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大科技进展
文/安利
1.旅行者飞出太陽系
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历经36年的时间,“旅行者”1号航天器已飞出太阳系,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它的下一站是“奥尔特星云”,那里是太阳引力影响的边缘。以“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来计算,估计需要3000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
2.类地行星知多少
根据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天文学家评估了类地行星的数目。类地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围绕着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且与这个恒星保持适当距离,使液态水——甚至是生命——得以存在的行星。估算结果显示,单单在银河系就有100亿个类地行星。
3.全球变暖暂缓原因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科学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有所放缓。全球变暖是真是假?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即变暖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深海,相比1万年前,深海变暖速度足足快了15倍。因此,全球变暖暂缓只能是“昙花一现”。
4.搜寻宇宙中微子
“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坐落在南极冰层下方1立方千米的区域内,负责搜寻来自宇宙的中微子。借助于庞大的身躯,“冰立方”本应探测到一些中微子,但实际上收效甚微。2013年,“冰立方”终于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宇宙深处的高能量中微子。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解答与宇宙深处有关的一系列疑问。
5.发现新的食肉哺乳动物
2013年8月,科学家宣布在南美洲发现一个食肉类哺乳动物新物种——小型犬浣熊。它是35年来在西半球发现的第一个食肉目新物种,外表非常可爱,酷似“泰迪熊”。根据解剖学和基因学的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这个新物种。
6.蜜蜂消失与杀虫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被广泛使用且被认为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无害的杀虫剂,但是新的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过去几年美国、欧洲蜜蜂的神秘死亡事件可能与这类杀虫剂有关,它甚至还可能对其他昆虫和水生生物造成潜在威胁。2013年4月29日,欧盟决定在两年内禁止使用该类杀虫剂,以观后效。
7.火星的湖泊遗迹
2013年,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上的湖泊遗迹。这个出现在30多亿年前的湖泊被认为拥有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接下来,“好奇”号将继续朝着终极目标——坐落于盖尔陨坑中部的夏普山进发。
8.可植入电子产品
忘掉可穿戴电子产品吧!2013年可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已取得长足进步。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可生物降解的集成电路,为植入医疗开辟新道路。此外,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超薄柔性电子产品,可直接“打印”在皮肤上,随时监测人体健康状况,又被称为“电子纹身”。
9.暗物质粒子存在与否
科学家一直在致力搜寻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2013年有两项实验取得了进展,但结论却不尽相同,关于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仍迷雾重重。在4月,科学家公布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的最新发现,称其检测到大约40万个正电子,这被认为是暗物质粒子“湮灭”的痕迹;而在10月,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地下矿井深处的迄今灵敏度最高的暗物质探测装置——大型地下氙(LUX)实验也完成了第一次数据收集研究运行,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与氙原子相互作用的痕迹,也就是说,未发现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
未出生的婴儿能尝到妈妈所吃食物的味道
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在妈妈怀孕13~15周后开始发育,所以,胎儿在子宫中可以尝到甜、酸和咸等简单味道。妈妈所吃下去的食物的气味和味道可进入胎儿周围的羊水。胎儿呼吸时,每天咽下约一升羊水,而羊水经过胎儿鼻子和口腔的气味和味道感受器,从而使未出生的婴儿就能尝到妈妈所吃食物的味道了。
猫科动物起源新发现
中、美科学家通过对新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将猫科动物中的豹类在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时间向前推进了约200万年。此前最早的豹属动物记录出自非洲坦桑尼亚,时间约为380万年前。这一发现说明,大型猫科动物的起源可能是在亚洲,而不是在非洲。研究人员在西藏西部的札达盆地先后发现了7件猫科动物化石。研究表明,札达盆地的猫科化石代表了一个与如今的雪豹互为姊妹群的豹属新种,该新种被命名为布氏豹,这也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古老的豹类。西藏此前还曾出土披毛犀等冰川期前的动物化石,说明这里有可能是多种动物的发源地。
生物“老寿星”献身科研
2006年,英国海洋学家从北大西洋的海底捕捞到一只圆蛤,通过计算这个软体动物内壳上的生长轮数,研究人员估算其已经有405岁了!这个结论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不久前,科学家重新研究了它,认为其实际上已经有507岁的“高龄”。可惜的是,当研究人员为了分析而撬开它的壳时,这个生物“老寿星”的生命迹象渐渐消失了。
太阳即将完成磁极倒转
每隔11年,太阳就会经历一次完全的磁极倒转,此时太阳的南北磁极会颠倒过来。每一个磁极倒转的开端都可以从太阳黑子的行为上体现出来。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当一个磁极倒转周期开端之时,黑子会在接近太阳赤道的区域出现。在大约1个月的时间内,这些太阳黑子会逐渐解体并从赤道向两极移动。美国斯坦福大学维尔克斯太阳观测台记录有自1975年来每一天的太阳磁场情况。对于此次太阳正在经历的磁极倒转,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太阳两个半球正在发生的变化速度是不一致的:太阳北半球在今年夏天已经完成了磁极变化,而南半球预计也将在近期内完成倒转的过程。
玩视频游戏能让大脑变大
玩视频游戏是否会让人变得更聪明?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但德国一项研究发现,玩视频游戏确实会使人脑的某些部分变大。研究人员让男性受试者每天玩30分钟的“超级马里奥”,持续两个月,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对其大脑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与没有参与视频游戏的对照组相比,游戏者大脑的右侧海马、右侧前额叶皮层和小脑的体积变大。大脑中的这些区域主要负责记忆形成、策略计划、肌肉控制和空间导航。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视频游戏或许能够用于某些脑部疾病的治疗。
压力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针对压力如何影响健康,此前有过多项研究。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公布了他们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他们先让一群雄鼠建立起自己的“小集团”,接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另一只具有攻击性的雄鼠放入鼠群中,让它向鼠群发起挑战。由于总是被打败,鼠群一看到“入侵鼠”就会精神紧张。与正常小鼠相比,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多3倍。另外,长期压力会令白细胞在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之前,其基因表达发生改变。长期面临压力的人血液中也存在这样基因表达改变的白细胞。这种变化会让白细胞去攻击并不存在的感染,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引发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感冒药“叠加”或可致肾衰竭
得了感冒吃多种药物或加大药量,疗效会加倍?专家提醒患者,这是错误的认识,很多感冒药本身是复方成分,如随意“叠加”,不仅疗效没有提升,而且可能会造成肾损伤,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建议患者针对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不同症状选择药物,遵医嘱。
相关热词搜索: 新知