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摘 要: 对计量认证(复审)的准备工作及其基础工作进行了论述,指出计量认证(复审)的 规范化管理是技术机构能否顺利通过计量认证评审的关键,也是巩固计量认证所取得成果的 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关键词:技术机构;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T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046—02
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的主要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规定的19个质量要 素。《评审准则》中对19个质量要素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并未规定可供参考或借鉴的较 为具体和明确的管理模式,在已经通过计量认证(复审)的实验室中,规范化管理工作还存 在着较大差异。在牙克石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进行计量认证的工作过程中,对技术机构计 量认证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以期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并具有广泛普及 意义的“技术机构规范化管理模式”。
1 计量认证(复审)的准备工作
1.1 建立质量体系
为了使检定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 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 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质量计量检测所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1.2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评审准则》规定技术机构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和检定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 目标并做出承诺。为实现我所检定检验质量目标,使我单位的检定检验工作更加标准化、规 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确保检定检验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满足各 方面的需求,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全所人员学习并贯彻执行。
1.3 明确职责
设立综合业务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设立了保证检定检验工作质量的各种措施和 规章制度,使我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1.4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 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我所的内部“法规”,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 第一层次。程序文件规定了本所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 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 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 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所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 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检定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1.5 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 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对本所各个环节进行全 面、系统、深入的检查,对内审中发现的影响检定检验工作质量的问题,出具不合格项报告 ,要求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和提交整改报告。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体系的现状的适宜 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本所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体系的不适宜处,对质量体系的不适 宜方面进行修订,修订出更适应于本所的质量体系文件,从而形成不断实施检定检验质量体 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2 计量认证(复审)的基础工作
2.1 人员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检定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检定检验工 作的需要,按人员培训程序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2.1.1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2.1.2 要做到分工明确,严格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
2.1.3 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2.2 规范技术机构环境
技术机构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使技术机构环境条件进一步满足分析工作 的要求和减少环境对分析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2.2.1 技术机构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工作间的分布要合理并严格避免产生交叉 污染。
2.2.2 技术机构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要求较高的 检定检验空间应有环境条件记录。
2.2.3 检定检验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仓库,剧毒试 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专人保管。
2.2.4 待测样品应存放于专用的样品存储室内,并防止其受到任何污染。
2.2.5 技术机构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 做到无害排放。
2.3 加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检定检验工作的物质保证,技术机构应配备开展检定检验项目所 需的全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确保达到检定检验工作规定要求。
2.3.1 国家强制检定或需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贴有统一格式标志,即合格、准用、停用 。各种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下次检定日期以及检定单位等内 容。
2.3.2 每台(套)仪器必须建立一份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 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检定或校 准记录、检定合格证书、检定检验前后使用情况记录和故障维修记录等。
2.3.3 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及检定检验前后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 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
2.3.4 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环境 检定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2.4 加强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体系文件、检定检验分析方法、检定检验技术规范等受控文 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 法律、标准、规范、检定检验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定检验报告、供应商等档 案进行分类管理。
3 计量认证(复审)的体会
3.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复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要搞好这项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要害在队伍,关键在班子,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没 有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再好的工作谋划、工作部署也只是纸上谈兵,作为 策划与组织实施者必须起带头,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分工协作,才有可能取得计量 认证(复审)的成功。
3.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计量认证(复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人才的培养,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和关键因素。提高人员素质,更新和改善知识结构 是很重要的。培训内容应包括检定检验知识的培训、计量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的宣贯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只有全所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 〈评审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复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严格按质量体系运行是计量认证(复审)成功的保证
计量认证(复审)现场评审一般分为软件组和硬件组开展工作。无论是软件组还是硬件 组的工作,基本上是查看资料,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尤其是仪器设备 管理资料、各种质量记录要齐全、细化,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记录,才能保证计量认证 (复审)工作取得成功。
3.4 计量认证(复审)工作能促进检定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评审准则》是以目前国际通行做法为基础,计量认证(复审)就是技术机构管理 向国际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通过对《评审准则》的学习,以及新质量体系运行的感受 ,增强了市场观念,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个岗位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 量,以公正、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
规范化管理是技术机构能否顺利通过计量认证评审的关键,也是巩固计量认证所取得成 果的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技术机构规范化管理要深刻体会计量认证评审的内涵,持续不断 地改进和提高技术机构管理水平,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逐步完 善技术机构的管理体系,建立本技术机构特色的管理机制,使之良性循环,长远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计量 规范化管理 认证 机构上一篇:浅析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