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农村收入情况和农民增收分析

| 浏览次数:

一、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一)、农民的实际收入相对比较低  

调查问卷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虽然较去年同比有了较大的提高,被抽调农户的户均收入达到了17000元左右,但相对于物价的上涨,仍比较有限。年度收支勉强持平,大部分收入用于生计和孩子的教育类支出,各占比35%左右。虽然国家不断的加大惠农资金的投放,但是为农民增收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农户间的贫富差距加大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农村的贫富差距正在迅速的扩大,以新万村为例,一个家庭年总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占到了25%,20000元以下的占到了60%以上,而高收入的农户年收入可达60000元以上。马太效应初步显现。  

(三)、农村的耕地利用率低,粮食种植急剧下降  

近几年来,由于粮食价格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扬,导致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不断的走低。以耕地面积最大的梅家村为例:梅家村目前现有水田面积811.09亩,户均2.32亩,基本上大部用于水稻种植,近两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亩均成本在350到400元(家无劳动力的情况下),而亩产700到900斤稻谷,依照当地目前的收购价格是110元/100斤,亩纯收入在370元到640元。95%以上的农户认为种粮不划算。  

镇所在的地区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一年三熟(两季稻谷一季油菜),但据我了解,目前当地农户98%只种一季水稻。以2010年为例,梅家村811.09亩水田,仅有26亩种了双季稻,其余全部为单季。稻谷用于全部自享的占70%左右,而部分出售的占30%左右。  

而且如果少数人种两季水稻而大多数人种一季,那么由于二者在成熟期的差异,之些两季水稻会成为飞鸟,老鼠和虫害的重灾区,初步估计明年全村将全部改种单季水稻。  

同时走访发现,由于该镇重要的煤炭产区,现有煤矿16家,随着资源的开采,同时又没有加强当地的植被保护,致使安平目前的林地山塘蓄能力比较差。缺水也成为了水稻种植的短板。  

(四)、农村人口多,主要劳动力少  

调查发现,农村的人口多,主要劳动力少。甚至一个家庭人口8人而主要劳力仅2人,据抽样显示:一般平均每户4.5口人,劳动力1.1人,劳动力占24.4%,造成做事的人少,闲散的人多,赚得比较少,消费比较多。  

(五)、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外出打工的留存收入低  

以新贺村为例,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剩余,尤其是以务农为主营的农民,一年的农闲时节大概有6到8个月;二是村民在非农领域就业难,在新贺有一家煤矿和三家小企业,规模比较小,共计吸收劳动力150人左右,当然农民自身的资金和技术相对缺乏,做生意和办厂的困难比较大;三是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虽然近两年深圳、东莞等地区相继上调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薪酬水平,但因为生活在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较高,月节余在500到800左右。  

(六)、不合理的支出比较多  

在各村了解到,近两年由于农闲时间的增多,赌博的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在新万每走几十米就有一户人家在搓麻将,而且有的打得还很大。  

随着煤炭经济的兴起,一些不良之风有一定的扩大趋势,仅一季度,因为贩毒而追究刑事责任的村民就有4人,强制戒毒的有28人。  

(七)、基础设施不齐备  

在走访中了解到,该镇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基本完成了全镇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但后续的维护力度不够,有些村村公路上有告示,村内公路,内禁工程车辆行进,可是有些村子的路依然被一些重型车辆损坏,影响了村民的出行。  

到2010年镇已经完成了53个行政村中的49个的安全饮用自来水工程,可是连续供水能力不强,在一个月内停水次数达到3.6次,次均停水时间超过5小时,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        农村收入偏低的原因浅析  

(一)、人才缺乏,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抽样结果显示,153人中93人为初中以下学历者,其占比60.8%,高中毕业60人占比38.2%,这是接受基础教育的情况,而事实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比例更低,专业养殖户比例不到25%。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业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  

(二)、科技水平低  

近年来随着科技下乡等活动的不断开展,及电视农业科技节目的不断增加,村民对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技能,但是在白毛村很多农业种植的常见病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据相关村民反映,在白毛村的水稻产区,今年出现了稻子长得矮产量下降的现象,村民无法采取措施。  

机械化水平不高,在梅家村,虽然成立了农业机械合作社,但机械化的程度不高,全部采用机械化的占12%左右,时常采用占28%,偶尔采用占45%。这表明农民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劳动力,经济效益不高。  

(三)、资金的投入相对少  

由于农村的自建房屋宅基地归属于集体,所以村民自己的住房不允许用于抵押,信贷的支持相对比较低。很多养殖户反映想做大自己的养殖规模,但相关的信用社不给予相应的支持。相干实事的人贷不到款,跑关系贷款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粮食补贴不足冲抵不了物价上涨的冲击  

2006年的农村税制改革,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的提高,同时国家加大各项惠农补贴的投放,以2010年为例,累计投放综直补贴200多万元,尽管补贴力度加大,近几年来,物价的较快上涨,而农粮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农民种粮欲望不强。以水泥为例,在2010年初,买入一袋水泥的价格是240到250元,而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价格上调到340到350元。粮食如大米的价格仅仅上涨了15%。种粮农户的实际收入下降。  

(五)、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灵  

农村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的,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流通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很难走向大市场。对市场需要什么,自己发展什么,遇到资金技术困难怎么办,如何在市场风险中保护自己的问题感到困惑,以政府为主要渠道的传统农业服务体系已经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  

(六)、抗大灾及减产风险能力不强  

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缺失导致很多农户在面对病虫害等风险,及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以2007年为例,2007年8、9月份,在新贺村爆发了非常严重的生猪高热病疫情,很多养殖户的生猪全部死亡,多年的积蓄一周之间化为乌有。在今年的粮食种植中,因为种子农药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农户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以上的这些损失全部由农户自己承担。  

PICC财产保险中关于农业减灾保险的资金也出现了部分地区没有如数发放至相应农户的情况,农户对这些保障知之甚少,或不知道。  

(七)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社会再分配中存在事实的城乡不均  

虽然一事一议项目在农村得到一定的推行,但保障效果有限,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功能减弱,尤其是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圩堤山塘水库由于近些年清淤不到位都已经基本丧失了其防洪防旱功能,基本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下降,影响到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对于城市而言,国家对农村的医疗、卫生防疫、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投入相对要少,在再分配上存在事实的城乡不均。农民的养老育幼、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很低,而且覆盖面比较窄。  

(八)村一级干部缺乏凝聚力  

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这段时间,正好是三年一度村一级领导换届选举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旁听了一十五个村的选举,在相当多的村子里,乡镇一级党政领导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同时在选举过程中,村民中缺乏一些有凝聚力的村领导人选,村民与村民之间又存在各自利益的小集体,导致几个村选举过程中一度发生械斗的混乱局面。  

由于一些村一级干部缺乏凝聚力,没有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许多惠民的基础工程没有有效的开展。  

三、        目前农民增收的一些条件  

(一)、农民有迫切致富的心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有60%左右的村民在闲暇时有兼业,希望能多增加收入,同时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生活物质条件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一些外出打工归来的村民表示,在外打工的日子宁可自己多吃一些苦也要多存一些钱回家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二)、国家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的经济支持  

在走访上,农民对国家的农业税及合作医疗的好政策的认同度很高,达到95%以上。以往种一亩田要交五十左右的农业税,现在一亩不但不收了,还能补上一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各项农业补贴的划拨,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条件。按照2011年安平镇总体规划,乡镇一级要加大对种双季水稻的补贴,多的一亩可以补贴到近700元。  

(三)、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很好的了解了市场的相关信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水平村为例,在水平村的大学生村官就通过要富村子,先富脑子的构思,通过多方渠道,向水平村引入了金银花种植项目,聘请湖南农大金银花种植专家王晓明博士等十余位资深农业研究员作为水平村科技兴村的技术指导小组。  

朱梅村也引入了千亩中药材基地计划,让村民们转变观念,把难懂的科学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教学视频反复的向村民进行播放,很多群众在先前村民增收的影响下也进行了学习种植技术,学习上网营销。  

四、        政策建议  

 (一)、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可以采取以下的几方面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民种养殖所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进行财政支持,推进行这项公益活动;  

2、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让农民的子女多上学,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一支坚定的后备军,在安平有一个民间的帮忙贫困学生的基金“培兰基金”,来鼓励民间资本来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来;  

3、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吸引在外求学的学子回乡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制定人才引入方案,建立配套设施,让农村留得住人,留得下人;  

4、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到岗前订单式的工作培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学习好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  

5、加强创新培训,对村内的致富典型进行合理的宣传,推动村民间的相互帮助,从而缩小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强村组财政的公开公示,对相关惠农政策制作为相关的宣传布告在村公示栏内进行长期的张贴,对一事一议的项目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公示公开工作,从而使村民能够合理了对国家的政策进行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根据政策的导向及时的调整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推动村民之间的耕地租赁,推广机械化种植,对农药化肥进行适当的补贴。  

目前农村的耕地机械程度不高的很大原因是耕地的零散分布,及土地不够平整,如果能够有效的推进和鼓励农用耕地的租赁,从而带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粮食价格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基本收购价格不能有大幅的提高,在这种前提下是否可适当考虑来提高种粮补贴的水平或抑制打压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信用社可以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审查,坚决杜绝干实事的人难贷款,靠关系拉贷款的现象。  

加强对专项农牧扶贫资金的专项审查,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够用在刀刃上,以解决相关农户的燃眉之急。同时要放宽农村的政策,让那些真正要钱来做实事的村民能贷到款。  

(五)、推广农业保险,并对销售假种子假农药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这政策的补贴政策,如政府补贴一半农民自己出一半的方式来推进农业大灾减产损失的保险,从而能够使相关的村民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分散风险。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可以借鉴洣西村在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经验,按照党中央的各项要求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白毛村的党组织在近五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动村民搞生产搞建设。例如,在道路硬化工程上优先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户,把最穷的建设富了,集体就富了,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村党支部的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吃苦在先,甘于人后的优良品质,把村的各项工作推进行井井有条。  

(七)、提升村官的文化程度  

基层干部是农民的引导者带路人,只有使广大的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思想觉悟有所转变才能带动广大村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基层村民的凝聚力。  

可以扩大大学生村官的范围,提升大学生村官沉得下心,干得了事的情怀,从而为我们的基层注入年青的活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增收 收入 农村 情况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