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文峪河灌区存在问题及治理

| 浏览次数:

文峪河灌区文祁公路以北区域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摘  要:  

关键词:  

1 基本情况  

文峪河灌区文(水)祁(县)公路以北区域,西起文水县西部边山、东至磁窑河,属于文峪河永田灌区、西干灌区和东干灌区,受益村包括文水县开栅镇及凤城镇和交城县西营镇及洪相乡44个村,土地9.13万亩。  

该区域地处文峪河冲积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和砂资源,年均气温10.5度,降雨量490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1961年文峪河水库建成以后,根绝了河水出山后的洪水灾害,除文峪河灌区干支渠外,村村兴修水利,斗、农、毛渠纵横成网,所有农田均可河灌溉和井灌,为文水县、交城县主要粮棉和蔬菜产地。  

2  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扩张,文峪河灌区出现了不少问题。
    2.1  灌区河灌面积逐年减少  

灌区河灌面积的减少,一种是绝对减少,一种是相对减少。  

2.1.1绝对减少  

1)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大量占用农田,这是灌区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2)挖沙损毁了大量农田。本区域蕴藏着优质建筑砂资源,随着附近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国家基建工程(307国道改建、夏汾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工程)的建设,砂用量增加,砂价格抬升,毁坏耕地挖沙面积逐年扩大,耕地变成碎石深坑。  

挖砂区主要分布在夏汾高速公路与太中银铁路之间,东至交城县西营村西,西至文水县北徐村东,东西长约5千米左右,北至交城县大陵庄和大营村南,南至文水县南徐村东,南北最长约3千米,开采深度在10-20米之间,已造成耕地大面积、大范围连片毁坏。从空中看,如果挖砂坑及河道全部积满水,有的村成为“半岛”, 有的村成为“岛屿”,开栅镇由原来的盛产粮食、蔬菜区变成粮食、蔬菜纯输入区  

另外,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种地成本增加,导致种地收入低,又因农民受家庭经济压力如孩子异地上学、婚嫁、购建住房等,卖地挖砂收入是一笔大额资金,能够短期内缓解农民经济压力,未卖地的农民心理不平衡而渴望卖地,因而,如不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现有耕地也面临挖砂风险。  

2.1.1相对减少  

1)本区域为文峪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不少村自行打了不少机井,退出了文峪河河灌区域。  

2)一些村委班子不积极组织村民浇地。  

2.2  灌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导致农田土壤墒情恶化
    自文峪河水库建成以后,一方面根绝了洪水肆虐泛滥,另一方面灌区地下水失去了重要补偿来源。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开采地下水逐年增加,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大部分井深在100~200米之间,形成年年有旧井报废,年年打新井的局面。地下水的降低,影响到农田土壤的含水量,虽然根除了土壤盐碱化,但也造成了土壤需水量进一步增加。另外,挖砂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邻近农田出现叶黄现象,农作物产量下降。  

2.3  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本区域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原来纵横成网、机井分布较多,随着居住用地扩张、工矿企业的建立、挖砂,导致干渠受到严重威胁,支渠以下渠道大部分毁损或报废不用。文峪河西干渠从石嘴头(文峪河出山口)至南徐村段右侧150-200米范围内分布着连片的挖砂坑,深10-20米,将西干渠高高掉起,成为“地上悬渠”;从桑村北至文水县城区段,分布着工矿企业,紧邻西干渠,排水不畅,造成西干渠西侧大片坍塌。文峪河东干渠开栅段洗砂厂废水排入,致使干渠泥沙淤积一尺深。挖砂坑区,更是导致各级渠道毁损或报废。  

2.4 地下水受到污染  

挖砂区,有的新建了工矿企业,有的成为工矿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这些垃圾没有经过无公害化处理直接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南徐村为文水县水源地,地下水的污染必然会影响到文水县城区居民饮水安全。  

2.5影响了文峪河大河渠道的防洪保安能力和公路桥梁安全  

文峪河从北峪口至桑村段,河槽两侧台地挖沙后形成边坡直立的15米左右深的大坑,将河槽高高掉起,既增加了河道的行洪阻力,又极易发生滑坡和塌陷,使堤防工程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公路桥梁附近挖砂,会影响到公路桥梁基础,带来安全隐患。  

3  解决文峪河灌区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文峪河灌区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何兴水利、除水害已经摆在了眼前。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3.1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文峪河灌区的河灌面积  

3.1.1各级政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3.1.2挖砂区的土地复垦治理  

本区域原耕地现在除了一少部分为耕地外,大部分为挖砂区,为了达到土地的可供利用状态,需要土地复垦。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挖砂区恢复耕地,从国家粮食保障和农民生计方面看,有着积极意义。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是宝贵的,增加耕地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增加了粮食耕种面积,国家鼓励农民耕种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实施,国家粮食储备增加,另一方面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  

20123月开始,文水县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挖砂镇(乡)村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挖砂区的复垦,恢复耕地的使用功能,已经取得了成效。  

3.1.3河灌井灌互为补充,而不是互为替代  

有些村,本来能河灌变成了井灌,是有原因的,有些村地下水资源丰富,原地下水位很浅,比如开栅镇文倚村,地处文峪河冲积平原区,80年代中期以前一米深不到就见水了,该村四周环绕潜流渠,又泉水地下涌出,农民院内吃水10至15米深压压井就能抽出干净水来,并且当时村经济条件好,农业灌溉打了不少机井,用水非常方便,比从开栅村流下来的文峪河尾水方便多了,且不用受上游村卡水,但是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一年比一年开采地下水量增加,导致90年后期全村的压压井全部报废,机井越打越深,村民吃水用上了水塔,以后地下水位会逐年下降。  

地下水基本无污染,非常宝贵而稀缺,大量地开采用于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农业生产,是极大浪费,后果是以后人民生活用水会越来越少,开采成本越来越大。如何鼓励这些村工农业生产用河水不用井水呢,需要合理核定水价,农民用机井水水价只是抽水电价,不含打机井的成本,属于隐性水价,打机井的成本已经由国家和集体承担了,实际上是对农民浇地的一种暗中补贴。在河水充沛的季节,单方水河水水价超过用机井水水价的部分,由国家和集体给予农民明补,鼓励农民积极用河水灌溉;在河水短缺时再用机井水补充,河灌井灌互为补充,而不是互为替代。  

3.1.4对于一些村委班子不积极组织村民浇地的情况,文峪河灌区组织者要积极与县乡镇政府积极协调,到农村调研,分析具体原因,了解农民意愿。  

3.2进行河水回灌地下,控制机井数量,缓解灌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  

3.3 文峪河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治理  

文峪河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包括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系及其附属建筑物和闸机闸板。各项设施的治理,对于农业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1  干渠周围环境的治理  

文峪河灌区干渠内侧紧邻河堤公路或砂石路,外侧分布着工矿企业、洗砂厂、挖砂坑等,这些都深深影响到干渠的完整和安全。为了保护干渠的完整和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  

1)文峪河灌区各管理站加强日常管理,定员定岗,责任到人,每天巡渠,及时将支渠存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在干渠外侧开挖退水渠,将工矿企业院内地表积水及时排走。  

3)积极与各个洗砂厂会面解决洗砂废水排入干渠问题。  

4)清理河堤砂石路临近干渠土石,以防车辆挤压路面将土石掉入渠内。  

5)文峪河西干渠从307国道开栅大桥至韩村南之间8千米段,外侧依次为挖砂区、工矿区、城区居住区,已无耕地从西干渠引水,由于西干外侧多处坍塌,给维修养护带来沉重负担,挖砂更是将干渠高高掉起,带来垮塌风险。为了不影响灌溉,可以开辟临时替代渠道(永田渠连通西干渠工程),可从永田干渠干三斗渠经西宜停村延伸至西干渠,该段长2千米,其中干三斗渠长1500米,延伸段长500米。  

3.2.2  挖砂区的其他治理  

将挖砂区复垦为耕地,恢复新建水利设施,是很大一笔资金,大多村委没有多少结余,耕地只是重新进行了整地,与原地面高差很大,耕作层很难恢复,粮食产量也难以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复垦的内涵在扩展,即土地复垦后的用途不再仅仅是种植农作物,也可以植树造林,进行水产养殖,或是作为建设用地。因而,挖砂区的土地复垦治理,除选择恢复耕地外,还可以选择把挖砂区引导性挖砂形成河湖水域,这是将砂真正作为一种资源为前提条件的。  

挖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趋利活动,只要国家各项建设活动存在,挖砂活动必然长期存在,对于挖砂活动,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和分析。挖砂,一方面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各项基本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和人民居住建房,促进了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更需看到,挖砂破坏了耕地,长期无地可种,导致短期内富裕的农村和农民出现了返贫现象,对于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越来越不利。  

从保障国家建设角度出发,我们不能再“一管就停、一松就挖”,需要转换思路,正视挖砂活动,进行砂资源现有储量的勘探,做出砂资源开采规划,东西范围限定在夏汾高速公路与太中银铁路之间,南北范围限定在夏汾高速公路与文水县龙泉村北及方园村北一线之间,合理做出对农民征地和搬迁费用的补偿,结合开栅镇小城镇建设,将需要搬迁村落在开栅镇夏汾高速公路西侧规划搬迁村生活和生产设施建设,适当集中小城镇人口,促进开栅镇城镇建设。  

挖砂区,形成东西5千米、南北2千米、深0.005千米的10平方千米、5000万立方米的湖域,湖底离村庄地面平均15米深,蓄水5米,主要考虑了文峪河多年平均汛期水库泄洪水量,如下表统计:  

文峪河水库近10年水量统计  

序号  

年份  

来水量(万立方米)  

泄洪水量(万立方米)  

当年  

平均来水量  

当年  

平均泄洪水量  

1  

2002  

11234.19  

   

4027.07  

   

2  

2003  

13877.54  

   

8234.98  

   

3  

2004  

10964.64  

   

8185.17  

   

4  

2005  

5740.26  

   

779.13  

   

5  

2006  

8811.8  

   

82.44  

   

6  

2007  

12683.4  

   

2485.05  

   

7  

2008  

9090.93  

   

3090.8  

相关热词搜索: 灌区 存在问题 治理 文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