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了近年来水利扶贫项目在“第一轮扶贫开发”、“第二轮扶贫双到”以及“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水利扶贫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分析了在新时期如何践行水利精准扶贫,重点提出了要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线,不断完善水利扶贫工作格局,做到水利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的全覆盖,严把水利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关,为强力推进水利精准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强而有力的水利资源支撑,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按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关键词】水利精准扶贫;民生水利;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因水致贫现象仍较突出,水利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施好水利帮扶项目,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农业生产、防洪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瓶颈问题,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薄弱的短板,改善贫困地區群众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1、发挥水利项目的优势,助推新一轮精准扶贫
1.1 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推动水利精准扶贫
以广东省怀集县、封开县、广宁县为例,2013年前当地贫困村的集体的年收入只有3000至10000元,经帮扶工作组深入调研,发现严重制约当地农民生产、工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严重缺乏。要实现脱贫致富,只有全力破解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瓶颈问题,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薄弱的短板,充分发挥水利行业扶贫优势,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保障贫困地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1.2 要把水利扶贫结合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方案上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以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发展等项目为重点,发挥水利行业的优势,以创新的帮扶方式,统筹水利资源配置,把水利帮扶项目结合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工作上来,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特色水利农业、保障小型水库的水资源充足、同时结合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水利建设技术帮扶、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做到帮扶项目精准安排,帮扶资金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实施,帮扶效果精准发挥,促进贫困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1.3 以兴水利促扶贫保民生为目标,实施好水利帮扶项目,为精准扶贫开发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1)修建引水灌溉工程,解决发展生产用水难问题。以怀集县桥头镇徐丰村为例,该镇地处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受地质灾害影响,加上水利专项资金长期投入不足,造成了引水渠道淤塞、损坏严重。当地水库只能靠雨季储水,水源严重不足,农业生产严重缺水,农民只能种植玉米、番薯等传统农作物,遇到旱天几近绝收。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水利专家的充分论证,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决定修建钢
管引水灌灌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工程的建设为水库原有灌溉区域提供水量约1.33万m3/d,年供水量约478.8万m3,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了30多年来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还惠及周边80多个村小组约8000多亩的农业灌溉,保证了今后水田水稻满栽满插,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接为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增收。
(2)改善民生水利,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借鉴学习周边贫困地区在解决人畜饮水安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制定好安全饮用水项目实施方案,如以修建小水库、小水池、筹集资金修建(入股)
自来水厂等水利工程措施为主。拓宽 供水思路,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建立扶贫台账,综合采取新建、配套、改造等方式,积极发展贫困村连片集中供水,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提高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地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保护、水厂改造、配套延伸、水质检测和运行管护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促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3)新建或整治山塘水库,发展水利农业,全力推进生态养殖产业。山塘水库建设是确保水源蓄水的关键,支持贫困村新建或整治山塘水库,既能补齐贫困地区缺水源的短板,又为其它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水源保障。发挥贫困地区的地理优势,将水利精准扶贫结合到现代生态养殖中,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发展特色水产畜禽品种,通过以强带弱、强弱组合的形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水利养殖;发展水产畜牧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建设,推进产品品牌培育、推介和营销,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收益。以贫困村徐丰村为例,利用该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经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大力推进水利精准扶贫,通过修建山塘、水库,对该村面积约为55亩的礼部水库地进行水利工程改造并出租养殖生态鱼类,每年就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多元,同时带动了石山羊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4)加快贫困地区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解决好农田灌溉问题。
以提高粮食产量为核心,扶持贫困地区完成旱能灌,涝能排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徐丰村为例,为确保全村农业生产用水,全面提高该村农业生产总量,提升当地农民生产收入,结合水利精准扶贫,通过新修建三面光灌溉渠道、披头、水闸等水利工程,确保了充裕的水源,村里慢慢种起了大蒜、辣椒以及发展规模养鸡、养石羊等产业。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种植葡萄、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逐步带动周边群众实施产业转型,带动贫困户脱贫,已初步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发展,徐丰村2013年人均收入不到5600元的贫困村,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2424元的水平。
(5)推进小水电站建设,发展特色水利产业脱贫。
创新贫困地区小水电站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小水电站资源与区位优势,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为目标,以发展农村小水电站为载体,采取“市场运作、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受益”的农村小水电站可持续扶贫模式,积极引导扶贫、社会、行业等专项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把小水电站开发与山区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切实抓好贫困地区水电建设,引导水能资源有序、合理开发,不断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用电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水电站“造血”脱贫、可持续脱贫。以怀集县为例,该县属于落后的山区县, 但依靠丰富的山水资源,小水电产业成了独特的地方经济,全县小水电企业达到300多家,成为怀集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6)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避免因灾致贫返贫。
解决好贫困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防洪防旱工程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通过完善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中小河流、病险水库及山塘治理,加快以水利项目建设带动水利扶贫工作,消除贫困地区山洪地质灾 害安全隐患。着力提高防汛应急能力,提高防汛指挥系统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防汛工作专管机构,实现防汛抗旱全覆盖,避免贫困地区因灾致贫返贫。
(7)加快贫困地区水库移民脱贫解困步伐,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水资源贫乏、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集中部分资金继续推进贫困群众资金扶持、教育扶持、养老和医疗扶持、产业扶持、民生扶持、农业及非农业培训等措施,并通过水利精准扶贫项目,改善居住环境、生活及生产条件,实现稳定脱贫。
2、实现水利精准扶贫的有效保障措施
2.1强化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水利精准扶贫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分解各扶贫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强力的推进措施,推动水利精准扶贫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按规划实现。
2.2 落实做好水利扶贫干部人才援助和技术支持工作
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县驻点,组织进行交流学习,落实帮扶地区水利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贫困地区水利技术骨干提高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指导贫困地区做好水利扶贫相关规划、项目、资金及政策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沟通联系,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水利水产和农林科技培训,落实水利科技推广项目,联合有关院校开展扶贫教育,为水利扶贫工作提供服务。
2.3 做好水利精准扶贫的相关项目规划、政策落实工作
充分了解掌握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急需解决的生活生产用水等水利设施发展建设需求,结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做到项目安排精准,扶持目标精准,扶贫效果精准,并研究实行明确的差别化政策。充分利用好扶持政策,建立好水利扶贫项目规划,根据水利扶贫项目规划,
将精准脱贫体现到具体目标任务、项目安排之中,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实施抗旱小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水利项目,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提供精准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4 深入抓好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加快贫困地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建成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完善贫困地区水文基础设施,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和预警系统建设,着力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2.5 完善水利資金投入机制
对在贫困地区的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水利灌溉、泵站技改、中小河流治理、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发挥好扶贫工作组的主导作用,确保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安排,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发挥效益,切实加大水利扶贫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行业资金;社会资金等的支持,提高水利资金投入比例;同时探索合作共建、经营权转让,发动受益群众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等建设。
2.6 强化水利工程建后管护
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灌溉、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及管理职责,完善贫困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和维修养护机制;加大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投入,保障区域农田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
结束语:
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抓好水利精准扶贫,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只有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进一步把水利扶贫工作方案,做精、做准、做细、做优,才能确保按时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十三五”全国水利扶贫专项规划》
[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 助推 浅析 精准上一篇:军民同心同德,共铸治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