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肠憩室为肠壁局部病理性囊袋状膨出,发病主要与肠壁局部薄弱和肠腔内压增高有关。一般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小肠憩室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有症状者可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并发出血、严重急腹症或内科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关键要把握好急腹症手术指征。Meckel憩室并发憩室炎或坏疽穿孔时,难以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如术中怀疑急性阑尾炎诊断有误,应探查末端回肠。
【关键词】小肠憩室 阑尾炎 肠穿孔
【中图分类号】R 574.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48-01
小肠憩室临床上较为少见,易于漏诊误诊。我院2013-2014年收治小肠憩室并发坏疽穿孔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22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一天,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达38℃。
查体:P: 82次/min,T: 36.8℃,BP:116/65mmHg。腹部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
血常规:WBC 17.69×109/L, NEUT 89.4%。腹部超声:肠间隙探及深约11mm游离液暗区,右下腹见腊肠样回声,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
行小肠部分切除并端侧吻合+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炎性渗出,阑尾充血水肿,距回盲部40cm小肠对系膜缘,见一3×3×2cm小肠憩室,伴局部坏疽。
无手术并发症,病理示镜下憩室全层出血坏死,伴大量急性炎性渗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例2:男,22岁。脐周疼痛一周,加重一天,入院时呈持续性剧烈腹痛。
查体:P:80次/min,T: 36.7℃,BP:136/80mmHg。腹肌紧张,脐周压痛(+)、反跳痛(+),压痛以右下腹部为甚,未闻及肠鸣音。
血常规:WBC 13.78×109/L, NEUT 68.4%。腹部超声:腹腔探及最大深度35mm游离液暗区,右下腹见腊肠样回声,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腹盆腔CT:回盲部渗出,盆腔积液。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伴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行小肠部分切除并端侧吻合术。术中见腹盆腔脓性积液约500ml,含食物残渣,阑尾充血水肿,距回盲部50cm小肠对系膜缘,见一5×4×4cm小肠憩室,蒂部坏疽穿孔。
无手术并发症,病理示憩室局部坏死伴肉芽组织形成。
2 讨论
2.1 小肠憩室的发病机制和分类特点
小肠憩室为肠壁局部病理性囊袋状膨出,好发于肠系膜缘,多为单发。发病主要与肠壁局部薄弱和肠腔内压增高有关。
根据憩室壁组织解剖,小肠憩室可分为真性和假性憩室,前者憩室壁含肠壁各层,后者多见,缺乏肌层。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憩室,绝大多数属后天性。
小肠憩室以十二指肠憩室最为常见,钡餐检查检出率为2%,尸检人群发病率高达10~20%,60~70%发生于降段内后壁,尤其Vater壶腹周围2.5cm内,这与胰胆管、血管穿行致该处肠壁薄弱有关。
Meckel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MD)系最常见的先天性真性憩室,发生率为1~2%,为胚胎期卵黄管回肠端退化不全所致,有独立的血供,通常位于回肠末端10~100cm小肠对系膜缘。因卵黄管内衬细胞具有向多种黏膜分化的潜能,故约60% MD含异位组织,最常见的是胃黏膜和胰腺细胞,并能分泌胃酸和消化酶[1],易于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或穿孔。
2.2 小肠憩室的临床表现
小肠憩室一般无症状,少部分可并发憩室炎、盲袢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憩室穿孔、肠梗阻,甚至肿瘤等[2],可出现相关症状。常见症状有腹痛、餐后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主要与憩室大小、位置、细菌滋生,尤其是憩室开口大小等因素有关,开口越小,憩室排空延迟,越易产生症状。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病人常因急腹症就诊,但均无特异性症状。
十二指肠憩室多见于40~60岁中年人,出现症状者不足10%,并发憩室炎时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类似。
MD大多终生无症状,有并发症者多为低龄儿童及青少年,30岁以后少有症状,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类癌。因位置临近回盲部,并发憩室炎或坏疽穿孔时,难以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结合术中所见,本组2例均诊断为MD伴坏疽穿孔,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一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3 小肠憩室的诊断与治疗
小肠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但目前对空回肠憩室的诊断仍比较困难[3]。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十分重要。
纤维胃镜及ERCP检查能够确诊大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消化道钡剂造影小肠憩室表现为与肠腔相连的囊袋状阴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特征为肠道一侧出现囊袋状龛影;99mTc核素扫描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D具有诊断意义;腹腔镜探查较为理想,即可探查确诊,也可手术切除憩室。
小肠憩室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有症状者可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并发出血、严重急腹症或内科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关键要把握好急腹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有单纯憩室切除、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憩室内翻缝合、胃转流术[4]等。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排除是否并发肿瘤。
本组2例术中发现阑尾炎症与临床表现不符,遂探查发现为末端回肠憩室病变。因此,如术中怀疑急性阑尾炎诊断有误,应探查末端回肠至少100cm,以排除MD并发憩室炎或坏疽穿孔。
参考文献
[1]王廷,王岭,凌瑞等.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6):502-503.
[2]郑勇斌 赫杰 童仕伦等.小肠憩室并发症的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2006,19(6):336-337.
[3]翟会侠.小肠憩室病的临床诊治及病理特点[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75-1876.
[4]李华江.80例小肠憩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44-245.
相关热词搜索: 坏疽 小肠 穿孔 并发上一篇:哪种便血可能是癌
下一篇:胶囊内镜检查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