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X州以加快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三提升”(即: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升财政服务效能、提升基层财政监管水平)为重点,狠抓财政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建设,相继开展了“财政管理提效年”和“乡镇财政管理年”活动,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建机制抓基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在完善上下功夫,提高预算完整性。逐步建立完善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2010年制定了XX州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初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将各项政府性基金按收入全额安排支出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土地出让金支出预算项目分类体系;同时试编制整体社会保障预算。二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重点税源企业信息库和财政项目库入手,狠抓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了以企业基本生产经营为内容的重点税源企业信息库和以人员、资产为内容的单位基础信息库,全面掌握基层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季度财政形势研判制度,依托各项专题调研成果,不断提高政策响应能力和受益水平;主动加强财税库银和各主管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相互协作水平;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建立并完善预算单位会计诚信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信用评级差别化管理和激励政策。三是在精细上下功夫,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收入趋势分析,全面掌握收入增减变动,提高收入预算编制准确性;不断完善分类分档支出定额标准,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将项目支出落实到具体项目和预算单位,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出台《州级预算单位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根据结余性质采取留归单位使用和纳入部门预算的分类管理办法,加强结余资金监管,逐步减少和消化结余资金规模。四是在机制上下功夫,提高规范化水平。结合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实用、管用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订修改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工作责任,规范操作规程,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制订修改了预算管理工作制度,对财政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在保证有效内控的基础上,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节点,提高工作效率;修改州级财政对账办法,建立预算、国库、银行、单位“四方对账”机制,年中按月、年底按日编制“国库专项资金执行进度表”,报告专项支出进度;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财政项目库,实行统一申报、滚动管理;制订《XX州级财政综合监督检查办法》,建立日常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督格局,业务处室与监督局分工协作,使日常管理和重点监督有效结合。对外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信息共享、协作配合机制。五是在整合上下功夫,提高资金效益水平。整合中小企业担保资源,成立XX州财信融通投资担保公司,资本金已达到1.3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亿余元;积极鼓励各县自主开展整合工作,2009年各县市以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为整合平台,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3亿元,覆盖州直所有县市,涉及农业、畜牧业、林业等多个行业和农田水利、牧民定居、抗震安居、移民安置等多个民生项目;搭建小额贷款担保贷款平台,累计投入担保基金近7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亿元,促进1.2万人创业,带动2.2万余人就业,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社保基金州级统筹力度,在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基金州级统筹的基础上,XX州直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实现资金州级统筹,政策统一管理,运行统一调度,每年资金增值2200万左右,有效提高了社保基金运行效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定目标抓考核,提高财政运转水平
针对财政管理和机关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采用“抓两头、管中间”的办法,年初确定量化目标,年中分季考核,年末整体考核评优。一是定目标。按照精益求精、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要求,制定出台《XX州2010年–2012年财政工作计划》,分年度、分项目制定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处室和工作措施,并细化分解到季度,在季度例会上进行点评考核,确保三年计划落到实处。二是抓考核。制定部门工作考核办法,对处室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制度执行情况、服务承诺遵守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创新、团体表现、信息调研和群众满意度等四个方面13个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季度公布考核成绩,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评先依据。制定干部考核办法,对干部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工作业绩、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四个方面7个项目进行量化考核,特别是对支持全局工作,如代表财政局参加各类竞赛、兼职局内其他工作等项目进行加分奖励,考核结果与评先晋职相挂钩。三是抓服务。加强财政满意度建设,重点强化业务专管员教育管理,制定了预算单位专管员岗位责任制、预算单位专管员服务责任制和预算单位专管员服务质量评价办法,把专管员服务质量的评判权交给预算单位,将改进作风、树立形象、提高效率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四是抓规程。重新梳理制定了部门预算及调整预算流程图、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图、部门决算编审工作流程图、国有资产处置业务流程图、会计从业资格证办理程序等,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人、办事时限,规范了操作规程。五是抓执行。建立了制度执行的问责机制,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处室,按季通报制度执行情况,做到违反制度要扣分,监督不力也要扣分,有效解决了“有制度不用和制度不管用”的问题。六是抓公开。将服务承诺、工作流程、财政预算安排及执行结果在《XX日报》上予以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努力,财政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2009年州财政局连续2年在自治州经济口效能考核中排名第一。
三、重基层推改革,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针对农牧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职能弱化,人员流失的问题,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水平”的奋斗目标,开展“乡镇财政管理年”活动,通过抓点带面的方法,扎实开展基层财政建设。一是强化职能,配齐配强人员。下发了《关于明确县乡两级乡镇财政部门工作职责的通知》,赋予县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管理乡镇财政收支,监督乡镇财政资金,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等17项职责;赋予财政所就地就近监督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等11项职责,建立以资金项目为点、以资金流向为线、以资金覆盖为面的“点线面”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将内部涉及乡镇财政管理的相关职能和财政业务剥离统一到县市乡镇财政管理局,做到权责一致。组织县市采用社会招录、择优选调、聘用等方式充实了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整体推进,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出了用两年时间,按照“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时限”要求,使99个乡镇财政所全面实现工作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办公阵地标准化的奋斗目标。工作规范化。制订了《XX州直乡镇财政所工作规范》,对财政所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各项工作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规范性要求。服务优质化。提出了“三建立、五公开、二设置”的服务优质化统一标准。即:建立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栏、涉农补贴公示栏、强农惠农资金公开栏,给农牧民群众一个明白;公开财政所岗位职责、岗位人员、服务承诺、办事流程、服务用语,让农牧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设置便民联系卡、服务热线,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政策解答、联系沟通的便利渠道。阵地标准化。提出了用三年(2009-2011年)时间,按照“七统一”(统一规模、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功能、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材料)要求,将每个财政所建成带有惠农服务厅的标准化办公阵地。截止8月底,州直已完成48个标准化财政所建设。三是健全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制定了22项涵盖乡镇财政预算、财务收支等内容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较为完整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每个乡镇财政所都建立起了与县市联网,涵盖村组所有农户的《基础信息数据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发放农牧民各项补贴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制定了乡镇财政3年工作计划和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加快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截止目前,州直所有乡镇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实现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县乡联网,50%的县市实现了财政资金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拨付。四是推进改革,提高监管能力。推行涉农资金拨付方式和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将实际拨付乡镇的各项资金,归口交由县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由其“一家”面向乡镇拨付和管理,在所有县市实现了“一个漏斗”向下拨付和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改革目标;将各类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局“涉农补贴专户”统一管理和“一卡”集中发放,实现了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农户的改革目标。通过努力,XX州初步构建起适应新形势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实现了有名谋事,乡镇财政监管职能得到了明确和强化;有人干事,乡镇财政干部得到了充实和加强;有址议事,乡镇财政硬件得到了改善和保证;有章理事,乡镇理财行为得到了规范和提高。
虽然XX州在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财政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和自治区财政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预算管理、财政改革、基层财政监管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后,我们将在上级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继续扎实工作,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XX州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