去上一程序部门找部门领导询问,为什么不按照体系文件办?是有什么特殊原因么?经过与这个工作相关的所有部门的讨论,完善职责、确定权限,制定一个方案,得到总经理批准后,或者按照条款执行,或者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制定新条款,废除旧条款,调整操作性不强的文件,及时更改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以达到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控制好工作流程,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要么从程序上找问题,要么从实际中找问题,解决的是一个工作流程、顺序,而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环节,这样从一个点发现的问题,找出一个链的问题或者隐患,彻底加以解决,避免两层皮,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科学利用体系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进行总体评价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也将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推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质量管理体系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