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大量带“官”、“公”、“宫”、“居室”等内容的戳印瓦片,少量带釉的绳纹瓦片,还有陶罐、盘、瓮等生活用品。
西汉南越王墓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之墓,是已发现汉代最早的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共万余件,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南越王墓是广州珍贵的历史文物遗产,是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该遗址中所出土的南越国木构水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木构水闸。它是城市防洪系统的一部分,符合现代标准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木构水闸的遗迹显示出了南越国的水利设施体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历史文化价值
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南越国,其遗址于20世纪后期陆续被发现,包括南越国宫署、南越王墓、都城水闸等。遗址记录了2000年前的岭南文明史,遗址的独特建筑风格,以及珍贵随葬品,见证了岭南人民的智慧,见证了中外文化在岭南的早期交融。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来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南越国的考古遗址同时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其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早期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遗址中所出土的每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文物,涵盖了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反映了2000年来广州的历史进程。
遗产地价值综合评价
南越国考古遗址是对于岭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早期历史和文化的记录和保存,对该地区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南越国的建立也是该地区民族融合以及对外交流的典型,这样的整合性成果在南越王墓的随葬品中得到最好的体现。这些与海外交流所得的证据,证明了岭南地区历史来源的多样性和兼容并包的特质。
南越国遗址对南越国消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特别的证据,反映了古代越人的生活和习俗。
相关热词搜索: 南越 遗址上一篇:解读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