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调研报告

| 浏览次数:
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调研报告
 
 XX县是2008年全国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的第一批县,自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精心组织,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实施情况
    四年来,XX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主要以解决村民行路难、过河难、饮水难为重点。截至2011年,全县共有1092个自然村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48个,建设村内道路及水泥硬化户外道路项目313条,主干道长1083.4公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59个,长59.42公里;人畜饮水管网41件,长203.4公里;环卫设施项目14件;人行桥12座;文化体育设施9件;投资总额xx亿元,其中:村民以工折资4206.31万元、村民筹资捐资53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5637.9万元。竣工并验收合格448个,受益农户4.65万户18万人,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村以往脏、乱、差的状况,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走上了平坦路,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认真落实,重点督察,积极推进。为做好试点工作,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办事机构,强化人员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并安排了工作经费67万元。
   (二)突出重点,普遍受益。XX县地处“两江”怀抱之间,形成“两江夹一山”的深切割地貌和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5%,村间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把村社道路建设、社内户外道路硬化确定为XX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的重点来抓,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农民群众高兴地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民心工程,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几乎摆脱人背马驮的日子了”。
  (三)加强宣传,突出引导。为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总结经验,XX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及会议、进村入户的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此基础上,深入调研,寻求农民最关注、最期盼解决问题的结合点,确保优先建设群众需要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注重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农民自主权,通过民主议事,让群众决策项目,再由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结合群众对项目实施时间、标准、范围的要求,编制项目预算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一事一议会议纪要,并由参会代表签字。通过四年的宣传、引导、实施,XX县大部份自然村踊跃申报项目,实现了从过去的“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从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开,呈现出“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整合,确保进度。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XX县在坚持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惠及广大基层群众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组干部得力的自然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范,把财政奖补资金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帮扶等资金整合,形成“政府奖补、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级自筹、农民筹资筹劳”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集中力量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做到规划重点突出,项目拾遗补缺,议事灵活多样。四年来,全县累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360余万元。XX县财政自给率仅为9.47%,但县级仍千方百计挤出配套资金投入项目建设,2010年,预算安排了170万元,2011年,预算安排了228万元,今年仍计划预算安排228万元。通过项目整合和配套资金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高了资金效率。
  (五)创新模式,示范带动。为扎实推进和提升XX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原则,XX县在昭巧二级公路、巧蒙二级公路、通乡油路沿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村组干部得力、集中连片的自然村,以村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治理、文化设施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集中力量打造XX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示范点,以增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规范操作,强化管理。在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和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云南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指南》进行操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一是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公开透明。在项目申报审核过程中,严格把握“村申请、乡(镇)初审、县审批”三个关键环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前提下,严格把握议事环节和筹资投劳标准,做便民之事、不举债建设,切实维护广大农民权益,做到不听从招呼、不插手项目、不接受请吃,确保一事一议项目真正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在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七项制度。即:群众议事制、项目公示制、工程监理制、建设责任制、实物补物制、考核验收制、养护管护制,坚持做到规范管理,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强化物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二是注重项目质量,确保长期受益。XX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倡导自建自用,为确保项目质量,县、乡、村三级分别组织了项目培训,按工程管理要求进行讲解,并统一了工程质量标准,明确了混凝土标号和三材配比。在施工过程中,各乡镇充分发挥基层站所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派人现场指导、监测、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让群众长期受益。三是严明工作纪律,抓实绩效考核。根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先建后补,建成报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核查验收和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依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了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确保了资金使用的高效、安全。四是明确责任主体,抓好后期管护。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对所有项目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村规民约方式建立健全公路等设施管护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修好路、分村负责管好路、群众参与养好路 ”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确保村级公益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三、取得成效
  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XX县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省、市综改办的充分肯定,认为XX县的试点工作:领导重视,政策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村容村貌,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起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构建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通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集资投劳为基础,实行政府投入与农民集资投劳有机结合,有效破解了农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调动了村民筹资筹劳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形成了“财政奖补一点、部门投入一点、群众筹集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二是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充分发挥了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使村民从议事中接受教育,在建设中参于管理,切实把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激发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XX县乡风文明迈上新台阶。
  三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把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未覆盖的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公共环境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纳入政府奖补范围,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受益群众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日子,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均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有了较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亲切地称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修筑起来的路是“贴心路、致富路”。
  四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牵引作用,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较好地贯彻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开辟了新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五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XX县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通过创新模式,资源整合,示范带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扶持了农村产业培植、规模养殖、经济林果、蔬菜种植、乡村休闲娱乐等优势产业,带动了仓储、运输、餐饮、农副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发展,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四年来,通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虽然改善了XX县部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顺利开展。在经济条件和建设条件较差的自然村,建设难度较大:一是自然村贫困面大,农户筹资能力低;二是农村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靠现有劳力投工投劳实施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难度较大;三是由于XX县农户居住分散,一事一议公共项目覆盖难,同时,XX县是农业人口大县,其中农业人口就达50余万,需要建设项目需求量大。
  按照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面达到100%,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喝上清洁卫生水,30%的自然村拥有村级活动场所和公共厕所,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服务一体化取得较大突破。结合XX县的实际,今后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现场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在省市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切实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新载体、新平台,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抓好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宣传引导、管理监督;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总结经验,完善措施。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与村民自治有关规定结合起来,在坚持民主、合法、实效原则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关规则,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在实践中认真执行。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制度,重点公开项目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社会捐赠、乡镇投入、部门帮扶及财政奖补等情况,一事一议村民筹资和财政奖补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必须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资金使用进行管理并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体现村务公开。发挥政府主管部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群众代表、群众四位一体的监督作用。农经部门重点审查议事范围是否合理、议事程序是否合法、呈报材料是否真实等;村民理财小组负责对筹资筹劳管理使用情况的审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群众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实施;把村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是否满意的标准。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注重整合。努力调整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在一事一议项目投入中的比例,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与村级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民生工程结合起来,由政府牵头,统一安排,统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鼓励民间力量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减少群众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催化作用,从而解决筹资筹劳数额偏低不能满足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普惠制”与示范建设相结合的办法。“普惠制”强调一定的覆盖面,由县综改办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项目,重点解决以村社道路通达、环境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奖补项目,确保“十二五”末全县100%的自然村享受到财政奖补项目。示范建设突出整体效果,在“普惠制”的基础上,在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村组干部得力、集中连片的自然村,以村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治理、安全饮用水、文化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集中力量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示范村。
   (五)严肃纪律,落实问责。坚持预防和查处相结合,坚持依法办事,违法必究,使“一事一议”有法可依,进一步推动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由于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行一事一议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违规责任,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作为乡镇、村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年终考评和离任审计的重要方面。发现违规行为,要查处到位,切实让一事一议筹资和奖补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项目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相关热词搜索: 公益事业 村级 调研报告 财政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