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谈起自己收藏这些宝贝的经历,他说,收藏这事儿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一是这时候逐渐开始有了自由买卖的旧货品市场,比较早的是福长街、长椿街、阜成门、后海等,当时称为“跳蚤”市场,也就是现在收藏品市场的萌芽。由于当时自己的鬃人卖了点钱,虽不太多,但淘点民间的小东西还淘得起。因为自己喜欢戏曲和民间工艺品,就收了些绘有戏曲画儿的青花瓷瓶和各种材质的民间玩具、摆设什么的。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系列,仅12生肖一项就可以办一个小博物馆。
谈到收藏的感触,白大成认为搞收藏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他是为了“找乐”才到旧货市场“淘宝”的,遇到了童年喜欢的玩意儿,尽管挺“土”,也把它买下来。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民间手工艺品,如今也很难淘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因着他的用心,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品有了归宿,自觉不自觉地做了一件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事,这比淘到多少桶金都重要。此外,搞收藏得有眼力,也就是识别真伪、优劣的鉴赏能力:一是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比如识别瓷器,行话叫“窑口”,它是官窑还是民窑,产地、年代、有何特征、印记等,都要弄明白。如今,市场鱼目混珠,弄不好便会打眼,上当受骗。另—点是要有一定的审美观。民间的玩意儿,往往不被一些人看好,认为它“土气”,不具升值潜能。然而,恰恰在这些“土产品”中蕴藏着原生态的质朴、大自然的灵性,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珍藏这样的艺术品,一定会给你带来情感的寄托,美好的享受。系列收藏是一种品牌,随着量的不断增加,便会形成“气候”,也能产生它应有的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白公下一篇:开喝“中级酒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