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面临着“四个危险”,其中,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排在第一位。精神懈怠,意味着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放松了对奋斗目标的追求。基层党员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重要的环节,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意义重大。 一、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保守,因循守旧。部分党员干部凡事习惯按照旧传统,遵循老路子,文件没规定的不做,上级没布置的不试,以求四平八稳。二是漠视群众,脱离实际。没有摆正部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没有摆正“主”与“仆”的关系。三是意识懒惰,过分依赖。小进则满,安于现状,面对竞争、面对差距无动于衷,缺乏应有的危机感;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强调历史功绩的多,缺乏紧迫感和内动力等。 造成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不能踏踏实实进行理论学习,不能安下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忽视了对自身的学习改造。二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修养缺失,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三是干部考核评价存在偏差。例行考察、述职述廉,形式单调。四是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因为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约束、激励机制,“金饭碗”的心理造成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五是在基层乡镇,干部成长的平台不宽,调配空间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大批干部由于感到提拔无望,放松了学习,直接影响到思想建设,影响到党员干部形象。 二、党员干部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几点对策 克服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是执政要求所系、事业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加强教育。一方面,切实加强自我教育。要特别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搞清“怎样做人”、“怎样为官”等问题,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特别注意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经常对照他们找差距,认真解决自身品德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向普通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要以“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方法加强自我修养,常修为政之德。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与监督,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我,求得进步。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培训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突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权力观的教育,突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为民、务实、清廉的品质和作风。 二要健全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健全考评问责奖勤罚懒制度。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考评等方法,对干部作风现状、履行职责情况和群众公认度加强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切身利益更紧密地挂起钩来,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在为民造福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追求定向在当“清官”上。二是要进一步健全长效培训机制,统筹安排,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大批品行正、能力强、作风好的党员干部。三是要进一步健全示范教育机制。充分运用典型引路这一重要工作方法,加大选典型、育典型、学典型的力度,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要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拓展联系群众渠道,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广泛地听民声、察民情,更加有效地办实事、解民忧。 三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对党员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情况的督促检查,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情感贴在民生上、作风落在求实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情况的督促检查,促使各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一个样。要特别注意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积极开展效能质询。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注意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体系。同时,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克服党员干部精神懈怠,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