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浏览次数:

在江苏省泰兴中学2011年教师节

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张兆江

( 2011年9月10日 )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2011年教师节,我们来到泰兴中学, 和 老师们一起欢度节日,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泰兴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并借此机会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会议表彰了15名优秀教师,两位老师分别围绕戴宏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这一主题,作了很好的演讲,“十佳教师”代表作了表态发言。这些演讲和发言,折射着泰兴中学从严治教、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展现着泰兴中学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累累硕果,预示着泰兴中学蓬勃发展、不断攀高的美好未来。

泰兴中学是百年名校,是泰兴“教育之乡”品牌的标志,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多年来,学校很好地传承了襟江书院的文脉,锤炼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经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值得充分肯定。当然,对泰兴中学来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成绩代表过去,要保持名校的荣耀,创造更大的成绩,必须以更高的追求和标准严格要求,我们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不仅要纵向比较,更要横向竞争;不仅要面向现在,更要面向未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没有老本可吃,全校上下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强化责任感,增强紧迫感,同心同德,无私奉献,砥砺奋进,敢攀高峰。努力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目标定位,实现崇高追求,使泰兴中学这一品牌更加响亮、更加辉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市人民不会忘记,在泰兴小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就没有泰兴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就没有泰兴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没有泰兴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与推进科学、跨越、和谐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教育公平的期盼、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相比,与周边先进地区教育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师德建设,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教书者必先自强,育人者必先自律”。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市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对在座的所有老师以及全市的教育工作者提四点希望:

一、希望大家牢记使命,使爱岗敬业成为自觉追求。爱岗敬业是成就事业的人生态度,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爱岗敬业,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能够担当责任的人,才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与信任。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任,以什么样的状态、方式和目标去培养学生,事关市运兴衰,影响千家万户,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无论是从事启蒙教育、义务教育,还是从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担负起肩负的重任,履行好神圣职责。我市教育战线不乏这样的典范:马甸中学的 丁秀荣 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年幼的儿子在家中误把甲胺磷当成可乐喝,正在上课的 丁 老师坚持把课上完才接电话。虽然,家庭的埋怨、孩子的委 屈让丁 老师满怀愧疚,但是,在她的心中,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是最高的职责,学生的敬仰才是她最大的欣慰。市一高的 田永生 老师扎根农村中学25年,妻子分娩,他没有时间照顾;患病中,他坚持给毕业班学生上课;遭遇车祸不满两个月,他就拄着拐杖上班。这样的老师还有许多许多,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崇高敬业精神,这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广大教师要像他们一样,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满腔热情做好工作;树立坚韧的敬业精神,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怕吃苦,甘心受累,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追求。

二、希望大家为人师表,使高尚师德成为立身之本。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任何人比教师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正如刚才 戴佳 老师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教师是用人格去孵化人格,用智慧去点燃智慧,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泰兴中学的“全国模范教师”钱留华同志,不仅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有独到之长,对学生的关爱同样令人敬佩。他曾经为家境困难遭遇车祸的学生垫付医药费,并安排在自家吃住,使这名学生顺利考上重点大学;他还曾经连续六天,每天三次,用十八个微笑,改变了一个学生迟到的习惯。特校的 殷燕 老师悉心照料智障、残障学生,花两个学期的时间,教一名重度智障的孩子学会写“泰兴”和自己的名字,做到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珊瑚初中的黄洁清校长,腾出自家的房子安排三位 支教 老师住宿,并且自贴水电费,不占公家一分钱,做到廉洁做事、清白做人。在这些老师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师德风范,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广大教师要像他们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品行的示范者,自觉修身养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信师言、敬师德、循师道;努力成为学校精神的建设者,传承弘扬优秀的教育教学传统,既言传又身教,既立德又立行;努力成为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带头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文明风尚的榜样和楷模。

三、希望大家终身学习,使精益求精成为实际行动。 吴卫东 老师在发言中说得好,教育是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至今仍牵动整个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对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和人才问题的诘问与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论你教小学,还是教中学大学;不论你身处城市,还是身处乡村,都有责任和义务思考这个问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探索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培育具有创造精神、创业素质、创优能力的人才,首要的是自身知识广博、兴趣广泛。市三高的董泽华校长曾长期在偏远农村任教,他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工作25年,也进修学习了25年,先后修完中文本科和教育管理、经济管理研究生课程,并自创了语文迁移教学法;泰兴中学的 曹坤 老师治学严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参与了多项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独创了“目标驱动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戴宏华 老师参加工作第一年,就将十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做了三遍,最终做到考纲、考点烂熟于胸,平时积累了上千份的教学资料,每次出试卷都能够做到独立命题,原创为主。在这些老师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可贵的职业品格,这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像他们一样,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争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本领,成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的典范,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成为独树一帜的行家。

四、希望大家关爱学生,使育人成才成为不懈追求。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农村中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相对薄弱,抗挫折能力偏低,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心理脆弱,既影响学习,更影响将来的成才。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在升学压力的重负下,贯彻落实教育公平的要求,处理好选拔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需要每一位老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劳动。洋思中学的蔡林森和秦培元新老两位校长,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以极其负责的态度教好每一个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家庭情况都了然于胸,做到不因学优而忽视品优,不因绩差而放弃育才,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一个朴实的教育理念,这就是: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次努力。广大教师要像他们一样,真心对待学生,真情关爱学生。要视学生为子女,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要学习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并以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向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要乐于跟踪教育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师诤友。

强市必强教,强市先强教。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泰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要把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工程抓紧抓细抓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教育,大力支持教育,积极解决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拓宽教育筹资渠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建立优秀教师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教师成为人才聚集成长的高地。更加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改善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让教师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要努力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把“教育之乡”的品牌发扬光大,大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优秀典型,激发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宣传捐资助学、支持发展教育事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兴教助教,真正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到实处,把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落到实处。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千家万户的期盼。教师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广大教师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共同推进我市教育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为全市实现“三个共创、六个争先”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祝愿广大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相关热词搜索: 教师节 大会上 表彰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