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直接关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本文从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要点出发,探究了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策略,希望为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066
1 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要点
1.1 环境状态的预先调查分析
在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提,也是保证环境状态调查结果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保障。对于水利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各项指标作出检测,获得有关数据,对有关数据加以分析,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空气洁净度、微生物含量、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数、负离子浓度等多项指标,在对以上指标进行科学衡量后,形成数据,供有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为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1.2 环境状况的详细研究
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想使得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切实保护生产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提升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要对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研究。环境的状态主要包括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及环境响应能力3个方面。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环境承载力,扩大了环境的有益影响;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即增强了生态环境的负荷,甚至引发盐碱化等不良自然灾害;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进行增强了环境响应能力,即是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的环境质量的测量指标,有利于生产建设地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保护。
1.3 综合分析评价
由以上对环境状态和环境状况的调查及研究可以看出,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状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同时,生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于改善环境指标、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系统性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不同生产建设时期对环境的影响,以此提升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益。
1.4 严格控制项目建设材料的质量
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关乎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因此要选择高质量的材料,例如土壤的质量、施工机器的质量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施工标准,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态保护的理念。此外,项目建设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符合所处的生态环境特点。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建筑材料更加广泛的运用于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智能化的建筑材料不仅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还增加了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适应性。
1.5 提高工程质量与控制责任到人
施工人员是决定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之一。而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切实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或损失进行责任到人,以此提升施工工程的质量和绿化的效果。此外,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实行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2 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策略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及时发现并处理农业水利配套设施技术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由于设施老化给农业发展带来损失。同时,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使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增加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大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周期长、耗费资金多且需要各方面的财政及政策支持,难以普及到我国各个地区。因此,要加强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生态水利的发展;推广新型科技成果。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及信息化方向推进,因此要加大新型机器和农业设施的研发,首先在一些地区开展科技试点工作,进而推广到全国地区。同时,政府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为落后地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帮助,改善落后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要从做好环境监测、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及提升施工效益等方面做起,提升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瑞芳.成就与教训: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J].中共党史研究,2011(8):47-55.
相关热词搜索: 农田灌溉 水渠 水利工程 项目建设 施工技术下一篇:构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