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谈如何加强畜禽养殖疾病防控工作

|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动物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畜牧养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类型及其诱因,并提出了几点防控策略,以期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 动物疾病 诱因 疫病防控措施

一、畜牧养殖中主要动物疾病情况介绍

畜牧养殖涉及的畜禽种类繁多,生长、生活环境复杂,给病毒、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发疾病,给畜禽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畜禽生长速度下降,肌体损害,导致养殖的畜禽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类自身的安全带来威胁。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下列几种疾病是我国畜牧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畜禽患病类型。

1、传染病。传染病是畜禽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种类,该病为畜禽遭受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害所致,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能力,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就是传染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染病依靠病原传播,除了上述提及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患病的畜禽本身也是病原之一。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较多,从生物之间接触传染的直接传播模式,到通过空气、水源等方式进行传染的间接传播方式,都是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传染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快速传播,从而使得预防的难度大为提高。

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中另一主要疾病大类。该病传播范围广泛,大体上所有人工饲养的动物都有患病可能。寄生虫病是寄生虫进入动物体内,引发动物不适、肌体损害的一种病症。可以引发寄生虫病的生物主要有三类:原虫类、蠕虫类、节肢类。这三种生物寄生于畜禽体表或体内,从而依靠从动物的身体汲取养分而生活。为寄生虫提供养分的动物个体称之为宿主。其中,蠕虫类与原虫类寄生虫是进入到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大部分是寄生于动物的表面。从寄生虫病相关研究可知,寄生虫与宿主种类间是密切对应的,每类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独特的宿主,寄生虫病一般通过宿主间的接触而传播。

3、一般疾病。畜禽除了传染病,其他疾病均为一般性疾病。比如最为常见的有跌打损伤,也可称之为创伤。还有比如因为受到感染而引发的炎症等等,这些类型的疾病一般只要是发现的早,基本上都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当然我们养殖畜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经济收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防大于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的经济损失。

二、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诱因

1、环境因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动物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养殖畜禽最基本的防疫条件。对于动物来说,也是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和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的。如果它们生活的地方出现大量污垢病菌或者是有害物质,会直接导致动物的身体出现异常,对其的正常生长将会非常的不利。

2、人为因素。对动物造成疾病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养殖人员的本人了,现阶段,有很多养殖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就提前上岗了,这对于动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对动物的日常養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半点疏忽的,如果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是很难搞好养殖的。也达不到动物养殖防疫的基本条件的。所以每个养殖场都必须配备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3、动物因素。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动物自身的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动物是在母体中就已经感染了病菌,可以称之为先天性的,还有些动物是天生的体质比较弱,所以抵抗能力和免疫力都比正常动物弱一些,极其容易染上疾病。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母猪细小病毒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一般2周前)进行。以达到保证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的效果。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注射,防止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三、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养殖场所管理。首先,要科学进行选址工作,通过选择优良、合适的养殖场所,能够为畜牧动物提供安全、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各种疾病因素的干扰。一般来说畜牧养殖场所应尽可能建立在地势较低以便于遮风挡雨、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同时还应保障取水或排污的合理性。其次,要强化对养殖场的饲养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疾病防控的效果,为此,养殖人员要定期进行消毒管理,并按时进行卫生打扫,为动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做好饲料的检查工作,确保其配比合理、营养均衡,借此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实现疾病防控效果。再次,要按时做好消毒工作,对出入养殖场所的车辆进行严密控制,对出入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特别是针对跨运省级的车辆必须做好应有的消毒工作。还有就是对接好动物的检疫工作,进出的动物必须佩戴耳标,开好检疫票,对未经检疫的动物,一律不准进入养殖场区.并已注射相关疫苗。

2、适量饲养,合理用药。养殖人员要积极学习养殖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动物生长发育情况予以适时、适量喂养,并合理搭配饲料配方,确保营养的全面、均衡,这样能够改善动物身体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其患病几率。其次,养殖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用药意识,在用药时不仅要选择正规厂家的药物,还应避免使用毒副性大的药物,从而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达到疾病控目的。对动物要定期的打疫苗,可以有效的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不能盲目追求高饲养量,以保证动物的生活环境质量。

3、不定期对畜牧养殖动物进行疾病排查。对于动物来说,先天性的携带病菌或者有先天性的疾病都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后期感染的疾病,而这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菌在体内慢慢成长,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使动物患病甚至传染,这就证明了平时对动物疾病排查的重要性。虽然是不定期的检查,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定检查的时间及事项。对其的各项内容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即做好免疫档案,以免发生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应对,并且工作人员要不断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于疾病可以快速的判断从而采取治疗措施。

4、加大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畜牧养殖动物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养殖户的疾病防控意识是有很大联系的,通过不断的宣传可以加大养殖户的防范意识,使其对于动物的疾病知识有所了解。这是各畜牧兽医部门的职责,对于我国所有的养殖业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结束语

畜牧养殖疾病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从饲养环境、管理方法、安全检疫和疾病医治等畜禽养殖的各个方面着手,科学制定防控手段,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畜禽疾病防控体系,及时、有效应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保证将动物患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实时预防和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 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

[2] 高天宇,贲百灵,高睿.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1).

[3] 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39.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防控 畜禽 养殖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