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乡镇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情况报告

| 浏览次数:
乡镇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市XX区XX镇位于市区东郊,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1万人,其中女性1.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8%;0—18岁以下人口3200人,占人口总数的15.23%。截至2011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xx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万元。
XX镇自实施“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来,坚持科学发展,围绕“两个率先”,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妇女儿童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至2011年底,《XX镇妇女发展规划》六大领域29项主要指标与2015年的终期目标相对照,已有27项目标提前或超过2015年终期目标要求,占93%;《XX镇儿童发展规划》四大领域中的23项主要指标与2015年的终期目标相对照,已有21项目标提前达到或超过2015年终期目标要求,占91%。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为开展妇儿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一直把实施“两个规划”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文明建设范畴,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XX镇妇儿工委由23个成员单位组成,一把手镇长担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镇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和完善了两个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形成了工作网络,使两个规划落实有了组织保障。《规划》颁布实施后,各村居、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妇女儿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两个规划”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落实了人员、经费和政策,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妇儿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营造全员参与的社会氛围
  1、加大向决策层宣传力度,增强贯彻“两个规划”的意识。镇妇儿工委积极利用党代会、人代会召开等有利契机,向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报告妇女儿童发展年度状况以及“两个规划”实施的新情况新需求,以增强他们对妇女儿童事业的关注程度。坚持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两个规划”宣传教育纳入镇党校各类主体班的教学内容,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两纲、两规的主要内容和自身在实施两纲、两规中的重要职责。同时,镇妇儿工委还为镇、村订阅《中国妇女报》、《江苏妇运》等刊物,让镇、村主要领导及时了解两纲和两规划的有关信息。
  2、加大向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运用各种阵地进行宣传,主要是运用“妇儿之家”、“ 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蒲公英学堂”等阵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两个规划内容。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我镇妇儿事业发展状况、发展成果以及优秀典型。据统计,2011年以来,镇妇儿工委在中国妇女网、江苏妇女网、XX妇女网等网站及有关报刊发布各类新闻58件,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三是广泛开展活动宣传,抓住“三八”、“五四”、“六一”、母亲节、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2011年以来,镇妇儿工委举办各类大型咨询活动10余次,接受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实施农村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单亲特困母亲援助、免费体检,特困孩子和留守儿童“春蕾行动”、“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助学、“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推进规划目标的落实
  1、敢于提拔重用,不断推进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在领导班子换届和考察调整中,坚持把选拔配备女干部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到干部选配方案之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女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的推荐提名中,保证女代表、女委员占一定的数量比例。在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平时调整配备干部中,坚持德才条件,对女干部不仅敢于提拔,而且敢于放到党政正职领导岗位上。目前,XX镇镇、村女干部55人,其中镇党政领导班子中有2名女干部。近三年来,通过省、市组织部门和各级人事部门选派及引进的12名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村官6名,占50%。
  2、全面落实妇女小额贷款政策,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一大力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现阶段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快企业妇女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保障与妇联、农业、成教等部门通力协作,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妇女提供就业帮助。二是小额贷款惠及女性创业者。2011年以来,镇妇联不断加大对妇女小额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了解有贷款需求的女个体、女种植养殖能人,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自2011年以来,我镇共申贷156万元,有效地帮助妇女解决创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妇儿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事业规范运行 。全镇一所公立医院及六家社区卫生站肩负着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工作任务,为妇女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近年来我镇新农合覆盖面达100%,参合率达99%以上。三是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健全。近两年来,我镇新农保参加人数逐年提升,覆盖面达100%,参保率95%以上。
  4、 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家庭”、“零家庭暴力”创建活动,构建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使社会各界法律意识和维护妇女权益意识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妇联信访窗口作用,认真做好每一起上访案件的接待处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健全信访网络,开通维权热线,畅通妇女权益诉求渠道。二是建立帮扶机制。镇关工委、民政、妇联等部门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关注贫病儿童、留守儿童及单亲母亲等弱势群体,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三是关爱妇女健康。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为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落实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八个病种大病救助。
  5、加大投入,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一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加,“维也纳花园”、“凤凰岛别墅”等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以及旅游度假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妇女儿童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二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有机大米、大棚瓜果、生态葡萄园等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镇农业发展前景看好,广大农村妇女增收渠道拓宽。三是倡导文明新风,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巾帼示范村”、“三十佳”、“和谐家庭”、“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组织植树护绿生态实践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镇品位,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三、创新与发展
  (一)引领发动,勇于实践,积极参与组织创新
  1、推进“妇儿之家”阵地建设,开展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两年来“妇儿之家”在我镇各村(居)已全覆盖,各村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有特色地开展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喊得响、做得实、见成效的妇联基层阵地建设品牌。
  2、成立女性社团“俏红娘”工作室,以“室”为媒,拓展各类志愿服务。在“俏红娘”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俏红娘沙龙俱乐部”,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议事、维权、家政服务等行列中来,让女性社团组织成为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
  3、推进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志愿服务。以大学生村官“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妈妈”、不占编的“义务村官”、“好嫂嫂调解队”等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典范,丰富“四点半”学校、“妇儿之家”“蒲公英学堂”等活动载体,积极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二)丰富载体,提升素质,增强女性社会竞争力
  1、建设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在镇学校、幼儿园、各村(居)建设示范家长学校,XX学校创建成XX市“优秀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了家庭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2、成人教育内容丰富,终身教育水平日益普及。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妇女自我提高的需求意识,强化各类培训,从培养和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入手,提高女性参与社会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妇女劳动就业水平。
  3、创新工作实践载体,完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针对我镇留守儿童放学及假期无人看管现象,我镇在集镇社区和靠近集镇的金泰村创办“四点半”学校、“蒲公英学堂”,集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良好环境,使孩子们离校不离教,丰富了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
  (三)加大投入,优化服务,推动妇儿事业长足发展
  1、打造特色团队,寓教于乐,丰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2011年以来,为丰富广大妇女娱乐生活,各村组建了广场舞、军鼓、腰鼓等巾帼特色团队,充分展示新农村女性风采。特色团队多次参加区镇相关活动,其出色表演吸引了XX电视台大地飞歌、春晚总动员等栏目的关注。
  2、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环境,全民健身深入人心。近年来,我镇按照“提高镇级、建设村级、发展组级”的思路,不断巩固、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全民健身体育工程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健身、运动有了去处,受到了社会好评。
  3、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管理,优化场所,健全服务体系。镇、村以妇儿之家为依托,增加硬件投入,配备各项娱乐设施,积极打造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外活动,同时,也解放了广大家长。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情况 发展规划 乡镇 妇女儿童 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