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文章
清正廉洁,是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评判官员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对当前党风建设最迫切最现实的要求。我们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青年团员是否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政治行为,既关系到自己有没有从政资格,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是靠一代代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赢得的,但现在这种威信在一定程度上被极少数腐败分子损害了;我们党有着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现在这种鱼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极少数腐败分子削弱了。每念及此,我都感到心痛。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我理解,这就是要求我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第一标准。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青年团员都能一辈子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干实事„„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就会更加亲密、更加融洽,我们的党就会永葆青春,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如果把人民给的权力用来谋私利徇私情,那共产党的官就不姓“共”了 中国共青团是由千千万万个团员组成的,团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执行,团的主张要这千千万万个团员去实施,每一个团员的素质关系着团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团员的言行影响着团的整体形象, 只要每一个共青团员都提高政治意识、模范意识和组织意识,中国共青团就能永远跟党走,保持先进性。 好的心态,表现出一种生命力,一种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风貌,在这个意义上,心态即精神状态,精神支撑。因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就显得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这几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看,要使青年团员保持廉洁自律,组织上的教育、管理、监督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自身的世界观改造,特别是努力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开始的,而这种自我修养的腐化堕落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从心态的不平衡开始的,其产生与新形势下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化选择密切相关。毛泽东时代物质比较贫乏,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提倡集体主义,在党的利益笼罩下,个人、部门、地方利益被掩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单一。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政策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现阶段相对的贫富、收入不平衡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者之间进行竞争,目的是为了使经济运行更有效率,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在到共同富裕。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致富的策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现今形势下,不同群体间的利益格局已不是传 统计划经济下的“一大二公”格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差距,甚至出现了分配不公的现象。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成为一些人顶礼膜拜的人生哲学,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剥削阶级思想沉渣泛起。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有某些存在的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和等价交换原则,在某些方面冲击着无产阶级党性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必然反映到党内来,给一些青年团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廉政勤政问题上形成复杂的心态,概括起来大约有三种。 攀比心态。一些青年团员不能正确对待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滋长了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有的与个体户、大款、大腕比,甚至与某些搞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人相比,总觉得自己在物质利益上吃亏了。有的“退一步”与自己的过去的同事、同学比,觉得他们不见得比自己辛苦,甚至能力、水平、文化也不如自己,为什么他们能富,而自己不能,出现了心态的不平衡。当这种心态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在青年团员心态层面上权和法、利和义的天平就必然倾斜,加之自制力较差,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的准则,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招呼,不守规矩,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 愧欠心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夫贵妻荣”、“父贵子荣”这样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比如现在的“59岁现象”,就是有的青年团员感觉到自己政治生命到头了,忙忙碌碌一生,也没有留下什么钱财,难以面对家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感到在退休之前要抓紧机会捞一把,不然就没有机会,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如红塔集团的褚时健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上交税收上几十亿的大企业,老总褚时健的工资才几千元,而且这个红塔集团从一个产值不上百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云南最大的企业,是在褚时健的一手努力下成长起来,按理讲,他是功臣,但临到退休了,腰包不鼓,与一些比他差的个体企业家比,更是囊中羞涩,因而心态明显失衡,最终走上不应走的路。 有的同志也许会觉得心态问题无非是情绪波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认为自己这么多年干过来了,应该靠得住,“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跟着感觉走”,还不至于走到犯罪道路。其实不然。胡长清的人生越轨和演变过程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胡长清是个农民的儿子,童年及求学期间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为了补贴学费还挑篮赶集卖过胡萝卜。60年代末到70年代,胡长清先后入伍入党,参加工作,在这时期,不能说没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信念。但“光宗耀祖”和“升官发财”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党性严重不纯。进入80年代,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冲击,胡长清开始分散工作和事业的精力,悄悄地干起倒卖钢材、代销沥青等不法勾当,“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占了上风。90年代后,特别是他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在 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理想信念彻底崩溃,完全变质。胡长清在他的悔过书中写道:“回忆反省自己入党30年,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去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太差„„正确的没去占领,错误消极的东西就乘虚而入,产生思想的大崩溃,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放而不可收拾,最终动摇理想,丧失信念。”这种理想信念问题,就是心态的本质、核心的体现。心态不平衡,从本质上就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摇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摆正心态,也就无法做到廉洁自律。 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变动中摆正心态呢?作为青年团员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围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这三个问题,经常想,反复想,深入想,自觉联系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时时慎独,及时小修,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正确、相透彻,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升华。具体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得失问题。唐代诗人罗隐,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名句。居里夫人曾对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我只给你们精神财富,把你们引向正确的生活道路,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西方的政治家在对待子女上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女儿不是也领过失业就济金,刷过盘子吗?在这个“给子女留点什么”问题上,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有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气,正确对待和处理国事与家财的关系。古人尚且把“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治家都能做到不为子孙谋钱财,今天,青年团员更应该自觉摒弃为家人、为子女、为一己之私开“财路”、找“出路”、铺“后路”的错误意识,对个人的名利看得开一些,把人民的期望、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里,高高举过头顶。要看到虽然我们没有多少钱留给后人,但我们更不应该在金钱财富方面把持不住“出了差错”而把阴影留给后人。我们注重的是给群众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留下共产党人的美德、留下有益社会激励后人的富贵精神财富,这样我们才会以超越自我的社会成就感获得人生最美好的感受。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青年团员要时时拿起扫帚清除思想中的尘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的是“要经常反思群众在我们心中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只要群众利益的砝码在心中重于一切,就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关热词搜索: 党风廉政建设 理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