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之《××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摘要
农村文化建设同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建设一起构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走访和设立调研专用信箱等形式从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组织及文化活动设施与制度的建设等三方面对我镇农村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镇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逐步提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
一、我镇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现状
二、我镇农村文化存在问题分析
三、我镇农村文化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 建设 问题及对策
作 者:《××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
执 笔:××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课题调研组成员:××× ××× ××× ××× ×××
××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自然的文化,是一种超个体的群体现象,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性的提升和向外伸张的过程。文化通过其对群体整合功能,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通过潜移默化和无形的“软约束”形成对人的控制,使个体顺应社会大环境对其提出的要求。就农村而言,特别是我们××镇来说,以往忽略了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贫乏,导致书刊垃圾、迷信、赌博等消极现象腐蚀农村文化阵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农村发展的软环境,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紧紧抓紧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对我镇的文化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
一、基本情况:
广西××县××镇,21个行政村(其中1个社区)。全镇总人口75689人,总户约18046户。全镇有电视机约12000台,有一个专业牛歌戏表演队,文化站共1个,村级活动中心10个,村级共有图书500册,由于与城市较远,各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因此村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二、数据收集及问题分析。
1、调查数据统计:
(1)我镇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现状:
农村文化生活主要指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我们设定以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的数据如下:(抽样50份)
内容
看电视
文艺表演
读书看报
打棋牌
其它个人活动
人 数
30
6
2
8
4
百分率
60%
12%
4%
16%
8%
名 次
1
3
5
2
4
(2)农村文化活动组织主体的现状:
内容
自我组织
政府给予
村委安排
小集体组织
次数
50
2
5
25
名次
1
4
3
2
以年计算,从50人的问卷调查中一年能参与文化活动组织主体的情况如下:
(3)文化活动设施及制度建设的现状:
项目
经费投入
基础设施
机制建全
管理质量
内容
足够
不足
好
不好
有
没有
好
不好
比例
10%
90%
5%
95%
2%
98%
20%
80%
我们从收集到的50份问卷中的情况:
2、存在问题分析:
(1)喜欢活动的人群存在差异:喜欢看电视的人数犹为突出,最少的是读书看报,其它也不多。
(2)个人活动较多,集体活动较少:合计比例为:72%比28%
(3)免费活动比花费活动多;户内活动比户外活动多。
(4)自我组织的形式每人都参与,主要体现在看电视。
(5)村委和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形式很少,主要存在于重视力度不足。
(6)小集体活动较多,并体现在不定期组织的。
(7)文化基础设施不好,硬件设施亟需改善。体现在设施老化、科技报刊书籍严重不足,偏远山区电视覆盖面还较低等。
(8)缺少固定的活动经费,农村文化活动内力不足。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
(9)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站无人、有人无岗的局面,更有甚至村既没有文化站也没有人这样的情况占全镇的70%左右,一些村级文化室更是荒凉已久,村里既无经费维修,又无专人管理占25%左右。
(10)文化工作人员管理观念落后。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问题分析后,我们找到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做到:
1、拓宽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现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大部分人觉得村里无文化活动,所以只能在家看电视,因此我们各村委要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尽量发挖有效的文化活动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业余文化队伍建设。要通过出台与农村文化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设备设施建设的捐赠;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如: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电影队、舞狮、赛龙舟、牛娘戏等文艺团队的建设;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文化项目,便于农村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并引导各年龄阶段的人员积极参加。
2、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深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力扩大农村有线电视的覆盖面,使广大农村群众在第一时间能够了解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和卫生等各类有益知识,进一步深化农村文化教育。
3、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保障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绿色通道,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通过借鸡下蛋、集资赞助、横向联合等方法和手段不断拓宽农村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千方百计服务农民,大力推进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4、通过网络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青年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实施激励性措施,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切实改变目前镇文化站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另外,要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专项创作和活动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充满乡土风情的文艺作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5、强调政府职能,尽快满足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改变对农村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演出活动的做法,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把农村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贴近农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营造出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
6、加强农村文化监管力度,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渗入。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警惕媚俗低级的文化垃圾潜入,遏制不良文化对农村文化阵地的腐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乡镇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