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牛羊蠕虫病流行病与驱虫实验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 牛羊蠕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复杂多变,患病牛羊常常合并出现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对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另外,随着抗蠕虫药物的大量应用,寄生虫不断变异产生特殊抗药性,耐药谱不断扩大,加剧了药物在牛羊体内的残留,造成了恶性循环,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牛羊蠕虫病流行病特征,同时通过实验筛选最佳的驱虫药物,以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牛羊蠕虫病;流行病特征;驱虫实验

牛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养殖者的收入,但是,动物性疾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其中常见的一类即为牛羊蠕虫病。牛羊蠕虫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进展慢等特征,如果不尽早发现,有效控制治疗,将会对牛羊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1]。因此,研究分析牛羊蠕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采集数据

选择我市5个区(县)为实验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牛(羊)蠕虫发病10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选择10群牛(羊),于每群中随机抽取10只牛(羊),每只采集30g新鲜粪便,依次进行标号,详细记录信息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 实验方法

2.1 仪器和药物

主要仪器包括光学显微镜、小型冰箱、过滤器、离心机、计数板,采用的驱虫药物包括伊维菌素、芬苯达唑、吡喹酮。

2.2 粪便蠕虫检测

2.2.1收集虫卵

①饱和盐水食管漂浮法,适用于检查绦虫和线虫类虫卵[2]。选择30g饱和盐水作为漂浮液置入烧杯中,投入2g新鲜粪便样本,搅匀后静置10min,采用过滤器将上层液体滤置干净的烧杯中,随后将滤液倒入试管,为使液面高于试管口而不溢出,需采用胶头滴管进行操作[3]。采用盖玻片从试管口的一端轻轻推向另一端,要求与液面间无气泡,30min后将盖玻片取下放入显微镜下检查。②循序沉淀法,适用于检查吸虫和棘头虫等密度较大的虫卵,烧杯中加入少量水和5g左右新鲜粪便样本,摇匀搅拌后加入100ml水再次摇匀,静置30min,重复加水、摇匀、静置直到上层液体清澈,取出残渣涂抹于载玻片。

2.2.2蠕虫虫卵计数

将混匀粪便装入含氯化钠的品种摇匀,采用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液,取适量液体加入麦克马斯特计数室存放30min并计数所有虫卵,计算平均数,粪便虫卵数为平均值的 200倍,重复3次试验取平均值。

2.2.3蠕虫幼虫检查

①贝尔曼法,将新鲜粪便样本装入滤过器,将其放于玻璃漏斗(外直径大于过滤器,下段采用堵死的胶皮管封闭)上端口,缓慢注入适量清水,水量要求淹没粪便,静置1h,粪便中的蠕虫幼虫会集中于胶皮管底部,此时取底部残渣于盖玻片上进行实验研究。②平皿幼虫分离法,取粪球3个,放入平皿中,加入40℃适量温水静置10min,除去粪球,采用低倍镜观察液体中活体幼虫。

2.3 驱虫实验

分别取40只病情严重、年龄段相同的牛(羊),纳入样本经过粪检自然感染多种寄生虫,感染率为100.0%,每g粪便虫卵数超过1500,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A组予以芬苯达唑,口服,剂量为15mg/kg,B组予以吡喹酮,口服,剂量为20mh/kg,C组予以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剂量为0.2mg/kg,D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应用药物后,每间隔12h收集一次粪便进行蠕虫数量检查,连续3d未查到虫卵后,对牛羊进行直肠取粪,采用麦克马斯特法查计数,对比4组虫卵减少率。[4]。注:EPG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

3 结果

3.1 流行病学特征

①羊蠕虫病特征 共统计出12种蠕虫,包括线虫类6种(羊仰口线虫、毛圆线虫、羊毛首线虫、捻转血矛线虫、丝状网尾虫、食道口线虫,其中感染率最高者为羊仰口线虫),感染率为57.0%。吸虫类3种(包括肝片形吸虫、东毕吸虫、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为33.0%。;绦虫类 3 种(包括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感染率为12.0%。

②牛蠕虫病特征 共检出 11 种蠕虫,线虫类6种(包括牛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唇乳突丝状线虫、类圆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犊牛首蛔虫),感染率为 42.0%,吸虫类4种(包括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前后盘吸虫、东毕吸虫、肝片吸虫),包括感染率为 35.0%,绦虫类一种,牛带绦虫,感染率 26.0。

3.2 驱虫效果

驱虫前,A、B、C、D 4组羊标本中各组EPG分别为530、871、718、600,驱虫后EPG分别为60、59、80、565,虫卵减少率依次为88.7%、93.2%、88.9%、5.8%。

驱虫前,A、B、C、D 4组牛标本中各组EPG分别为532、875、720、598,驱虫后EPG分别为61、62、81、564,虫卵减少率依次为88.5%、92.9%、88.9%、5.7%。

4 结论

蠕虫是一种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运动方式依靠身体的肌肉收缩[5]。牛羊蠕虫病的病因为蠕虫寄生,是吸虫病、绦虫病等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疾病的总称,牛羊蠕虫病广泛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当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会加重该病的发生,牛羊蠕虫病常会继发其他寄生虫病合并。

研究表明,牛羊蠕虫病抗原具有多样性、复杂型,不同时期抗原不同,因此无法生产特异性抗体,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病原类型复杂,最常见的为吸虫和线虫,研究分别对40例蠕虫病患牛(羊)进行驱虫试验,应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和吡喹酮驱,三种药物的驱虫效果良好,其中口服提示阿苯达唑、吡喹酮驱治疗,疗效相当,疗效最佳者为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建议临床首选。

参考文献:

[1]孙澄,莫勒格图.羊线虫驱虫时问的论证和早春大面积驱虫的效果[J].畜牧与词料科学,2010,31(7):183-184.

[2]佚名.羊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模式[J].农村实用技术,2014,5(4):47.

[3]李瑞霞.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探讨[J].疫病防治,2015,9(2):20-21.

[4]雷正龙,王立英.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主要任务[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1(1):1-5.

[5]钱门宝,陈颖丹,周晓农.重要蠕虫病控制与消除进程中的研究重点[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2):155-159.

相关热词搜索: 驱虫 流行病 蠕虫 牛羊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