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综合疗法治疗尘肺临床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疗法治疗尘肺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尘肺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大容量灌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x2=6.1050,P<0.05)。 结论 对可能出现尘肺的患者加强宣传,以降低患者出现尘肺的几率和概率。加强对药物的规范性治疗,指导患者积极锻炼,这种综合性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综合疗法;尘肺;灌洗

[中图分类号] R81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97-02

据相关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尘肺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木工尘肺,SO2尘肺以及煤工尘肺等。而且一旦患者发现染上该疾病,不仅使患者呼吸系统受到损害,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进而造成真菌感染[1]。为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尘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尘肺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80岁,平均(55.5±10.5)岁,病程1~5年,平均(2.5±0.7)年。有24例患者属于尘肺Ⅰ期,有40例患者属于尘肺Ⅰ+期,有50例患者属于尘肺Ⅱ期,有40例患者属于尘肺Ⅱ+期,有20例患者属于Ⅲ期,其余患者属于Ⅲ+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200例尘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症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患者出现发热咳嗽;(2)哮喘并且咳痰;(3)黏液比较黏稠而且黄白相间;(4)呼吸出现困难;(5)在对患者进行肺部X线检测时显示为无明显特征变化;(6)口腔溃疡等。

1.3 诊断标准[2]

Ⅰ期、Ⅰ+期:尘肺病变程度较轻,肺内小阴影数量较多,但肺气肿较少或没有出现;Ⅱ期、Ⅱ+期:肺内小阴影降低且逐渐聚集并且呈现出大阴影;Ⅲ期:阴影轮廓完全消失,且肺气肿演变为肺大泡。

1.4 治疗

1.4.1 综合疗法治疗 在对收治的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前,我院均对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其中有80%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中:中药药物治疗包括金匮肾气汤加减,喘重者合参蛤散中药治疗,目的是对患者进行止咳化痰和平喘。西药治疗:对患者进行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时间为10 d,此外还必须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率高达100%。

1.4.2 大量灌洗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大量灌洗法治疗,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在左侧肺进行纯氧通气,对患者右侧进行生理盐水灌洗(温度控制在30°)并且对灌洗的右肺部纯氧同步进行正压通气。(2)每次加压3次,吸引1次,每次灌入液剂量为1000 mL,灌洗次数每次为10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真菌感染情况

当患者属于尘肺Ⅰ期和Ⅰ+期时,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的机率为2.55%;当患者属于尘肺Ⅱ期和Ⅱ+期时,分析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的机率为6.45%;当患者属于尘肺Ⅲ期和Ⅲ+期时,分析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的机率为10.26%。在收治的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属于合并口腔感染。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x2=6.1050,P<0.05)。见表1。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尘肺患者容易变成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常常在对患者进行对症药物治疗时还配合相应的抗真菌治疗,从中医角度来看:尘肺属于虚喘领域,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常常使用六味地黄丸来滋补患者肾,使用肉桂、附子等药物来进行平喘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止咳平喘治疗的功效[3]。

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尘肺感染患者大部分都属于老年患者,而且在住院患者中有80%患者携带真菌感染病毒,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就其原因主要包括:(1)老年患者肺部功能变差,身体免疫功能较低;(2)患者长期住院,因此接受真菌感染的几率就比较高;(3)对老年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等。此外对患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仅会造成患者身体功能出现紊乱,而且还会给真菌感染提高便利和机会,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加大对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管理控制[4-5]。

从影像学角度看,尘肺分期其实是肺内小阴影和肺气肿逐渐演变的过程,在早期,肺内小阴影没有或较少见。但随着疾病发展程度(有Ⅰ期演变为Ⅲ期),小阴影由原来的少见逐渐变成大阴影且密度较高[6-7]。

综上所述,在对尘肺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药物使用规范性指导,并且指导患者进行积极性锻炼,此外还必须督促患者远离肺尘,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尘肺的几率和概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周青.52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60-61.

[2]周国峰.108例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 (23):169-170.

[3]周丁子,彭莉君,朱启上,等.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0):783-785.

[4]戴伟荣,肖友立,张晓华,等.两种肺灌洗方法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0):788-789.

[5]Okumura E,Kawashita I,Ishida T,et al.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pneumoconiosis in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effect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power spectra[J].Journal of Digital Imaging,2011,24(6):1126-1132.

[6]彭真学.高原肺水肿临床线表现[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10,3:392-394.

[7]王玮,陈辉武,魏经国,等.高原肺水肿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8:1172-1175.

相关热词搜索: 尘肺 临床 疗法治疗 分析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