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科技新闻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 浏览次数:
  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是普及科技知识的尖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人们不仅关注宇宙探索、科学发明、环境保护、考古发现,更关注身边数码产品的更新、厨房里的膳食营养、养生中的科学知识等等。各新闻媒体纷纷加重科技新闻的报道比重,这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科技事实可以是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可以是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也可以是科技工作者的成就、科技界的活动。这些科技事实经过报道、传播,才成为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具有两大特点:科学性与真实性。
  什么是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它是指科技新闻的内容要符合科技事实的客观规律性。科技新闻不仅要报道科技成果,而且要说明科学原理与意义。报道科技会议、科技人物的新闻,也要侧重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动向上去写,也要着重介绍其科技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科技新闻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这是科技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没有科学严谨的报道思想,仅仅以猎奇的心态,追求爆炸性的效果,这就破坏了科学的尊严,损害了新闻的形象。所以说,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灵魂。   
  张悟本,一个通过媒体讲座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随着他那句经典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的绿豆、茄子养生法,使华夏大地绿豆价格飙升,“豆你玩”成了时下中国流行的时髦用语。张悟本的大红大紫,是新闻媒体推波助澜的效果;张悟本原形毕露,成了过街老鼠,也是新闻媒体把他推下“神坛”的。新闻媒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用实在太大了。试想一下,如果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件事,用科学的观点写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新闻报道,戳穿张悟本“喝绿豆汤治百病”的荒谬言论,那老百姓还能对张悟本趋之若鹜地相信他吗?那本满纸荒唐言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能卖到脱销吗?挂张悟本的“神医”号能贵到2000元吗?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反思,汲取教训,否则“张悟本现象”仍会在神州大地反复出现。
  什么是科技新闻的真实性?科技新闻与其他新闻一样,有着新闻的属性,所以科技新闻在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性是科技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与底线。失去真实性的科技新闻,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而且会混淆视听,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这则消息,成为2010年十大虚假新闻之一。报道称:
  一项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被中国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科研课题。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青少年卫生健康指导中心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
  消息一出,卫生部立刻在其官方网站挂出关于“中国疾控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不实报道的声明。声明说,疾控中心近日未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义举办过新闻发布会,中心也未发布过任何关于空气污染导致人群死亡的具体数据。经调查,原来是某社记者依据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室内空气重点污染物健康危害控制技术”推广会上提供的材料,编发了虚假新闻。
  科技新闻报道如何做到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本人仅以自己的浅见做一番探讨。
  1.科技新闻应具有科学价值。科技领域无所不包,“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所以科技新闻所报道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大千世界,到处都有科学原理的宝藏,我们科技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深入挖掘,把闪光的东西奉献给读者。但是,并非所有科技内容都可以成为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是其他新闻的原则,也是科技新闻的首要的原则。但科技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的是,报道对象的真实,并不能代表其中蕴涵的科学原理的正确,换言之,事件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事件的科学性。比如前些年媒体争相报道的新发明“水变石油”、“人体电子增高器”,都吹嘘产品有神奇功效,足以骇人听闻。最后谎言被揭穿,都是骗子们子虚乌有的“大忽悠”。这些新闻只热衷于“轰动”,却违背了科技新闻真实性原则,根本没有科技新闻的科学价值。
  2.科技新闻应有科学依据。科技新闻肩负着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推广科技成果的作用。它所报道的科技新闻,必须有科学依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边的科学知识了越来越感兴趣了,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经常在媒体上指导人们生活。这个专家说,吃素可袪病延年,使人长寿;那个专家则认为吃荤可以使人体健壮,精力充沛。有人说,“少吃饭,多吃菜”是饮食减肥的科学方法;也有人说,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主食,摄入不足会危害健康。更可笑的是,同一家媒体,某天刊文说,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手机的长期、重度使用者,发生恶性脑瘤的风险可能高出2.4倍。隔几天又刊文说,芬兰某大学研究结果表明,手机辐射不会诱发癌症,用手机对人体无害。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媒体应营造科学争论的健康氛围。但这些没有定论的科技新闻,不仅不能指导人们的生活,还会让人左右为难。
  3.科技新闻应通俗易懂。科技新闻往往离不开专业的术语或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科学现象,而科技新闻的传播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群众。这就需要科技新闻工作者具备“翻译”的能力,要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形象化地把深奥的科学内容化解为大众语言,既要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又不能曲解科技内容,造成负面影响。《科技日报》刊登的《嫦娥“姐妹”悄悄话》一稿,从标题到行文,读起来很有趣味”,值得借鉴。稿件开头写道:即将启程飞往月亮看望“姐姐”嫦娥一号了!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山深处的发射塔架上,“妹妹”嫦娥二号心情激动不已。她打开宇宙互联网,和3年前飞到月宫的“姐姐”嫦娥一号聊起天来。这篇新闻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区别深入浅出地描写出来,生动而形象。我们常能看到一些科技新闻中夹杂着许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生畏,不忍卒读。科技新闻工作者不能图省事,把科技材料或采访到的素材囫囵吞枣似的塞给读者,貌似自己明白,就将读者当成专家,一看就懂。如果这样,科技新闻就起不到宣传的作用,科技新闻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也无从谈起。
  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灵魂,真实性是科技新闻的生命。坚持科学性,是维护科学尊严的需要。坚持真实性,是维护新闻严肃性和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需要。只有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科技新闻才能承担起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重任。山西科技报社 段保成 相关热词搜索: 科学性 科技新闻 真实性

【科技新闻的科学性与真实性】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