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与改革

| 浏览次数:

摘要: 合格的工程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方面的意识,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的水工程经济学课程为对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施,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法,提高了水工程经济的课程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Abstract: As a qualified engineer, you must have a good consciousnes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using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which choo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develop the standards of teaching for water engineering economics, which is raised b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e practic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economics abilities of dealing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w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关键词: 水工程经济;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

Key words: water engineering economics;practical talents;ca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37-03

1 背景

给排水工程项目属于土建项目的一类,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必须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而随着水行业的市场化,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意味着给排水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方面能力。工程经济学作为土木建筑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通过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有关经济类的课程开设较少,且大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事实上形成了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格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看,《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以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以期提高其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在原来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中,有关工程经济学方面的内容仅有《水工程经济》这一门课时,且课时量短,因此教师在有限时间内仅能讲授理论知识部分,缺少实践环节的训练,造成诸多问题。

2.2 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市场现有教材存在着内容滞后和课后习题拼凑等问题。教材缺少可读性,新颖性不够,在授课时经常需要调整,影响了教学的流畅性;同时这些教材在内容上重点讲理论,在工程应用上介绍得较少,实际案例不够典型,不适应当前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发展。

2.3 教学方法照本宣科 现在《水工程经济》的课程教学,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以讲授工程经济原理、原则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灌输现成的内容,再经过大量习题的练习来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实施后,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究其原因,一方面工科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

而现行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克服自己的主观片面性,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人能力,结合本学科特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1]。

2.4 教学手段生搬硬套 传统的黑板教学已逐步减少,而多媒体教学因其传递信息量大,图片内容丰富等优点,其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存在一些使用误区,只有大段的文字,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生往往感觉上课速度较快、重点不明显,学习效果反而削弱了。

2.5 师资配备不合理 据调查[2],现在高校教授《水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济类教师兼任。经济类教师一方面对给排水专业的工程经济学教学不够重视,同时对工程领域的认识不够深入,在讲专业案例时候效果不佳。二是由给排水工程教研室教师兼任,这类老师对相关经济财务税收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许多知识点只能照本宣科,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6 考核模式僵化单一 传统的水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通过开卷或闭卷的考试形式,结合出勤,平时作业情况来给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不能避免学生去死记硬背,亦容易助长学生投机取巧,养成考前靠突击、考场靠舞弊的坏习惯,不利于真正考察学生。

3 改革举措

依托湖南省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实践创新作为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加强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推动水工程经济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优化整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优化与革新。

3.1 确定总体培养目标框架,规范教学管理 针对课时量偏短和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确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新调整了教学大纲,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培养,如表1。

同时以水工程经济课程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试点,将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化、规格化,即建立了以教学组织功能为主的课程教师负责制,习题库、案例库、考试库由课程教师负责,实行专人审核,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由教研组统一组织制定,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并建立考核体系进行反馈。

3.2 梳理教学内容,形成多层次教育 针对当前水工程经济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章节内容的主题鲜明化,把其中的重点深化,既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①首先将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分为几个明确的主题,加强章节间的联系。

②突出重点,专题阐述。譬如在水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中,将水价的制定联系当前水行业的发展来阐述。

③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3]。

3.3 教学手段立体化,案例教学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工程为依托的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具备案例教学的基础[2]。因此,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单纯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逐步改进,逐步试行理论教学加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但案例的运用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则需要创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第二课堂。

3.3.1 教学素材的立体化[4]。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技

术,创建教学资料库,由教师主导开发,部分内容由学生参与创作,主要是生活中的实例或调查报告,将其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这样的传统教学资源,也可将专业文献、工程案例、行业前沿资讯等内容放到网站上,后期可上传课堂教学视频等,真正形成了立体化教学资源,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3.2 师生互动的日常化。充分利用建立互联网技术,将互动的课堂往课外延伸。开设一个工程经济学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形成立体交叉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整个教学符合学生的要求,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

3.3.3 案例教学的灵活化。在课程讲授中,案例既可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穿插在理论内容中进行,达到深化拓展的效果;又可独立成章,将所讲的理论知识做一个总结提升。譬如在价值工程这部分内容,在讲授其理论知识后,将学生分组准备一些小的生活中的实例,并选派代表到课堂上去讲,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使学生认识更深度;更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挑选资料,制作讲授软件的能力。

3.4 外部提升和内部挖潜,提高师资水平

3.4.1 外部提升。要坚持“要当先生,先当学生”的原则,学院为教师搭设平台,让教师到一些重点高校的名师那里去取经,实地听课,课后交流;也可鼓励教师多参加工程技术资格考试,鼓励其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如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等的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并参加工程实践,通过自学与观摩学习更深入和系统地理解水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

3.4.2 内部挖潜。内外结合,有效推进水工程经济的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①积极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②实行教研室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相互听课制度,并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定点定期听课,形成教学指导记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③在学校层面上,请学校领导多重视工程类经济学教学,支持其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可考虑将此课程调整为必修课,亦可由经济类专业统一教授基础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由本专业工程类教师承担。

3.5 改变考核模式,创新学习评价方法[5] 在考核模式上,应当有所突破,创新学习评价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课堂奖励机制,以提问和课堂练习的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上的加分;

②课后多布置设计性题目和案例题,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问题多选择学生身边的现实经济问题,较易收集到

数据。

③在每一个大的主题结束后,安排一次短时间(如1课时)的课堂小考,试题中应尽可能以实践性、趣味性的客观题为主,配之思考性的案例分析题,并将其成绩纳入最终成绩的评定。

按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占20%,课程实践表现和课堂小考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50%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复合式的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更为合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引导到灵活掌握知识和发挥能力上来,学习效果更好。

3.6 突出课程特色,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3.6.1 课程实践。在一周的课程实训中,选择与本专业方向的课程题目,让学生就实际工程项目做出经济评价,从而达到加深对工程与经济的认识的目的。

另外将水工程经济学的考核纳入到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设计中,要求毕业生做项目工艺方案的经济比较,找出经济性和技术性最佳结合的方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

3.6.2 课外实践。依托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这个平台,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活动:

①聘请知名的企业管理决策者就实际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作专题讲座。

②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学院应当积极联系知名企业,创建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案例学习。

③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的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以完成调研报告的形式来加深认识。

4 结语

水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水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对专业的后续课程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因此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婷华,梁振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1):37-39.

[2]詹朝曦,张向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210-212.

[3]邓燕雯,陈秋华,吴声怡等.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3):56-58.

[4]鲍学英,王琳,王恩茂.“工程经济学”重点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23):177-178.

[5]吴喜平.《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30(22):261-262.

相关热词搜索: 水工 课程建设 改革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