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该讲执行力的时候了。
执行力为什么重要?让我们先听听学者们是怎么说的吧。
哈佛的保罗·托马思和剑桥的大卫·伯恩认为: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那些长期以来的绩优公司以及最新崭露头角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出类拔萃的执行能力的企业。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这是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执行力的重要,甚至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应该说,企业间的竞争发展到现在,实际就是执行力的竞争。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能力。
执行力对于员工而言,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对领导者而言,则是系统化运作流程以及领导者对方法、目标的讨论并坚持不懈地改进及责任的具体落实。
我们过去在执行中存在偏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以身作则。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小的方面则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紧时松,不能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企业要强化执行力,管理者一定要率先垂范。
其次,在于执行流程不合理。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有时一件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审批,这就会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
最后,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二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比如美国复然公司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多少和是否被继续聘用。但是,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逐步转化为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以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员工,公司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发现了执行中的问题,我们又该怎样抓好执行力,打好基础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记领导力就在执行之中。许多企业领导人都会认为,居高位者不必操心实际经营中的细节事务,这是非常错误的。美国A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领导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领导人要做好执行工作,必须管理好人员、战略、运营三项核心流程,同时要全心全力投入其中,这是执行的要义所在。
第二,要抓重点。要在一段时间内关注一件事情的要点,专注地做事情才会成功。
第三,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成为带动全局的“发动机”。要认真研究项目的执行情况、员工的状态、执行各具体情况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
第四,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在有效的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素质非常重要。管理者要对团队成员加以辨别和改造,并明确相应的界限。
第五,要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有的企业领导提倡“约束大于激励”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担心给予个人的权利过大而难以控制管理局面,有意识地形成一种监督机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领导者为达到控制的目的,派专人进行“一对一”的监督,要求监督者及时汇报被任用者的一切行为。由于监督者汇报的情况和被任用者汇报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出入,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矛盾就产生了,被任用者无法坚持工作,逆反心理增强,那么此时的执行力为“零”。
此外,责、权、利不清,会使管理者出现大量越位行为。所以,企业领导有必要界定管理者应尽的责任,也有必要提倡各级管理者对有能力的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提拔。同时,要使所有员工能明确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坚韧不拔的团队。
第六,要有好的管理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导者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管理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此前提下,员工才会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同时可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在管理机制上,企业领导者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其一,要把优秀的管理人员从单纯的人力资源中解脱出来,赋予其与企业利益均沾的权利和义务,让管理人员融入企业,使其与企业有协调一致的价值观念。其二,企业领导者要把企业社会化,即:企业不仅仅是领导的企业,更是员工的企业,社会的企业。因此,要大胆放手用人,适时给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体现其自我价值和在企业的位置,实现执行力的最大发挥。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满。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许多人表示不屑一顾,认为我们的管理绝对是一流的。然而通过交流才发现,我们什么都做了,但什么都没有做细。只有克服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的自满情绪,才能有较快的发展。
2.惯性。两年前推行烟草专卖管理进社区的时候,许多人认为烟草实行专卖,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没必要兴师动众地搞社区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在可以证明烟草营销管理进社区,不仅有效地杜绝和防范了非法卷烟经营行为的发生,而且大大促进了卷烟的销售,企业效益明显增加。
3.利益。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工作会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执行中就不会那么坚决。
4.迷信权威。社会不能没有权威,但权威只代表过去,如果失去独立思考、讲求实际的能力,将会影响执行的效果。
要克服阻力,就不能仅仅去喊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不能再做花拳绣腿的表面功夫,要“让时髦退场,让基础登台”,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上一篇: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全面提升执政能力
下一篇:发展中式卷烟,,应从基础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