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议开展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活动与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 浏览次数: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深化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创先争优重在干事,要以实现科学发展任务为中心,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确保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实效。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创先争优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要求,加强组织、提升能力、改进作风。  

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劲头聚焦在“干”字上,把功夫下在行动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要有贴近实际的具体争创主题和活动载体,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有目标、争有方向。要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承诺的事情做起来。要结合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干部的岗位实际,把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具体化,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动力。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党员干部中形成正确导向,在全社会营造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巩固和拓展。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把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基本目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以农村开展的“三培双带”为载体,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开展以“文明村镇”、“五好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涉农部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先争优的标准,紧密结合本部门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动创先争优;要贴近单位实际,确定具体争创主题,设计活动载体,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宗旨观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通过活动的开展来推动工作,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活动的成效。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开展好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活动,真正使活动成为“社会需要、党员欢迎、群众拥护”的满意工程。  

近年来,绥江大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因地制宜,狠抓畜牧、水果、蔬菜、魔芋等产业,坚持以龙头带动,突出重点,扎实抓好中心示范样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冬季农业开发由2000年的1.26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7.51万亩;全县生猪出栏由2000年的7.63万头发展到2009年的12.11万头,畜牧业总收入实现17105万元;水果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0.9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7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14万亩,实现产值4500万元;2009年全县种植魔芋2.21万亩,实现产值达3500万元。  

虽然取得了以上成绩,但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化意识不浓。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习惯于小打小捞,缺乏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热情,产品未形成一村一品,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第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二是缺乏明显优势产业。新品种、新项目开拓引进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三是县、乡(镇)、村都缺乏指导农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门机构,整体科技含量低和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研究,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四全县加工企业滞后,产品还处在粗加工,附加值低,企业老板经营理念差。  

按照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为主题在全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大讨论,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农村的发展基本目标,围绕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为主题,立足绥江县情,坚持以“狠抓生猪、粮食、蔬菜、水果、魔芋,走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行订单农业。因此,我们应该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2012年向家坝电站建成后,全县要被淹没土地近5万亩,江边一带的果树被淹没1.62万亩。因此,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因地制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产业责任,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切实抓好粮食作物种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向家坝电站建设,耕地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移民迁建实际情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复种指数,切实抓好高产创建示范样板,搞好农作物间套种,大力实施优良品种,抓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和科技措施推广,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单产。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打假护农保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第三、因地制宜,扎实抓好经济作物种植。坚持以移民工作为中心,紧紧抓住“两站”和新县城建设机遇,积极打造湖滨生态旅游县。计划每年种植油菜4万亩,魔芋3万亩,冬季农业开发8.5万亩;在381—1200米区域种植经济林果,计划2010—2014年每年规范种植果树0.5万亩;充分利用森林和竹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实现双赢,在2010年—2020年,每年新增家禽2万只,新增生猪出栏0.6万头—1万头。  

第四、立足区位优势,狠抓旅游建设。我们要结合向家坝电站建设,努力把绥江建设成为湖滨生态旅游县。因此,要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游钓业为主的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板栗乡罗坪水库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把罗坪农家乐办出特色,有汉苗民族风味的旅游之地,让更多的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增加高寒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第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山区水浇地、人畜饮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管理,监督工程质量。计划2009年至2020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36万亩。  

第六、积极抓好引导,搞好信息服务。县、乡(镇)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协会到外县观摩学习,增长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要为农民做好信息服务,市场预测信息工作,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使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构建高效的的现代农业市场运行体系。  

第七、搞好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各级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根据国家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我省“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构思”,结合绥江县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生产多样性、安全性、营养性的绿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抓好全县的蔬菜、油桃、魔芋、李子、桔橙等产业。  

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扩大内需,把那些有钱的老板引进来。加大对绥江县万头生猪养殖厂、中村茶厂、魔芋精粉加工厂、纸厂的服务型管理,积极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建立一个“公司+农户+基地”的良性运转机制,打造一系列潜力较好的农业品牌。  

第八、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树立绥江产业品牌。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抓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加大标准化生产进程,切实搞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把“三品”认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销售环节上实行“贴牌”战略,在发展规模较大,品质较优、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对蔬菜、水果进行“贴牌”销售,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树立绥江果蔬产业品牌。  

                                      

                                         2011年6月28日   

   

相关热词搜索: 创优 争先 增收 产业结构调整 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