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关于群众心目中干部好作风、好形象的调研报告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党员干部作风和形象的现状,以及党员干部具备什么样的作风和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为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献计献策。

课题组通过随机问卷、网络调研、电话采访、重点走访、组织小型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研,共发放问卷共计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调查对象性别男女各约占50%。调查对象年龄包含各个阶段。在地域分布上,东部占33%,中部占34%,西部占33%,农村和城镇各约占50%。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占24%,高中占21%,大学本科专科占32%,研究生以上占23%。样本涉及农民、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退休者、学生等多种对象。

一、调研结果

(一)党员干部作风形象整体情况。调查显示,虽然面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力,当前干群关系总体状况是融洽的,群众对干部的作风形象大致满意,对未来在广大干部的带领下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调查表明,有61%的群众对党员干部整体形象感到很满意或大致满意,但仍有39%的群众不认可。群众认为当前干群关系非常融洽的占11%,认为有一些矛盾但还算融洽占48%,认为矛盾较多关系一般占39%,认为矛盾很突出敌对关系的占2%。81%的群众认为和谐干群关系能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影响干部作风形象和干群关系的因素比较多。群众共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党员干部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自觉意识(占64%);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占40%);党员干部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人民群众的既定利益格局和行为模式(占42%);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心有所下降(占44%)。

(二)党员干部为民亲民情况。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员干部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者,必须把服务广大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党员干部为民亲民的思想观念情况。调查表明,群众认为大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比一般群众要高,有一定的服务群众意识,也有加强和改善干群关系的诉求和愿望。群众认为党员干部与周围的人比较,思想境界处于上等水平占12%,中等偏上(包括中等)占51%,中等以下占37%。群众认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比较强占36%,一般占52%,很差12%。有12%的群众认为干部有加强和改善干群关系的强烈诉求和愿望,56%的群众认为一般,32%的群众认为很差或没有。

2.党员干部为民亲民的实践情况。占52%的群众认为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的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占20%的群众认为多数党员干部能为人民群众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占60%的群众认为多数党员干部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帮助别人,14%的群众认为多数党员干部只管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时,16%的群众认为自己会主动反映,寻求党员干部帮助,36%的群众认为自己不会主动反映,但还是希望得到党员干部帮助,34%的群众认为自己不会去反映,认为党员干部不会帮助,14%的群众认为自己不清楚哪种途径可以反映。

(三)党员干部务实高效情况。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谋事、干事、成事为出发点,求真务实高效地抓好各项工作。要做到务实高效,党员干部必须对上对下都讲实话,讲成绩不夸大其辞,讲问题不文过饰非。7%的群众认为大多数干部能做到,20%的群众认为半数做到,46%的群众认为只有少数能做到,27%的群众认为只有极个别能做到。要做到务实高效,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察实情。调查显示,74%的群众认为只有少数和极个别能做到,情况不容乐观。

要做到务实高效,党员干部必须埋头苦干办实事,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30%的群众认为大多数干部能做到,16%的群众认为半数做到,44%的群众认为只有少数能做到,10%的群众认为只有极个别能做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工作能否务实高效。群众同时认为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最突出的问题是责任意识薄弱(占58%),宗旨观念淡漠(占62%),精神状态不佳(占16%),工作能力不强(占24%),廉洁自律不够(占66%)。

要做到务实高效,党员干部要具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同时认为干部应具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有:融入群众的亲和力(占70%),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力(占80%),团结组织群众的沟通能力(占48%),化解矛盾危机的应对力(占50%)。群众建议促进党员干部务实高效服务群众的共同措施有,增强为民宗旨观念(占48%),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占62%),强化责任意识(占68%),树立正确政绩观(占48%),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占42%)。

(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为政廉洁自律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联系党心民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令群众反感的干部作风问题有:官僚主义(占66%),形式主义(占68%),享乐主义(占50%),奢靡之风(占60%)。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必须以党章为镜,深刻自我剖析,诚恳接受批评。30%的群众认为大多数干部能做到,18%的群众认为半数做到,38%的群众认为只有少数能做到,14%的群众不清楚。大部分群众希望评价党员干部有一定话语权,期望在监督党员干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广大群众虽然期望在监督党员干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是缺乏监督党员干部的基本知识。调查显示,通过何种途径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和问责,18%的群众认为自己清楚,24%的群众认为自己理解一些,58%的群众认为自己不清楚。党员干部要塑造群众心中的清廉形象和作风,群众有一些建议,群众认为要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占62%),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占68%),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占34%),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和规范化(占74%),严明党纪国法(占28%)。

二、对策与思考

(一)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力量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和依靠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千方百计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此要树立“人民主体”的价值观和“服务为民”的执政观,时刻坚守和进一步夯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夙夜在公,勤勉为民。深刻认识和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洗洗澡”“治治病”,在思想和灵魂深处明确“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性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以敬畏之心倾听人民的呼声,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常以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感受,端正群众立场,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相信群众,形成与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感。

(二)坚持求真务实高效不放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高效的工作,党员干部要树立“实干富民”的政绩观,在谋划科学发展中体现群众要求、反映群众诉求、符合群众意愿。要讲实话,干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追求工作实效。要“正衣冠”,俯身亲近人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思想最关心、发展最需要、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要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执行力,在决策实践中抛弃个人私心杂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务实作风,杜绝“虚、浮、奢、假”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改进会风、文风,力戒空话套话,做到行动上不应付、效果上不打折扣。“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多向群众学习,多向实践学习,注重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三)坚持清廉自律不含糊。要赢得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还必须以为政清廉取信于民,秉公用权赢得民心。要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坚定清廉自律的思想旗帜,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经受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拷问”,严格执行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端正作风,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正能量”形象。要继续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办公。要严明党的纪律,多“照镜子”,要认真执行党章规定,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始终保持廉洁清正的精神状态,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抵御享乐思想和奢靡之风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坚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定权,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心目中 调研报告 作风 群众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