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街道办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近年来,XX街道办事处能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与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一、XX办社会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XX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为XX的发展营造了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然而,现行的街道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干部观念转变不到位。由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新课题、新任务,基层干部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存在认识上的盲区和不适应性。少数干部把管理当作管控,没有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官本位观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民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基层干部待遇不高,生活工作环境较差,干部队伍日趋老化,社会管理新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管理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是部分村庄村级财力不强大。尤其是部分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存在无钱办事的现象。部分群众集体观念下降,致使农村一些公益事业遭遇资金瓶颈,以及一些民生事业等开展比较困难。
三是乡镇机制体制不协调。现在乡镇普遍觉得自身责任大,权限小,权责不一致矛盾突出,人权与事权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制约着乡镇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乡镇承担许多行政责任和一票否决工作,但囿于执法和行政法律的限制,像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乡镇均没有相应的执法权限,政府调控能力弱化,存在“法律手段不好用、行政手段不敢用、经济手段不能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现象,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四是信访维稳压力不轻松。信访工作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相信“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从而对社会管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现行的信访属地责任追究体制对基层组织和乡镇干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压力和精神压力。而诸如计划生育、耕地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直接与老百姓产生正面冲突,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干群关系矛盾,产生负面事件。
五是治安管理难度加大。XX办个体经商业户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占全办人口的三分之一,流动人口管理难,造成治安防控难度加大。
二、XX办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街道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XX办位于邹平与淄博的交界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XX街道党工委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员”,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能不能得实惠为标准。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发明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街道工作新突破。街道办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街道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XX的工作重点是紧紧围绕“人民更加富裕、城乡更加文明、环境更加优美”三大目标,全面落实“队伍建设、平安建设、廉政建设”三大保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投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奋力开创全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打造街道干部硬队伍。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街道、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基层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在全办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当六有干部,建设和谐XX”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秀的品德、有亲民的情感、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攻坚克难的本领、有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建立干部问责制,及践诺、承诺制,加强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四)发挥优势,全民创业,实现街道经济快发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基层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是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是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依托家具和花卉两大优势产业呃,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引导鼓励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努力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制定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以优惠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城乡群众创业不拘形式,不拘类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可大可小。四是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五)关注民生,加大投入,促进街道社会大和谐。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目前,XX的十大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总投资近5亿元,建成居民楼81栋,户数2380户,5个社区入住率达到100%,5个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天然气、蒸汽等配套设施完善,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连续5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失学儿童、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救助。深入推进农村卫生普惠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受益人数达到2.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农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成立了“彩虹桥”志愿者联盟,实行结对帮扶,共帮扶困难儿童100余人。
(六)倾听民意,排查矛盾,夯实街道稳定大格局。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着力加强社会管理,打好平安建设攻坚战。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全力以赴做好信访工作,重点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工作网络,积极主动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不推诿,不回避,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和来信来访首问负责制,坚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和工作体系。不断深化严打集中整治斗争,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校车等安全隐患的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党委书记 党校 毕业论文 管理机制 建设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