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沿海冬春季航行内外不利因素的分析,探讨中国沿海冬春季航行安全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中国沿海冬春季 内外不利因素 控制对策
0 引言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中国沿海海上航行船舶数量急剧增加,同时船舶愈来愈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通航密度迅速增大,导致海上碰撞事故的数量不断增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船舶碰撞事故占了很大比例,特别是在中国沿海更是占了绝大比例。那么,作为船舶一线的一名船员,有必要分析一下发生冬春季节的船舶碰撞事故的内外不利因素,从而有的放矢控制冬春航行安全。
1 外部环境不利因素
1.1能见度
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沿海处于大风、浓雾的交替影响中。据国际有关组织对上千起的海损事故统计表明:有近70%的事故是在能见度不良的状况下发生的。由此可知,能见度不良对船舶造成的危害已远远超出了其他灾害性天气对船舶的影响。
1.2通航密度
中国沿海航区通航密度逐年增大,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海上航行的船舶数量急剧增加,同时船舶愈来愈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通航密度迅速增大,沿海货船来往频繁,货船航路和渔船作业区重叠,通航风险日趋增大。另外,随着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大部分渔船从传统的外海渔场撤出挤向国内近海渔场,渔船数量激增与货船交汇的局面增多。
1.3渔船船员素质
目前,我国沿海渔船众多,渔船船员素质普遍偏低,渔民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教育、培训、专业和海上安全知识。船员很多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对新的科学知识和法规等知之甚少,这给过往船舶带来极大威胁,稍有不慎或瞭望疏忽,避让动作稍作迟疑就可酿成渔船沉没渔民伤亡的严重事故。尤其是在鱼汛期,渔船星罗棋布,行动毫无规律,这给安全避让渔船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加之有些渔船形体较小,不按章显示号灯、号型,这对渔船探测和动态判断带来困难,尤其在风雨交加的海况下,船用雷达对渔船的探测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即使探测到其回波也不稳定,时有目标丢失。等到发现并确认时,一般已经距离比较近了,所有这些都给船舶驾驶员的瞭望、对局面的正确判断和及早采取最有效的避让行动带来不确定因素。
1.4温带气旋
冬春季节温带气旋在我国东部沿海活动时,常常会造成海上大风、剧烈降水和恶劣海况天气,尤其是气旋在海上强烈发展并与高压系统配合时,可造成突发性大风,这种大风来得非常迅猛.虽然范围不是很广,维持时间不是很长,但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威胁很大。
1.5港口安全管理
一般在交通繁忙的水域都设有VTS,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港口不断改建、扩建,导致码头、航道、浮标经常发生改变,港内来往穿梭船、疏浚船、挖沙船等导致通航环境复杂,交管中心很难对每条船舶的动态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跟踪,很多时候往往是已构成了单凭一船的行动已不能避免碰撞的情况。而在超过交管中心控制范围的船舶因脱离了交通管制区而缺乏监控而放松警惕,往往成了货船与渔船间碰撞的直接原因,甚至会有大型货船间因各自避让渔船而造成紧迫局面或碰撞的情况发生。
2 内部人为不利因素
船舶事故的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已经是航海业内的共识,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的影响一斑。人为因素是导致船舶事故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航海技能、不遵守航行规则、错误的决策、不良习惯、技术失误、知识缺乏、疲劳、麻痹大意等不良人为因素。这方面的例子,在航海史上就不知有多少起,这些事故都充分说明了人为因素是导致船舶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2.1船员责任意识
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海损、海难事故,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至少说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在分析海上船舶航行安全事故的风险源,为船舶事故原因追根寻源时,海上人命安全的责任意识当放在众多原因之首。古印度谚语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说明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或思想控制,是思想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
2.2船员风险意识
船员航海风险意识不强,判断能力和情景意识差,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失误链、事故链。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局面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导致不能有效地控制船速和本船船位,不能及早预警、正确判断碰撞危险局面,关键时刻不能运用良好的船艺等。
2.3船员身心状态
近几年来,船员处在高度紧张,高度压力,高度风险,远离陆地,高度寂寞的特定环境下,船员在船上工作和生活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船员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排解精神压力的能力却在变差。具体表现为:换船频繁、时差颠倒、工作环境多变引起的环境焦虑因素;恋爱婚姻引起的家庭因素;社交环境狭窄,人际交往淡漠引起的心理封闭因素和工作压力大、应付的检查多等工作压力因素。加上远离亲人、工作时间长、排解渠道不畅,一些诱因的积累往往容易给船舶的营运带来隐患,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独生子女船员逐步进入船员队伍,这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更加突出。
2.4船员技能经验
目前,由于航海人员部分岗位紧缺,高级船员职务提升的相当快,船员尤其是年轻船员缺乏娴熟的航海技术,要知道,丰富的航海实践必须是常年在海上航行逐步积累起来的,它无疑是保证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的重要前提。
2.5船员应变能力
目前,船员普遍存在:在遇到自己没有遇到的情况或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如突然的视线不良或他船采取突然不协调的行动时缺乏思想准备和应急预案措施,关键时刻慌乱、措施不当造成碰撞事故的发生。
3 控制冬春航行安全对策
3.1如何确保能见度不良航行安全
3.1.1利用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规的瞭望是前提
能见度不良时的瞭望除视觉瞭望外,更重要的瞭望是依靠雷达来掌握周围船舶的动态,所以要了解船上雷达的性能,在能见度不良之前将雷达调至最理想状态。VHF和AIS是辅助的瞭望手段,两者可以结合使用。雾中VHF的沟通非常重要,特别在渔船密集区域,两艘或多艘航船经过VHF联系,大家协调好避让方式,留有更多的时间避让渔船,各自的安全系数更高。自从AIS设备使用以来,在AIS上获得他船的有关数据后直接呼叫对方船是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
3.1.2 使用安全航速是有力的保证
安全航速应根据当时的能见度,通航密度,航线周围的环境,作业渔船的多少和风,浪,流以及本船雷达的性能,船舶操纵性能等因素来决定。当自己还没有掌握对方船的动态或对当时的局面无法给予充分的估计或对碰撞危险是否存在持有任何怀疑时,绝对不能盲目转向或继续冒险前进,应及时采取减速乃至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能见度不良时的措施必须到位,船长要对可能出现的通航密度的突然增加、风浪加大而造成雷达的海浪回波与小渔船混淆、对方船不协调的避让动作等情况保持高度戒备。
3.1.3驶过让清是达到安全避让的最终目的
随着沿海通航密度的加剧,船舶大型化程度的加大,船舶高速化比例的上升,船舶通导和助航设备先进化的提高,对于雾中避让的早让宽让的要求就更高。首先要尽早发现雾情,以便提前做好雾航准备工作,尽早掌握周围船舶的动态,尽早采取避让行动。雾中与他船的会遇距离要宽到能防止双方由于无法互见而造成动作不协调所产生的危险局面,应选择更加宽裕的海域航行,同时尽可能远离障碍物。应充分依靠雷达和听觉等手段以及VHF和AIS等设备来正确判断来船的动态和意图,本船的动态也要使来船明白,然后采取足够的避让“动作语言”行动,并不断地校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直到驶过让清。
3.2 避让渔船的总体策略
3.2.1进入渔船密集区前的准备
进入鱼汛期的中国沿海前应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检查测试手操舵、应急舵的工况;备妥主机做好随时用车准备;试验操纵号笛、号灯,使用安全航速;开启雷达并调至最佳显示状态,检查AIS、 VHF和各种通信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增加驾驶台瞭望人员,加强航行值班,改用手操舵。
3.2.2设计航线时要充分考虑安全避让渔船
设有通航分道水域按通航分道航行;没有通航分道水域按海员习惯主航路航行;只要环境和条件允许,航线不要离岸边太近。海上的习惯主航路,一是离岸边距离适当,二是渔民了解,一般情况下极少有渔船在习惯主航路水域从事捕鱼,所以按习惯主航路航行,极大地减少了与作业捕鱼船相遇的机会。
3.2.3加强瞭望,早发现早决策
沿海渔船群海域航行,驾驶台值班人员务必要做到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责任感,运用一切有效瞭望手段(诸如视觉、听觉、雷达、AIS、VHF等),加强对海面状况,包括渔船、过往大船、其他海上目标的不间断瞭望,瞭望要做到一个“早”字,对前方所面临的渔船或渔船群的特点、动态和周围其他船舶的情况尽早发现,尽早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判断,以便尽早决策,采取最有效的避让行动。值得提醒的是,中国渔船的特点是分布广、渔船数量多、密度大,行动无章法;很少有渔船能按章显示号灯号型,有的甚至不显示,直到近距离时才突然显示。对此船舶瞭望驾驶人员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密集渔船区域航行时,心中要有几套应对突发事态和险情的措施和方案,以免措手不及,延误规避时机,酿成碰撞事故。
3.2.4 正确把握避让渔船的时机
针对不同种类捕捞作业的渔船和上述种种中国沿海渔船的特点,准确把握避让时机,力求做到:“判断要准确,考虑要充分,行动要果断,措施要有效,避让要正确”。要尽早细心观察,尽可能找出渔船群之间的活动规律,就不难发现可以安全通过的最佳航路和正确的避让方向。具体采取避让行动前,还应综合考虑当时的海况和气象条件,渔区航线附近水上水下碍航物的情况,渔区内有无过往的大船及船舶通航密度,预计采取避让行动时可能与大船相遇的态势和最近会遇距离。本着安全“驶过、让请”的原则,把握好时机,果断采取避让行动。随后要细心观察避让行动的有效性,要特别警惕突然抢船头的渔船,留出余地采取应急避让行动,确保安全驶过渔船群海域。
3.2.5 主动避让渔船
无论“避碰规则”或地方‘法规’如何规定,不管当时环境和态势如何,作为一名高素质、有经验、有高度责任感的船长、船舶驾驶员,在中国沿海渔船群水域航行时,要时刻牢记对于渔船来讲,我轮永远是让路船,主动避让渔船是一种良好船艺的体现,是对“规则”宗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是规则所鼓励的。
3.3运用驾驶台资源管理
对驾驶台资源的管理及充分利用意义不言而喻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关键是着重提高驾驶员、当值人员的驾驶台资源管理的能力,提高情景意识,充分发挥驾驶台团队作用,及时发现制止失误链、事故链。通过驾驶台资源管理,掌握船舶的实际状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情景意识,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局面做出准确的判断,检查监督驾驶台成员所采取的操作行为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利用集体的智慧规避风险,及时破断失误链及事故链,制止失误链、事件链的发展而避免事故的产生。
3.4抓好船舶安全管理
船舶的安全管理,光有学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不能越级,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船员的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重点,有方向。作为管理者还必须了解和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要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要使每个船员思考起来和负起责任来,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否定的意见。现在讲的管理,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先把理理顺,再把理推行到现实中就是管。理不是人际关系,不是领导就是理,而是一种适合船舶的规定,这才是船舶管理。
3.5创新在船培训方法
随着船队结构的大型化、自动化、快速化,对驾驶员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随着船员结构的不断年轻化、市场化、多元化,不但驾驶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正在下降,而且其综合素质也正在日趋下滑。对驾驶员的在船培训,在内容上应包括安全意识教育、规章制度理解、实操技能传授、良好习惯养成、事故案例警示等,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习惯。应注重传、帮、带和互动式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学习兴趣,达到培训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施教,让驾驶员从他人的教训中知道“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
3.6营造船舶安全文化
一艘船舶的安全文化反映了团队和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它应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目标,增强船员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并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和同舟共济。作为船舶驾驶人员,不但应具备航海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履行行业规范的职业素质。虽然,氛围或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努力,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如何践行?强化安全观念、崇尚安全伦理道德、用安全警句优化工作环境是一种途径,在工作中提倡相互提醒、相互纠错、 闻过则喜,培育良好的安全人际关系也是一种途径。因此,每一船舶除了要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外,还应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船员,努力营造船舶驾驶台值班中的良好团队氛围,实现船舶安全航行才能真正有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这些话告诉我们:端正态度,做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
航海本身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如何确保中国沿海冬春季沿海航行安全,避免海上事故,是安全领域一个永恒的课题,面对着大风、浓雾、密集渔区的冬春季复杂航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中国沿海冬春季航行安全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航行 中国 沿海 冬春 探讨上一篇:船舶零部件焊接中的技术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