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IM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同步放疗组(观察组,n=32)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n=32),两组放疗均采用IMRT,照射剂量 60~66 Gy。观察组:奈达铂 30 mg/m2,1次/周,直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8.1%,对照组有效率53.1%。所有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经相应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奈达铂同步IM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关键词】 奈达铂; 食管癌; IMRT; 奈达铂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2-0051-02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由于单纯放疗失败率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较大,尤其是消化道反应,一般患者难以耐受。奈达铂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谱广、毒副作用较轻,因此联合奈达铂的同步放化疗有望改善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笔者所在科室选择单药每周低剂量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4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42~60岁,平均55岁。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食管鳞癌,TNM 分期Ⅱ期 28例,Ⅲ期36例。治疗前KPS 评分大于70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并行常规影像学检查排除肝、肺、脑等部位的转移,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正常,无放化疗禁忌证。每周复查血常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胸部CT 以及食管钡餐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成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n=32)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n=3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行适形调强放疗,取仰卧位,定位,增强 CT 扫描后,图像传输到VARIAN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靶区勾画。GTV:包括食管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CTV:包括GTV和GTV-nd+淋巴结引流区,并在GTV和GTV-nd前后左右各扩0.8 cm,上下扩3.0 cm。PTV:CTV周围扩0.5 cm。应用DVH对整个照射区域进行受量评估,放射剂量:95% PTV 60~66 Gy/30次(1.8~2 Gy/次),5次/周。脊髓受量控制在45 Gy以内,总肺受照射20 Gy的体积控制在20%以内。
1.2.2 化疗 观察组采用奈达铂每周同期化疗,3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化疗前后常规予止吐、补液等对症处理,1次/周,连续6~7周,直至放疗结束。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每2周复查一次食管钡餐。放化疗结束后根据食管钡餐造影、血常规、肝肾功能、消化道症状等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1.3 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3个月,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将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全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小30%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病变稳定(SD):病灶无增大,但也无明显好转,介于PR与PD之间;病变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即病灶扩大或出现远处转移。有效(RR)=CR+PR。化疗毒副反应采用WHO标准评为0~4度,放射治疗毒副反应按RTOG标准评为0~4 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8.1%(25/32),对照组有效率为53.1%(17/3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组别CRPRSDPD有效
观察组(n=32)21(65.6)4(12.5)5(15.6)2(6.3)25(78.1)
对照组(n=32)14(43.8)3(9.4)9(28.1)6(18.8)17(53.1)
P值 <0.05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血小板或血红蛋白减少,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经相应处理均恢复正常。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详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是大多数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单纯放疗失败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以提高疗效,两者具有互相协同、增敏作用[2]。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使一半左右的食管癌得以缓解,但是顺铂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较严重, 患者往往难以耐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寻求低毒高效的铂类药物来取代顺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表2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例(%)
组别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观察组(n=32)5(15.6)7(21.9)4(12.5)
对照组(n=32)3(9.4)1(3.1)2(6.5)
P值0.0600.0010.003
奈达铂是一种新型的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广谱抗肿瘤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顺铂相似,该药进入细胞后产生多种离子型物质,主要是与DNA结合,抑制DNA复制,杀死各期肿瘤细胞。奈达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多种实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3],并且使用方便,不需水化。肝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较低,骨髓抑制轻,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毒副反应,为中晚期食管癌的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Wu等[4]采用单药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3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其有效率为83.4%。Sasaoka等[5]研究表明每周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胃肠道反应和肾脏毒性较低,患者耐受性好。Kanzawa等[6]研究表明,单药奈达铂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本研究中与单纯放疗组比较,观察组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74.2%,高于单纯放疗组,部分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但其毒副反应较轻微,经治疗后均可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奈达铂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患者毒副反应轻,均能耐受,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其远期疗效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
参考文献
[1]Cooper J S,Guo M D,Herskovic A,et al.Chemoradiotherapy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long -term follow-up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RTOG 85-01)[J].JAMA,1999,281(17):1623-1627.
[2]王新强,程秀祯,王世伟,等.放疗联合 PF 方案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3):215.
[3]温珍平,冯铁虹.食管癌的内科化疗现状及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4):830-833.
[4]Wu L Z,Liu H S,Cai W,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radiotherapy concurrently combining with neda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esophageal carcinoma[J].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2009,14(3):48.
[5]Sasaoka M,Fuwa N,Matsumoto A,et al.Alternating chemotherapy for oropharyngeal cancer[J]Gan To Kagaku Ryoho,2000,27(14):2217-2221.
[6]Kanzawa F,Koizumi F,Koh Y,et al.In vitro synergisd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isplatin analogue nedaplatin and the DNA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 irinoteca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interaction[J].Clinic Cancer Res,2001,7(1):202-209.
(收稿日期:2013-04-17) (编辑:程旭然)
相关热词搜索: 食管癌 晚期 临床 同步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