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第三大产业,也是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旅游业增加一个就业岗位,社会可以让五到七个人就业;每收入一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四到六元。在贫困的地方发展旅游业,当地的农民可以通过出售劳动力、旅游相关服务和直接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实现逐渐脱贫。贵州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区脱贫上已经具有“模范”作用,对于中国其他贫困农村地区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一、建立文化,注重乡风
贵州地区抓住了自身的特色:民族多元化、节日多样化,以此为基础,并开展与它相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活动,抓住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去深入感受体验。旅游的灵魂主要在于当地的特色,而当地的特色的基础必须以文化为基础 [6],在开发乡村旅游活动时,要做到系统规划,机制完善,突出旅游主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产品开发质量,所以想要一个乡村地区能够吸引游客,首先要形成先进的文化和独特的乡风文明。交通便利,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这三个标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游客在乡下村寨游玩的同时,一方面感受了农村原有的生活风貌,另一方面也会将他们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文化观念带入到各个乡村,此时,当地的农民在旅游服务的实践中,要学会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让村民的行为和素质得到提升,培养其礼貌意识,树立新形象,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从中建立属于自己地方的独特文化和理念,从而营造富有地方性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前往。
二、农旅融合,脱贫致富
农指农业,是当地的原生态农家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等,这也是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品牌。荔波是贵州“5个100工程”的旅游景区,县内蜜柚肉质鲜美、多汁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全县蜜柚的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已成为荔波观光农业的风景线,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贵州颇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众多,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促进地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一个旅游地区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就是旅游商品,也就是土特产。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也就是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农产品一定要旅游化,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农副产品视做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必须符合游客消费心理,要便于携带,易于馈赠,乡村地区要抓住自己的农产品特色,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一系列庆典活动或节日,更要用好新兴媒体,加大网络广告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发布近期会举行的各类农事活动、博览会或比赛等休闲广告信息。农业和旅游相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大发展。
三、建立品牌,注重产品宣传
想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并做到旅游精品。要抓准定位、不断创新,做到突出乡村意象,比如江南有“水乡之冠”的周庄和“梦里老家”的车溪,贵州乡村旅游可以根据自己的旅游产品制定属于自己的乡村意象,以此发挥导向性作用,让旅游者对贵州的乡村旅游印象深刻。除了建立品牌,还要强化旅游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外交外事部门的参与共同做好旅游的宣传工作。经营者本身也要转变意识,不能只靠名片和传单进行市场开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促销策略,提高自身业务水准,充分利用影视广告、报纸传单、会展、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方式,突出“品牌化”经营。其次要和旅行社等有关企业加入乡村旅游的宣传中来,用更加专业的市场来促销吸引广大的旅游者。
四、加大培训,提升村民素质
要重点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这一群体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农民做好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灌输给当地的经营者,这样才能将乡村旅游规模做大、质量做好。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这两类普遍具有不可再生性,乡村旅游是否可以持续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当地村民的对自己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认识,要把自己看作当地文化的传承人和保护者。可以请相关专家对经营户和村民进行培训学习,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文化价值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学习使当地村民的观念得到转变,提高从业素质,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走自我发展和脱贫的道路。
五、抓住老年市场,让淡季变旺季
在工作日期间,年轻人都不能出游,但我们可以把握老年人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为止,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突破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老年游客的特点就是具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宽裕的经济基础、强烈的旅游动机,许多老年人偏爱的就是“追忆”,他们有着浓烈的“思乡情结”,并且乡村普遍是老年人的童年回忆,对于重新回到农村体验农事、吃农家饭,这样的旅游方式极受他们追捧。贵州当地的旅游局和经营者要把握好这一有力客源,可以在淡季打出一系列思土返乡的亲情牌,做出相应的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来到贵州,从而让淡季不再淡。其次,可以紧抓贵州的红色旅游,“老革命者”也是老年人市场的一部分,可以再对这一资源进行重现他们时代记忆的红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客源进入贵州地区。
六、建立“互联网+”
在21世纪,新兴了一种信息传递快速、服务成本低廉、覆盖范围广泛的宣传技术,这就是互联网。该技术迅速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在沟通旅游者与乡村旅游地之间联系和进行旅游市场销售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价廉、影响面广、更能个性化定制,最适合乡村旅游的营销。如:建立当地的旅游网站、入驻各大知名旅游在线网站,建立“两微”即微信和微博,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快速、可靠、实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高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结语
乡村旅游以其自然纯朴的生态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力,满足了国内外城市游客回归自然、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已經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点发展项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一直坚持“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方针,通过其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在参与当地乡村旅游的活动中既获得了经济收益,又决了村民的难就业的问题,贵州乡村旅游这一成功的“案例”有许多经验可供中国其他贫困地区借鉴学习。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闫明旭(1979~),男,讲师,农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造景、植物栽培及园林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 马丽娅.“贵州模式”开启山地旅游发展新战略[N].贵州都市报,2015-10-17.
[2] 李易淋.2015年贵州旅游十大亮点[N].贵州旅游局旅游资讯,2016-01-04.
相关热词搜索: 贵州 扶贫 中国 乡村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