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灾害活动最频繁、种类最多、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占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的2/3。本文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气象灾害以及经济损失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气象;灾害;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极端气候、天气事件增多,对国内经济建设、财产安全、水资源、粮食、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防御气象灾害,做好气候变化的应对工作,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它是公共服务与履行人民政府职能的展现,是现代化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整合主要气象灾害,做好防御工作,从根本上减小经济损失。

一、我国气象灾害的损失状况

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极端天气、全球变暖等灾害性事件增多,并且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它具有灾情严重、频率高、范围广、种类多等特点。从1990年到2004年,国内每年的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高达1800亿元,占国内GDP生产总值的3%到6%。受热带气旋、暴雨、干旱等恶劣气候与天气影响,受灾人口每年都在上升。其中农作物的受灾面积高达5000hm2,还伴随房屋倒塌、粮食损失、财产损失等问题。因为它不仅会对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对生命安全也会带来威胁与损害,所以已经公认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我国作为热带气旋最惨重的国家,年平均7个台风登陆我国,在1990年以来,受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自1970年开始,到进入21世纪,农作物灾情一直以上升趋势呈现,并且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60亿元,400多个生命失去。洪涝暴雨主要发生在华南、东北、华北、华中和长江中下游,每年受灾面积高达941hm2,近年来,淮河、长江流域的洪涝明显增多。

干旱作为主要的灾害之一,由于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气象损失的一半以上,江淮伏旱、北方的春旱都比较严重。在普通年份,干旱是带来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其经济损失和洪涝暴雨相当。雷暴则在各地都有发生,每年因为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都超过一万人,财产损失高达100亿元。北方作为中亚沙尘暴最严重的区域,沙尘暴有两个长发区域,一个是巴丹吉林、河西走廊、毛乌素、腾格里以及周边区域,然后是柴达木、塔克拉玛干和周边地区,同时它们和特殊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塔里木、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东北部沙尘暴日数高达20d,局部地区甚至高达30d,大部分地区都伴有龙卷风出现,尤以广东、山东、湖北、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居多,在雷雨、台风等天气中伴随大风的同时,对农业交通、生产、生命安全、电力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力度加快,冻雨、大雾、雪灾等对路、水、空和输电的影响也随之增加。大雾通常出现在江淮、四川、华北、华南以及东北一带,特别是长江和四川盆地时常出现重雾天气,甚至对正常交通带来了影响。雪灾一般出现在西北、东北、云南一带,除了阻塞交通、输电设备、影响通讯,对牧区也会带来很大危害。

另外,冷害低温、寒潮、干热风、冰雹对农业生产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大气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高浓度的城区积累,很容易出现灰霾的现象。

二、做好气象灾害防控的方法

(一)强化气象服务力度

为了降低经济损失,气象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发布方式,增强气象灾害预警,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中,对灾害性天气进行描述,从而保障灾害性天气预警的相关信息的高效、及时与准确性。另外,为各级政府、党委与部门提供减灾、防灾决策也是做好气象灾害预防的关键,通过增强气象预警监控,开展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和风险调查工作,通过对气象灾害进行正确的评估,增强对重大工程的评估。

做好气候服务则是为公众、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单位从事业务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专家与部门提供服务,因为对象不同,所以又分成公众、决策与科研服务。在气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政府决策作为对象,在决策咨询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画册、网站、报纸、纸质出版物,做好相关信息统计与技术研发工作。

并举多措作为加大气候变化建设的重要方法,除了要做好气候、天气监测工作,还应该从防火、春播、防汛等工作出发,进行针对水资源、农业利用的高敏感行业专项服务与决策工作,通过对重大工程、敏感行业、城市规划进行正确规划,从源头上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估业务。

(二)强化服务机制,增强气象预防能力

从目前的气象灾害产生原因来看,预警工作对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生成协调互动、快速反应的预警体系,在预防为主的原则下,采用多措并举、单位互动的方式,加强学校、农村以及易燃易爆区域的防雷安全。通过完善气象灾害评估和气候可行性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对于已经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除了要做好信息先导工作,还应该加强政府与部门协作,及时开展信息收集、应急救援和灾害评估工作。

(三)增强协作力度,生成气象灾害防御合力

落实行政主管工作,将气象灾害降到最小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尤其是森林防汛、防火、抗旱、春播,都应该将防灾作为重点内容来抓。相关部门应该整合全市气象特征,进行统一协调,并且生成合力。因此,各级部门应该做好发布信息、预警监测、防范灾害以及应急指挥等工作,这样才能逐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进程。

(四)增强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

为了提高预测预警水平,增强多个学科的合作进程,除了要保障气象防御体系外,还应该从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交流沟通,强化主动防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起长效的教育宣传体系,并且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中,通过增加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减小经济损失。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做好气象预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正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整合主要气象灾害和可能带来的损失,提前做好防御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展态势[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z1):46-48.

[2]秦大河.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展态势[C].//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暨防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46-48.

[3]邵末兰,向纯怡.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09,28(2):179-185

相关热词搜索: 灾害 经济损失 气象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