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赵公元帅财神形象与民间传说的源头

|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考证研究武财神赵公明的形象形成及故里传说渊源,认为历史上赵公明实有其人,是陕西省周至县枣林村人,从三方面探讨了其成为神祗的历程:首先,是人物形象与神话传说的源头;第二,传说与现实的契合;第三,诗词、古籍与戏剧中的赵公明。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的遗留都指向了周至县枣林村,而枣林村及其周围的历史、人文、地理乃至当地的传说都印证了这一点。

【关键词】 财神赵公明:故里遗址;传说;戏剧



在信仰颇具实用色彩的中国民间,渴望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民众向来重视财神,因此财神也是中国神谱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神祗之一。

在财神谱系中,赵公明作为中华财神之首颇为引人注意。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载:赵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者,金遘水气也;面色黑而胡须者,北气也;跨虎者,金象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元帅之功莫大焉。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

赵公明作为中华武财神之首,其人物形象的诞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民俗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华夏财富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一、人物形象与神话传说的源头

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历来为多源头,关于财神爷赵公明的传说亦是如此。赵公明成就财神形象虽较晚,但是,作为中国财神体系中重要的一员,赵公明的形象应该有历史中真实人物的影子。

同时,后起的神话人物,很大程度上都会有早期人物形象的影子,即便如《封神榜》之类神魔小说,其人物都有历史真实的痕迹,在民间都有相关的传说作为支撑,赵公明概莫例外。

目前,关于赵公明的民间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在山东琅琊、四川青城、浙江姑苏、陕西周至都有遗留。关于赵公明的事迹虽说法纷纭,但大家都承认,赵公明是终南山人,至清代无名氏写的传奇小说《黄河阵》,更直指赵公明出生于陕西周至枣林村,因此,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采信此说。

枣林村所属周至县马召镇地处县城南10公里处,镇区东濒黑河,西靠沙河,南依秦岭,北连平原,是山、水、滩、塬,兼有的乡镇,是举世瞩目的黑河水库所在地。枣林村,位于马召镇西北两公里,107国道将其隔开,国道以北为北枣林,以南为南枣林两个自然村。

枣林村距秦岭最古老的出山口之一仓峪仅3公里多,西邻骆峪河,东临黑河,正好和终南山核心区域相邻而显现出有利的相关性。

古代长安通过秦岭去往各地的古道大约有六条,其中离长安最近、最便捷的古道就是傥骆道,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傥骆道全长480里,是秦岭南北最便捷的道路,但也最艰险。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汉魏时候大加修葺,诸葛亮北伐魏时候曾走此道。唐时候最是繁盛,唐德宗、唐僖宗曾从此道逃往四川。傥骆道是由沿骆峪河上行,枣林村距离骆峪河只有5公里。枣林村上行3公里即可到达秦岭的重要出山口苍峪,其往南道路应是傥骆道的一条分支。神奇的是,傥骆道所经过的一处山岭名为财神岭,使人隐隐更觉此地与财神赵公明传说的关联性。

枣林村现有一座赵公明的财神庙,当地称黑虎灵官庙,又叫黑虎庙。现在公明故居的位置,就是村里以前的黑虎灵官庙所在,修建公明故居时,在原有的基址上向西向南进行了扩大。黑虎灵官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称财神庙,是近年来的事情。在当地,村民们把赵公明不称做财神,而是认为他是黑虎灵官,当地大多数村民把赵公明称作黑虎灵官,或者直接说成赵黑虎。

庙会作为农村重要的宗教形式,在此地也有所保存。这里正月初五送财神,不走亲戚,村民们用打搅团[1]的方式送财神。三月十五,黑虎灵官出生日,周围村庄都会来此赶庙会。

在枣林村的南边有当年黑虎灵官的庙。这一地方,当地人从来没有人敢在这盖房居住。很多村民很神秘地给我们说:“那是财神爷住的地方,谁敢住?会遭报应的。”还会举很多例子,关于当年占据财神庙居家的人们的悲惨命运。

村子里还有一条路叫神仙道,为何如此叫,已无人知晓,但是现今虽路已改道,不复存在,但是却被大家多次提及,可见记忆至深。

比较有趣的是,很多村民认为,村子里出了黑虎灵官,未必见得就是好事。马召镇村民范玉生的养母杨秀英曾对他说,咱枣村穷,是因为咱枣村出了黑虎灵官,把咱枣村的脉气拔走了。可见,在当地人心目中,枣林村作为赵公明的出生地并非什么好事,而是被他带走了祥瑞,连累了世世代代的枣林村民。这种朴素的民间思维正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赵公明出生地根深蒂固的确认。

但是,大家对赵公明造福故乡还是有些期待。当地流传着赵公明的神灵吓退土匪的传说。据老一辈村民说,枣村原来是有城的。只不过南边没有城门,土匪下山抢劫的时候,村民用大石辘轴把城门一堵,城墙又高,外边又有护城河,土匪在城周围转了一圈,找寻从哪里可以入城。突然发现城墙上有黑面人骑着黑虎,拿着鞭,威风凛凛,好不气派。土匪认为,这个村子抢不成了。有兵把守呢,以后也不敢再来。无疑,骑着黑虎、拿着鞭的人便是赵公明。后世的小说,财神庙中的赵公明,就是这身打扮。

赵公明打柴遇仙的传说,在当地的流传比较详细。瓦岗就是赵公明遇仙的地方。瓦岗寨离枣林村大约6-7里路,当年赵公明常去那里打柴。也就是在这里,赵公明吃了仙桃,才有了仙气。有一天,赵公明拿着镰刀,提着斧头,去到黑沟那地方砍柴。远远看到那里有一個比土炕大的一块石头,很平。有两位老汉在那下棋,赵公明也喜欢下棋,所以他把扁担一靠,在旁边看他们下棋。时间长了,其中一个老汉,从旁边的布袋子中取出桃来吃。桃又大又肥。他心里很惊奇。两个老汉你吃了几个,我吃了几个。有几个,仅咬了几口,便放在旁边。赵公明看的时间长了,也有点饿,他一想,残桃嘛,我也吃一个,于是便拾了一个,一吃,好吃得很。看他吃残桃,那两个老汉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看到人家也不反对,就把剩下的桃都吃完了,连桃核都没剩。当他把最后一个桃吃完后,那两个老汉忽然就不见了。他惊奇的左看右看,就是不见人。于是,赵公明断定遇见神仙了。

赵公明吃了几个桃子后,力气大增。黑沟地方大得很,赵公明经常在那打柴,在此遇见了神仙。回家后,把家里的物品,你一件,我两件的都送了街坊邻居。最后只身一人,入山修道去了。

二、传说与现实的契合

在枣林村周边很多地名与赵公明的传说密切相关。

枣林村(出生)——黑沟(砍樵)——瓦岗寨(遇仙)——青山(兄妹重逢)——大岩洞(修行)——浆水罐(降虎)——碾子坪(选用兵器)——哑柏(路遇)——岐山(战死)

1、黑沟——赵公明砍樵的地方

黑沟距离今枣林村二十五里路,这里林木茂密、地势十分险要,飞禽走兽时有出没,山间溪流作响,公明常来此地持斧砍樵,靠此侍奉老母,并与三姐妹(云霄、碧霄、琼宵)为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清贫,倒也生活无拘无束。

2、瓦岗寨——公明遇仙的地方

岗寨(距离今枣林村大约5-7里),这里悬岩绝壁,地势险要,怪石林立,参天树木遮天蔽日,当地传说赵公明在此遇仙。

鸿钧老祖得知公明品行端厚,为人正直,特派其两名弟子在瓦岗寨点化其成仙。

3、青山三霄洞——三霄姐妹修行的地方

青山在枣林村西南方向,大约二十多里。当年赵公明上了瓦岗寨一去不返,老母积劳成疾过世后,三霄姐妹为了见到哥哥公明,听一青山老道指点去青山出家修行,一来修行得道,普度众生;二来找到哥哥,讲明原由。后人将此地三霄姐妹修行的三个洞称为“三霄洞”,此洞今尚在,离枣林村大概就二十多里吧。

4、大岩洞——公明居住、修行的地方

别了三霄姐妹后,公明有一天来到了一天然岩洞,此天然岩洞景观奇特,洞前瀑布高挂,瀑下溪水潺潺,树木茂密,鸟语花香,真乃一奇境。于是他便在此栖身,修炼成仙。后人为了纪念赵公明,曾在此地西北方向五百米地方修建了一座黑虎灵官庙,内有神像五尊,可惜文革期间被毁。

5、虎峪——黑虎出生地

虎峪在枣林村东南方向,赵公明降虎的传说就来源于此。据说当年这儿有一对黄虎,他们产了三只小虎,大虎和二虎都是黄虎,只有三虎是个黑虎。公虎就看着黑虎不顺眼,几次三番都想着把这个小虎崽给吃了,后来眼不见心不烦,公老虎就离家出走了。母老虎辛辛苦苦把小老虎养大。

6、苍峪老虎洞——黑虎栖身之所

黑虎长大后离开虎峪,去苍峪,这里有个沟叫老虎沟,在老虎洞栖身,即今苍峪村东南。现今还有老虎沟地名和老虎洞存在。

7、浆水罐——公明降虎的地方

浆水罐在枣林村东南方向,距离赵公明修行的大岩洞也就是翻过一座山头而已。浆水罐在今陈河乡黑虎村西北黑沟口,该地常年溪水流动不止,并流入一石罐中,且灌而不满,传说此罐底通东海,故永远也灌不满,因此罐形似生活用具“浆水罐”形状,故后人称此奇观为“浆水罐”。传说赵公明就是在此地降服了坐骑黑虎的。有一日,赵公明进山打柴,到了此地,正在欣赏此景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黑色猛虎追赶一头野鹿,与赵公明狭路相逢。当时公明也是猛地一惊,这里悬崖峭壁的,躲也没处躲,只能上前和猛虎进行了肉搏打斗,公明天生神力,三拳两脚打败了黑虎,救了自己也救了那只野鹿,黑虎向他求饶,最终公明收纳了黑虎,从此黑虎成为赵公明的坐骑,民间传说中,赵黑虎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由于公明在此降服了黑虎,后人便把此村改称黑虎村,至今沿用。

8、碾子坪——公明选用兵器的地方

碾子坪在枣林村西南方向,距离枣林村大约十几里,和赵公明遇仙的瓦岗寨只有一山之隔。这里因有一台大碾子而得名,即今碾子坪村。传说赵公明要上岐山战场打仗,苦于没有兵器,于是来此地将碾子上的碾椽拔出作为自己的兵器。这就是打虎鞭的由来。

赵公明的兵器,一说是剑,一说是鞭。赵公明的兵器是鞭的传说比较多,也和记载比较契合。这根鞭来自哪呢?当地传说那就是碾子坪村的碾子芯。碾子坪离枣林村大约20多里路。

碾子坪村村口石碑附近,现在的炼铜炉跟前有一碾子。碾子的芯已经不在了,当地传说,赵公明当年手中所执的鞭,就是此碾子的芯。碾子的芯是铜做的,大致有一米左右。和赵公明的鞭尺寸基本相当。在当地赶的庙会上,有卖黑虎鞭的,大约长一米,下边粗上边略细,金黄色,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可以用作武器的。

练黑虎鞭的长度有规定,“七尺杆子五尺棍,单鞭比棍高一寸”,也就是按照个人的个子,鞭子必须比心口高一寸。在使用黑虎鞭时,非常有讲究。鞭里边填上五沙:金沙、银沙、釜沙、神沙、海沙,放在黑虎庙的神像面前,要祭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方可使用。

黑虎鞭的流传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当地赵公明的传说的深入和当地民众对赵公明的崇拜之情。

以上历史遗迹是赵公明生前活动过的地方,虽因年代久远,无法发掘考察还历史一个真实面貌。但是这里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或多或少映射了一定的历史真实的面貌。

三、诗词、古籍与戏剧中的赵公明

赵公明的传说故事,不仅留存在大量的诗词、古籍等材料中,而且也广泛反映在皮影、秦腔剧、民谣、武术等民间艺术形式中,几乎涉及了各种表演形式,财神传说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现象。

关于赵公明的文字记载,主要见诸于宗教类书籍,宋元平话、小说、诗歌、明清剧本、图画雕塑、辞书及相关著作,再就是地方志书的记载。与中国的众多神祗一样,赵公明的演化过程非常离奇。他通常被描繪成黑面浓须,骑黑虎,左手执银鞭,右手持元宝,一副戎装的模样。

赵公明的名字最早出现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 ,其形象是上帝派往人间专门索取人性命的三将军之一。其次见于梁代陶宏景的 《真诰》,是“土下冢中”职掌五方之气的“五方诸神”之一,其神格依然是瘟鬼冥神之类。根据史料,赵公明的神格、神职发生变化是在元代。在元版《搜神广记》(秦子晋)“五瘟使者”及“赵元帅” 条中,记载了两个不同的赵公明。其一仍然是瘟鬼,而且是身着黑袍的秋天的瘟鬼。而到了明版《列仙全传》中,赵公明的瘟神职能就更为具体,是专“行下痢”的八部鬼帅之一。

然而,《搜神广记》中的另一个赵公明却是正神、善神的形象。

从上面的描述中, 我们看到赵公明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赵公明除了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主持公道的神格外,从“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的句子看,此时赵公明已具有了财神的属性。

赵公明的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其主要得益于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中关于赵公明的故事已基本完整:出生、得道、修行、参战、死亡、封神。姜子牙祭封神台,敕封阵亡之人一节说: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即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掌管天下一切金银财宝。

财神赵公明的形象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衍变逐步完成的,但并非可以断言,赵公明的作为财神的人物形象的出现就只限于明代。人类历史本就源于传说时代,历史真实的面貌或多或少都会在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传承中得到映射,使得后人窥其一斑。

赵公明的传说在陕西乃至西北的许多表演形式中都有流传,秦腔、皮影、碗碗腔等等表演形式都有许多赵公明为主题的剧目。秦腔作为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源。依据明代《封神演义》和清代《黄河阵》等小说传奇创作的财神赵公明戏剧,深得观众和戏迷的喜爱,成为古典保留剧目,长演不衰。根据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腔剧目初考》,主要有3部。河南梆子,山西蒲剧、晋中梆子、山东曹州梆子、云南梆子也多有此类剧目。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西、河南、山东、云南等地的戏曲之中,流传极为广泛。

《剪梅鹿》本戏,别名《七鹿剑》。演周殷交兵,燃灯大战赵公明于岐山脚下。燃灯不敌赵公明败逃,遇曹宝、肖升对弈,藏之于洞中。赵公明追赶到近前,与曹升激战。曹升欲收赵公明法宝,被赵公明打死。燃灯逃走。

《七箭书》本戏。别名《武财神图》、《黑虎下山》、《祭公明》。演出燃灯道人协助周武王伐纣。殷太师闻仲不胜,请赵公明助之,屡败周兵。昆仑散仙陆压助周,以七箭书法,每夜步罡踏斗,箭射草人,赵公明被陆压用法术七箭射亡。赵公明阴魂不散,奔至封神台大闹一阵,被鬼卒引去,周武王获胜。

《黄河阵》本戏。此剧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西、河南、山东、云南等地的戏曲之中,流传最为广泛。别名《九曲黄河阵》、《混元金斗》、《收三霄》。演出赵公明被七箭书射死,申公豹挑唆赵公明的妹妹云霄、碧霄、琼霄为其兄报仇。云霄、碧霄、琼霄各带法宝下山,摆下“九曲黃河阵”,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大仙。道教主、通天教主、截教主、禅教主共同协助周武王作战,合力破开九曲黄河阵,收伏了云霄、碧霄、琼霄。

以上3部有关赵公明的本戏的本事均见《封神演义》四十七回至五十回和清代无名氏所作传奇《黄河阵》。

这三段赵公明的本戏概括了赵公明的出生、出生地、修道、出山、大战、战死、托梦的神话本事,流传十分广泛。

另外在秦腔演出开始时常演的还有打台戏,也称安神戏。也就是说在整个演出开台锣鼓之后,由赵公明先上台走台四周,以安各方神灵。赵公明登台的白口是:

吾黑虎赵天官奔上吉庆台前,大拜赐福。吾当前去开道。

两段主要唱词:

(一)家住周至枣林村,手执铁索把虎拴。

玉帝爷家亲封过,封吾一纸赵玄坛。

(二)生吾时天昏地暗,降吾时星斗未全。

生世来神鬼皆怕,修炼在终南(亦为“峨嵋”)宝山。

太师闻仲将吾搬,跨黑虎离了仙山。

到西岐与子牙交战,七箭书吾命归天。

秦腔作为流传西部的重要戏曲形式,在中国戏曲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其民间传播的广泛性,其很多剧目保留着历代民间传说的影子,从中也可隐约窥见历史的真实遗存和民众的真实意愿。

陕西周至枣林村作为武财神赵公明的出生地,有其真实的民俗传说背景,在当地以戏剧、武术等形式流传,地名、环境和当地的历史背景也为其传说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同时,民间的口耳相传和当地的宗教信仰证实了此一传说的稳固性和较为深厚的民间底蕴。赵公明作为财神目前虽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的庙宇,但其出生地而言,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的遗留都指向了周至县枣林村,而枣林村及其周围的历史、人文、地理乃至当地的传说都映证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1] 陈仲琳著.封神演义.明代

[2] 杨志烈,杨忠.秦腔剧目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

[3] 明版.列仙全传.

[4] 东晋.搜神记.(梁代).

[5] 陶弘景著.真诰.

[6] 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7] 清代传奇小说.黄河阵.

[8] 秦腔剧本.黄河阵.

相关热词搜索: 赵公元帅 民间传说 财神 源头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